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刑警与科技》2013,(21):236-239
<正>与普通相机依靠光产生图像不同,热像仪能够识别微小的温差,并将其转换为让细节纤毫毕现的清晰热图像。热成像技术可在完全漆黑的环境下观测事物,可以不需要任何光线。对于在黑暗环境下的观测应用,热像仪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刑事照相的影像清晰度要求较高,良好的清晰度是图像资料成为刑事案件证据的必要条件,是物证检验鉴定技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提高清晰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照明因素 一般现场照相对光线、照明无特殊要求,只要能够完整地、客观地、形象地、真实地反映现场场景和具体事物的形态、状态就行。但拍摄痕迹物证最好在暗室进行。  相似文献   

3.
孙春伟  董越 《法制与社会》2011,(10):244-244
法律意识对人们思想的作用是法律意识的教育作用的体现。法律意识的增强,可以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与评价水平,提高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的观念。法律意识对人们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记忆(回忆)是用来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并支持自己主见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法庭上,见证人的证词往往作为一种具有显著说服力的证据。当然这是记忆的直接产物,但  相似文献   

5.
龚毅 《中国律师》2005,(2):64-66
律师行政管理是一种前沿管理,其前沿性产生的条件是被管理对象的日新月异和法律法规规章的亟待完善。我们应该加强律师管理工作。在律师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同具体的律师行政管理工作之间有一条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地带是从事具体行政管理工作的人们时常闯入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处理问题,有效而可能成功的做法就是采取相对合理主义。但相对合理主义是有限的甚至危险的。在一个事物的临界点上研究问题是非常有益的,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益处:第一,它会发现事物的发展冲动,感受到事物的发展力量;第二,它会警示人们,我们已在事物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荷灯漂漂     
荷灯漂漂已远去,放荷灯民俗的丰富内涵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它让人们记住了美的事物,让人们享受了文化的精髓,去追寻古镇历史精华,沉浸于美好的寄托中。  相似文献   

7.
张灵 《中国司法》2009,(3):54-59
由于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什么是“科学”,古今中外,可谓众说纷纭。笔者无意卷入抽象的概念之争,仅从评价事物的标准角度看,所谓科学是指反映或表达事物规律性的一种评价标准,相应地,所谓科学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反映和表达事物规律性、正确分析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三个特点:(1)它是事物表现出来的本质,即它能为人们的直觉所把握;(2)它是事物本质的直接表现,即通过它能了解事物的本质;(3)它是一事物特有的标志,即它可作为区别一事物与他事物的标准。据此,我认为我国刑法学界流行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的提法值得商榷。犯罪的本质特征应是“应受刑罚惩罚性”。所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指的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的科学结论,但它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先进方法,系统论便是其中之一。系统论把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看待,它撇开事物生物的、技术的、经济的等等具体特征,着重研究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  相似文献   

10.
“比例”一词在数学中意味着一种关系模式,蕴涵着诸如均衡、和谐、相称等含义,指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法学领域内的比例思想最初源于雅典的立法者梭伦,“别太过分”被人们总结为梭伦哲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鉴定意见互相冲突是指两个以上鉴定意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性,并且相互对立、排斥或者相互干扰.法医在鉴定过程中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对未来做出推断,必须使用已成熟的技术手段,组织有学识的相关专家,对未能在自己的知识领域解决的问题,借助专家学者和高科技仪器设备,对人身伤害、伤残做出全面的、科学的、严谨的分析,对事物的认识提高到唯一性的认识.因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相互对立的规律,很显然是人们的认识错了.  相似文献   

12.
王志鑫 《法制与社会》2013,(13):286-287
消费者后悔权制度作为一个外来事物,一经提出,就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对于后悔权是否需引入消法,人们看法不一。本文试通过界定后悔权制度的概念和法律性质,分析引入我国的必要性,最终提出构建我国的"后悔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这究竟是宿命论调还是有依据的规律性东西,人们的看法也许不一.事物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易>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就在于它概括了事物的本质.以贫富为例,没有一成不变的富裕门户,也没有永远的寒门.  相似文献   

14.
“所谓经验法则,是指人们从生活经验中归纳获得的关于事物因果关系或属.陛状态的法则或知识。”在国外,学者们基于其不确定性的内涵,又将其归纳为如下一种认识:即经验法则“是一个来源于一般性确定性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般性法则”。经验法则虽然是人们认识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知识,它的确客观存在,但是它本身并不像规律、定理等“法则”具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5.
欣然然 《检察风云》2012,(19):74-75
缺乏专注力会产生无心之过,也会导致严重的悲剧。如果我们一直心不在焉地生活,就会体验不到许许多多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事物。相反,如果充满专注力地生活,我们会享受努力的过程而不那么在意结果,我们会克服偏见享受多元化的思考角度;我们还会努力打破评价的牢笼充满创造力。"心不在焉"的后果十多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和朋友驾车出去,因为要到的地方并不常去,晚上光线也不好,当我看到目的地大楼时,距离已经很近了。虽然看到地上是实  相似文献   

16.
吴康 《刑警与科技》2014,(22):62-65
所有传统的网络摄像机均有基本物理限制:需要在光线下工作,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 当然,部分网络摄像机拥有日/夜转换模式,可以在光线极暗的环境下工作,光线强度不到1勒克斯时也可以应付。如果没有自然光,则可以用电光特代,肉眼可见或红外线可见均可。  相似文献   

17.
张佩 《中国司法》2006,(5):106-108
观念我们常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此意即指观念更新。人们的思想往往存在情性和惯性。一个地方长久无外力相推,人们思维方式易成为定势,行为方式易成为定势,风俗易成为定势,遂使人观念陈腐、思维刻板,难以接受新的思维、观念和事物。周而复始,人们也已习惯按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14,(23):10-10
我们讲的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同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法治思维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规则是一定程度上凝聚众人意志并为众人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具有确定性、可预期、可执行等特点,是人们对事物理性期待的体现。规则思维的逻辑起点是:既定的规则告诉人们哪些可为(权利)、哪些不可为(义务),以及如何行为(程序);人们的行为后果是可预期的;规则的确定性、可预期是可兑现的。  相似文献   

19.
范道敏 《人民司法》2022,(15):80-83
<正>窗,是房屋通风透气采光的装置,是屋里的人向外面的环境获得光线、新鲜空气和通风的渠道。说起“窗”,人们自然会想起“窗明几净”四个字。因而,“窗”总是与“明亮”联系在一起。人们喜欢把眼睛比喻为“心灵的窗户”,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的心灵更透明,我们的世界更光明。“窗”被提升到更高一层含义。  相似文献   

20.
平面设计中的形式法则和骨骼结构来源于自然现象中存在的事物,师法自然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总结的深化,也是设计师的设计源泉。师法自然提出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