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03年,严复将英国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名著《论自由》译成中文。在确定中文书名时,严复几经斟酌,将之定名为《群己权界论》。密尔原书名《On Liberty》,最准确、最直接的译文是"论自由",而"群己权界论"表达的是"群体与个人的权利界限",两相比较,相差明显。这是很值得咀嚼一番的  相似文献   

2.
严复经济思想探索陈文亮一、对中国积穷积弱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最早比较系统地把欧洲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理论和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等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对近代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1877年(光绪三年)严复赴英留学,入林尼次海军大学深造,接触了资...  相似文献   

3.
严复在天津翻译的《天演论》,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启蒙著作。从1880年应李鸿章之邀到北洋水师学堂(今解放军交通运输学院址)任教习到1900年八围联军攻陷天津时离开,严复在天津生活了近20年。此后,严复又多次到过天津,并或长或短地居住过。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家型报人”及其典型人物“政治家办报”,不仅是重要的社会主义新闻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史现象。作为新闻思想,所谓“政治家办报”之“政治家”,主要是指报人应具有政治家的一些重要素质,如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政治智慧等。作为新闻史现象,“政治家办报”所说的办报人,除包括具有政治家素质的报人以外,还包括既从政也办报的真正的政治家,这两类人物可以统称为“政治家型报人”。“政治家办报”,或曰政治家型报人办报,在我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从我国报业史来看,远源可以追溯到我国报纸的萌芽期;最早的雏形报纸…  相似文献   

5.
在谋求和推进人的现代化的进程中,严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提出了“自由”思想,福泽谕吉于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创立了“独立”精神。两种思想和精神贯穿二人的一生并最终演化为他们独特的理论体系,比较之,其中异同可陈,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很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1866年,严复以优异成绩考入沈葆桢创办的海军福州船政求是堂艺局,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被清政府公派到英国留学,在那里依然学习海军军事。与严复同时赴英留学的还有刘步蟾、蒋超英、方伯谦、叶祖珏、萨镇冰等一批精英。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先锋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与康有为、谭嗣同对老子的抨击相反,严复对老子格外青睐。事实上,严复推崇老子的过程,就是对老子的思想予以解读、诠释和重新发现的过程。在《〈老子〉评语》中,严复对老子思想的诠释集中表现为基于“第一因”的哲学思想、天演学说和民主思想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既是严复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和诠释,也表达了他对老子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严复集启蒙思想家、西学家和教育家于一身,这使他的教育思想与西学和启蒙思想密不可分。严复将西学和启蒙思想贯彻到教育思想之中,智育便将他的这一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严复在德智体三育之中凸显智育,大声疾呼智育改良,旨在改变中国古代重德育而轻智育的教育理念。在这方面,他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将西学和逻辑方法作为教育内容,在智育中注重西学教育和科学教育。严复的智育思想有别于古代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受教育者走出书斋,以自然为师,培养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传统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逼下,封建专制政权的合法性及文化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由此被迫走上了向西方寻求新型范式之路。“自由”与“民主”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两个最基本范式。在西方思想史中,存在着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传统,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重要代表严复的民主思想基本追寻的是英美自由主义传统路向,他在认同人民主权价值的同时又对民主的“民利”价值进行了阐释,认为民主的根本价值在于对自由权利的保障,因而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基于此,他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时,他亦从理论上认识到单纯民主既有保护“民利”的一面,又有妨碍自由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谭明 《世纪桥》2003,(1):64-64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不仅是中国代史上杰了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林平汉著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文物版社出版)一书,反省了往昔的思想文化研究,重新审视丰富多彩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对严复思想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严复与台湾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曾经到过台湾,在文章里表达了对日本割台的愤慨,并和台湾板桥林家结亲.台湾学术界对严复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两岸学术交流频繁.严复在台湾的后人在台湾社会和两岸交往中产生一定的影响.严复已经成为两岸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品牌,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思想的贡献,其实在严复思想文化巨人光环的背后,却是另一番人生。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台湾     
严复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情缘。这种情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作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中国最早的现代海军成员,严复亲自勘测过台湾的海防,其现代海防思想与台湾岛、琉球岛等东南沿海岛屿在清末的得失紧密相关;二、严复的儿子严琥与台湾板桥林家姑娘林慕兰结为婚姻,这使得严复子孙后裔在台湾枝繁叶茂。因为与严复的联姻,这使得台湾板桥林家从与三坊七巷在近现代中国极有影响力的政治世家联姻拓展到与三坊七巷在近现代中国思想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家族联姻。活跃在政界、商界、文教界的严林两家的后裔,至今依然为台海两岸的和平互动做出有影响力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政治讲义》是严复为了适应中国社会急剧变革转型的需要撰写的政治学著作,是中国人的第一部现代政治学专著。严复在书中向国人反复阐明和普及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和机制,指出现代政治文明的表现形态之一是"政界自由"。"政界自由",不同于"经济自由"、"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它指的是政府和其治下的国民之间相对待的一种关系,即"国民自由",是国民"以限制政府之治权为自由","以政令简省,为政界自由"。也就是说,政界自由是国民对政府管束权的限制,政府管束应有其边界。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没有生成这种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理念与实践机制,这使中国传统政治形态难以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严复阐明了国人对"政界自由"的种种误解,并确定政府管束权界的原则,力图在理念上倡导、教化国人获取新智慧而迈向新文明。  相似文献   

15.
郑银凤 《世纪桥》2014,(11):55-56
中国近代史上,严复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中国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梳理了严复相关方面的教育思想,并对"三民"教育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严复(1854—1921年)是中国近代最早最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的启蒙思想家。他虽没有较系统的文艺美学论著,但他的文艺美学观,散见于政治、伦理、逻辑、文学艺术评论和诗文中,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美学思想取同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派人中,严复是一个代表性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一个热诚的爱国主义者。严复思想跨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众多学科,其译著又由古雅深奥的古汉语写成,研究难度颇大。三十年来,研究严复的论著出版不少,但严复研究仍有一个引人关注的辽阔学术空间。深化严复思想研究,将对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发展大有裨益,故需要学术界朋友们继续努力。我们有幸拜读了著名的历史学家罗耀九教授主编的《严复年谱新编》(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以现代化的视角,联系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脉络,阐述了严复不凡一生的事迹。  相似文献   

18.
作为船政文化滋养哺育出的学子精英的杰出代表,严复积极开拓创新,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与时俱进,采用新式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近代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船政文化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与魅力。研究严复与福州船政文化,弘扬船政精神,将为福州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氛围,更好的发挥福州在海西建设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航 《世纪桥》2014,(2):64-65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理论为参照,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语言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逻辑思想与西方逻辑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学和其他学术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过程中,有人借口“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党和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这里有必要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性质、含义以及与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关系再作探讨。以便更好地贯彻这一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所谓自由从其一般分类上有思想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思想自由是思想意识领域的自由、言论的自由等;社会自由是社会领域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自由;道德自由是一种选择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或“选择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所讲的“自由”首先指一种思想自由,即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