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次贷危机后对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次贷危机再一次引发了对金融监管制度及其运行绩效的思考。金融监管制度的合理性及其有效性关键在于金融监管权力的配置结构,因为金融监管的宗旨在于有效协调和控制监管权及其所形成的社会关系。鉴于银行监管的核心地位,银行监管权的配置直接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监管的效果。银行监管权的法律配置是指法律对以银行权利为干预对象的权力的认可、界定、行使和制约提供的制度性安排。追析美国次贷危机所反映的银行监管权配置问题以及监管的局限性,为中国银行监管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架构和规则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是现代金融的核心,优胜劣汰,建立银行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意义重大。比较分析美国日两国如何处理银行破产问题,发现其相关法律比较规范完善、监管机构权责明确、破产原因合理创新、银行处置方式灵活。反观我国相关具体规定,存在着法律不完整、重要制度缺失、破产申请权不合理、破产处置方式缺失等问题。我国可借鉴国外立法完善我国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浅议跨国银行并表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并表监管成为跨国银行的一大焦点。随着中国入世和外资银行政策的放开,并表监管的问题逐步提上日程,我国银监会现在正全力关注并表监管的实施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欧盟和美国在银行并表监管实施后,对中国实施并表监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隋平  罗康 《法学杂志》2012,33(6):152-156
在银行中,利益冲突的范围不同于实体经济中一般的工商企业,但是,一直以来银行的公司治理制度并没有给予银行中特别的利益冲突以特别关注。美国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表明,有必要调整和改革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银行功能的社会公益性以及银行中特殊的利益冲突和其它的特点使得在构建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时,不能够简单地适用普通公司的治理模式,而要在股权治理、债权治理和监管治理之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早期以传统银行存款挤兑为表征的流动性风险已更多地散布于一般金融市场和影子银行体系。①作为新兴监管对象,影子银行概念尚无统一界定,②当前较为权威的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分层次诠释:在广义层面,指"传统银行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6.
董美琳 《法制与社会》2013,(20):201-20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自由快速的发展,金融业分业经营已经开始松动,伴随混业经营的大趋势,银行业开始涉足保险、证券领域,如何构建健全的银行监管制度,完善银行行业的监管,已成为金融界普遍关注问题。跨国银行之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系列问题,制约了国际间的监管合作,已经无法满足跨国银行有效监管的诸多要求。因而有效地补充监管的合作主体,调整监管的合作方式,重新划分主体间的权利义务途径,同时完善新型监管模式的制度构建,从而确保跨国银行的全面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7.
金融防火墙是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金融业务监管制度时常用的一个概念,其产生和发展与银证关系问题密切相关。某一国家选择银行与证券的分离体制(分业),还是实行银行与证券的合并体制(合业)是健全金融业务监管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最初的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证分离”,再到美国1999年11月4日通过并已生效的GLEB法案(美国金融服务改革法案),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给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拟从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阐述我国在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手机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一个创新产品在我国已经产生了十年有余,但是有关手机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却迟迟没有得到完善。本文通过分析手机银行的定义和手机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找出手机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手机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法人》2005,(4):3-3
针对近期国有商业银行大案频发的现状,银监会于3月27日下发《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13条意见,要求银行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通知》强调银行业的"操作风险",对银行机构、从业人员、轮岗轮调、账户管理等各类事项作出了细致而严格的规定.应当肯定,和我国的《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不  相似文献   

11.
新型信息化手段的普及使银行逐渐实现了电子化。电子银行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和业务运作模式。但电子银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因此,构筑电子银行监管体系并确立相应的监管规范势在必行。本文旨在对我国电子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健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银行立法的演进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随着中国近代银行业的产生与发展,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银行法<大清银行则例>,开始运用法律手段调整银行关系、规范金融市场,标志着近代银行法的诞生.民国时期银行不断发展、完善,1947年颁布的<银行法>代表了近代银行立法的最高水平.抗战后,以中央银行法为核心、由专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监管法构成的近代银行法体系基本确立,实现了形式上的现代化.近代中国银行法以法律移植为建制的手段,以政府推进为发展动力,总体呈现大陆法系私法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创新和发展日新月异,这也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拟从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阐述我国在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始于1933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美国银行破产清算机制美国的银行破产机制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英国2009年通过的专门针对银行的破产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做法。而此后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欧盟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针对银行和其他金融类机构破产机制的文件,均以美国银行破产法制度为蓝本。英语中针对银行破产有一个专业术语"insolvency"与表示普通企业破产的"Bankruptcy"相区别。在美国,银行破产不适用普通破产法,而是有专门针对银行的破产法制度。其对银行负有监管职能的机构  相似文献   

15.
李凤霞 《行政与法》2005,(11):116-118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形成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银监会成立后的两年多来,银监会的监管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国银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具体来说,应转变银行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目标模式;提高银行监管主体素质,建立对监管者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应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律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律原则 ,是对跨国银行监管法律问题中首先的和核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杨 《行政与法》2004,(6):38-39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世界金融发展的潮流必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冲击,中美世贸协议等法律文本也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监管就有必要积极应对入世挑战,针对金融控股公司、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和国际银行监管机构合作机制的建立制定相应对策,以维护我国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宁 《法制与经济》2008,(22):79-80,83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创新和发展日新月异,这也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拟从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阐述我国在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袁金华 《法制与社会》2011,(23):226-227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主要形式,其良性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金融控股公司定义界定的基础上,考察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法律制度。在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和监管发展新趋势下,借鉴美国伞形监管模式,论证适合我国金融业实际国情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和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20.
曹静 《法制与社会》2014,(6):157-159
银行收费乱局久存难治,令行不止。究其原因,在于监管理念不清、多头监管、法律依据缺失、监管范围过窄等。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完善立法着手,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体系的理念,明确监管的基本原则,建立分类监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