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写人艺术成就出色的两部代表作品。《史记》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典型。司马迁以其独到的眼光选择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为其立传,使这些历史人物形象名垂千古;曹雪芹用艺术家的眼光塑造了《红楼梦》中的经典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文学创作中也是熠熠闪光。综观《史记》和《红楼梦》两部作品,尽管一为史传文学,一为小说,但《史记》的写人艺术对《红楼梦》里的人物塑造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史记》与《战国策》是秦汉时期历史散文中的两大瑰宝,《战国策》主要侧重于说理记言,《史记》侧重于记人和叙事,二者一重议论,一重记叙,从叙事手法上来看区别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刻画了为知己死、杀身成仁的刺客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侠义文化精神。《史记》中的刺客精神更多的是表达司马迁的主观理想和悲剧精神。刺客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但刺客的行为动机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4.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思想家.同为史籍,先秦史籍如《左传》、《战国策》等记事都往往只限讲政治、讲人事,而司马迁的《史记》兼及了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问题的研究,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谈及经济问题的人.他在《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卷一百  相似文献   

5.
《左传》与《史记》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不同体例史传的最高成就;在史传文体生成演化过程中,《史记》上承《左传》又加以发展,这种内在演化的轨迹在两书处理叙事时间的结构手法中体现出来:外部时间上,《史记》继承《左传》编年体式又加以发展,创造出“表”体记时法;内部时间上,《史记》继承《左传》注重故本化戏剧化的叙事传统,完成了故事时间向情节时间的转化;在故事与情节时间的具体处理方式上,《史记》以顺时叙事为主的传统亦来自《左传》。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以春秋为纲编写的一部历史著作,书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领导思想,主要包括忠民听民,以民为本;为政以德,不患无人;德刑兼施,宽猛相济;善于谋划,勇于决断;选贤任能,上下协力;和而不同,以成其政等方面。当前,学习和研究《左传》中的领导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领导规律,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人物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作为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文本《史记》记载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对《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有一定的原型意义。曹雪芹继承并发展了司马迁的进步女性观,吸收了《史记》中女性描写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经典的女性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史记》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进一步彰显了《史记》的文学典范意义。通过对《史记》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史记》中具体的女性形象和《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进行比较,显而易见《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对《红楼梦》女性塑造极有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中所载占卜之事虽然仅有三例,但是却折射出战国时代诸多的社会信息,其关键一点就是占卜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决定性地位,它已经成为人们获得某种利益的工具。本文试图从卜者和求卜者两个角度出发,简单谈谈占卜在《战国策》中作为工具而被巧妙的运用及其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有些人认为:《史记》是司马迁受宫刑的产物,《史记》“缪于经”、是“谤书”,等。对此,我们认为:司马迁能写出《史记》。与史官世家、正确的史观、深厚的学问功底、丰富的实践阅历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史记》没有“缪于经”,更不是“谤书。”这些评价经不起认真的推敲,违背了历史客观事实;《史记》首先是吏学著作,不能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作为史学著作,有其独特的特点与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刘向的《列女传》,是作者针对西汉末年的社会政治形势,特别是汉成帝的所作所为而创作的讽谏性著作。《列女传》虽然对后世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它并非史学传记,而是对系列图画的解说。刘向广泛采用了史传、经传和诸子中的材料,以及他校书所积累的材料,反映了古代妇女的丰富生活和精神面貌,深刻、全面地展现了刘向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一部历史著作有无研究者对历史的独特感受和见解,是其有无史学价值的重要标志。陈璞平先生的《陈独秀之死》就是一部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又具有个人独特历史感受和见解的著作。这部著作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著作,而是以历史研究为基础,结合作者对历史生活的个人感受与体验,具有文学色彩的历史人物传记,但是它同样能够给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历史见解。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特殊人物,他的功过是非同整个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息息相关。他的生活与思想都非常复杂,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也颇有争议。尤其是晚年…  相似文献   

12.
西汉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它记录了西汉时期的实际语言状况,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通语和各地方言,是研究方言学不可多得的资料。同时,也为汉语词汇的演变提供了实际分析材料。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方言》中一些词语的分析,揭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词汇演变的两种情况。一是通语和方言之间的演变,二是词汇自身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左传》、《国语》是我国历史上两部重要的古史书,二者互有异同、互相表里而又互有补充,都是记载春秋之史实,与孔子《春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阐述孔子微言大义的价值导向也大致相同。两部书中所蕴含的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篇历史小说《孙中山》将在纪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在艺术品位中遵循史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此部作品宏大气场。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将历史文献考据与合理的逻辑演绎精心对接,让历史人物及场景得以真实地再现。小说创作坚持严肃谨慎的态度,不断挖掘细节,丰富精神骨架。既重整体构思,也精细节刻画,注重艺术性和纪实性的高度统一。把历史巨人写成邻家少年,让他从神坛上真正走下来,走到读者中间,走到民众中间,给读者以历史时空的无限想像和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金瓶梅》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并列,被称为"四大奇书"。全书的故事内容以男主人公西门庆的生活为线索来写,塑造了西门庆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历史内容和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通过女人世界,描写了一个黑暗和腐朽的时代。《金瓶梅》不仅是为一个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一体的人物立传,而且是一幅生动地展现市井生活的时代画卷。这是《金瓶梅》在小说创作上一种新的开拓,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走上了更加成熟道路。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擅长用塑造原型人物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作品主题。在其代表作《秀拉》中,莫里森艺术地刻画了夏娃这一栩栩如生的大母神形象,从而挖掘了美国黑人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戏剧性地再现了黑人先辈们的历史神话故事及受到压抑而沉默的历史和被抹杀了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少观众提出的新《三国》严重偏离史实的说法,其实从史学观点出发,电视剧新《三国》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表现在:它忠实地"填补"了历史空白;不能被完全还原的三国历史是不断人为地修饰的,新《三国》的改编无可厚非;新兴学科影视史学也不能为《三国》作历史学立论。从影视艺术上讲,新《三国》的创作思路、角色塑造和故事情节安排上是比较成功的。所以说《三国》是艺术的三国,而不是历史的三国。  相似文献   

18.
“反对强暴”的历史观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的史学思想,它贯穿于《史记》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述中。它虽然超出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正统史家的非难,但这正是司马迁思想闪光的精华所在。围绕“反对强暴”的理念,司马迁在书中确立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勇于抗暴的民族精神。它对后人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以下简称《七十年》),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吸取了多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成果,简明而完整地描述了党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党的基本经验,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突出了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评述,并注意回答人们关心的与党史有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它集合众长,有所创新,是一部很有特点的党史佳作。其最大特点,在于它遵照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了较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未来面貌。从结构、内容、观点到史料运用,《七十年》都有区别于以往一些党史  相似文献   

20.
艾丽丝·沃克《紫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创作了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紫色》通过描述美国南方农村一个普通黑人妇女西莉从麻木不仁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细腻刻画了西莉成长变化的心路里程,深刻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遭受多重压迫下的悲惨生存现状。《紫色》以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鲜明的思想性和新颖的创作技巧赢得了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