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作为现代文学中的一位大师,具有超凡的创作力.他的小说历来被读者和评论家广为赞誉,而对其散文却极少关注,尤其是游记部分.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的游记,结集为<屐痕处处>,达到了同类作品的高峰,被评论家称为"游记作家",足可见其造诣之高.  相似文献   

2.
范小青写小说,大概也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吧。从前看她的作品,文字是干净的,思路是清楚的,此外也难说有什么特色。她是主张写实的,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但是触而不深。84年我在江苏部分青年作家作品讨论会上发过一次言,当时范小青也在,我讲到当时江苏青年作家难于形成自己特色的原因在于不敢放手写,不敢正视现实。他们知道哪些可写,哪些不可写,看见别人写到什么程度,就跟到什  相似文献   

3.
高音 《瞭望》2006,(30)
好评不断,身临其境看过舞台演出的观众和评论家还是感到或多或少的遗憾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陕西作家陈忠实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得到了文学爱好者的追捧和文学界的众多认同。当时有评论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白鹿原》的奇迹在于它在一个多样化的时代里讨好了一  相似文献   

4.
邢燕 《学理论》2013,(11):174-17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萧红的作品重新发掘以后,学界开始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萧红主要作品的散文化倾向谈起,介绍她小说中的一种叙事策略。介绍了总体反讽、语言反讽和结构反讽等策略在其散文化小说中的运用,为人们认识萧红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温贺 《学理论》2011,(27):91-92
赵树理及其创作从40年代至今就一直是评论界言说的对象。40年代后期他的创作就被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而获得了的赞誉;新中国成立后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时有起伏。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展示赵树理的文学观,进而分析他在建国后所遭遇的困惑和所经历的浮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邓小平同志在人权问题上发表了不少重要论述。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举邓小平同志理论旗帜 ,继承和发扬了邓小平人权理论。江泽民同志对人权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邓小平的人权观念、江泽民的人权论述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权 ,深刻认识人权与法治的关系 ,实现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章艳乐 《学理论》2013,(23):344-346
对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作用和角色的关注促使"教师自主"这一话题的出现,国内外许多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梳理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和思考的基础上,综述各家之论点,总结我国教师自主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丹 《学理论》2011,(18):55-57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朝鲜核问题一直是美朝双方尖锐对立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社会也对此普遍予以关注。分析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特征,研究奥巴马政府对朝核政策的走向是当前非常值得关注和加以讨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云杉 《瞭望》2003,(28)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目前正加速进行,并成为国际战略格局剧烈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也走过了一个漫长的道路,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呼唤中国学术界,以一种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科学地再现90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1.
在80年代结束、90年代来临之际,国际局势迅速变化和发展为世人所瞩目。究竟国际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前景怎样?人类环境有什么喜与忧?世界高科技怎样发展?对于这些重大国际问题,本刊将在“世界大事纵论”栏内陆续进行报道,刊出对国际问题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文章,回顾过去,瞻望未来。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Civil Society(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由于这一问题与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的变迁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拟对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研究状况作一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普遍认为当代小说创作又发生了一次整体上的变化,其标志是新潮小说(实验小说)的消隐和新写实主义的出现。 大致从1985年起,新潮小说开始在文坛出现,到1988年则已成强弩之末。新潮小说的基本特征在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出生的新人,如今已成为文坛一个最具活力的创作群体。他们只有二十几岁年纪,阅历不深,积累不多,但作品很有特色,让人们看到了文坛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迅速发展 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流动出现了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引人注目现象。与80年代人口流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出现在城乡之间,而且出现于省区之间。具体来说,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向东部地区的大、中城市流动,形成了规模性和浪潮式的冲击。中国流动人口在90年代步入了一个快速流动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一 理论分析框架 90年代以来,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的青年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成为青年研究的一大热点。由单光鼐、陆建华主编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在掌握80年代至90代初期中国青年发展的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中国青年发展的理论,即“偏离与吸纳理论”。199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市(县)对10000多名青年所做的《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就青年在政治心态与社会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学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活跃期之后,进入了“第三个活跃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和文坛的变化似乎越来越多:各种写法多了,佳作力构少了;作品种数与印数增了,艺术质量与分量却减了;小说改编影视的多了,经得起阅读的却少了;期刊的时尚味浓了,文学味却淡了;作家比过去多了,影响却比过去小了;获奖的作者多了,能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科赫(Christof Koch)等神经生物学家开始关注意识问题研究,反对传统意识研究中的语言分析和现象学方法,主张应当用神经元活动对意识现象进行还原,利用神经生物学方法进行意识研究,寻找意识的神经关联物。克里克和科赫作为合作者对意识的神经关联物进行了数十年的探寻,本文梳理了他们研究的发展轨迹,考察了他们的NCC理论对于意识的"困难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欧美各国企业先后进行了重大的结构调整。与此同时,欧美各国工会也围绕劳资关系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劳动关系始终是工会战略调整的主线、核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由福特主义资本主义时代向后福特主义资本主义时代过渡。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新保守主义正是上层建筑领域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范畴内各种新变化不断适应的结果,它导致西方政治文化整个发生右转,并为右翼极端主义势力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