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锡海 《法学论坛》2008,23(3):63-70
我国早期现代化是指1840年至1949年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历程,它实际上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化.伴随着我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犯罪亦呈愈益增长的趋势.所以如此,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极度贫穷、社会制约失效等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我国犯罪的主要类型是政治犯罪、财产犯罪、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它使人们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是控制犯罪的重要前提,社会矛盾加剧是犯罪增多的重要根源,文化变迁是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财产犯罪认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产犯罪的有因与无因的问题。如果客观上采取了属于财产犯罪的手段,但之前存在经济纠纷或其他特殊的原因,那么行为人即使实施刑法所规定的某些财产犯罪手段取得了财物,也不能构成财产犯罪。这在认定财产犯罪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财产犯罪与某些民事纠纷相区分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汤蕴诗 《法制与社会》2011,(12):257-258
在财产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夺取型犯罪是转移占有的犯罪,侵占是不转移占有的犯罪,它们都涉及财产的占有问题。因此,研究财产犯罪中的占有对正确认定财产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占有之含义出发,对占有的要素进行分析,认为占有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要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认定占有时是否需考虑占有意思,将财产犯罪中的占有分为典型的占有以及推定的占有。  相似文献   

4.
财产型犯罪轻刑化,是"人是目的"这一道德伦理在刑罚观中的体现。学界支持财产型犯罪轻刑化理由大致有五个:"财产平等保护论"、"刑罚现代化要求论"、"人权保障论"、"国际趋势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论"。然而,这几种理由均忽视了财产刑法保护与宪法经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导致认知偏差。财产型犯罪轻刑化正是生命价值与财产价值综合权衡的结果,是刑法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对宪法经济制度的理性回归。检讨财产型犯罪轻刑化的意义在于消除刑法现代化与宪法规则之间的诸多误解,以揭示宪法语境下财产权刑法保护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有某种程度的同步性,这深刻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社会主义现代进程中,我国有组织犯罪呈现出犯罪数量大、性质严重的特点,犯罪形态呈多样性,重视寻求保护伞,犯罪手段越来越科技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既有文化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接班人。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情况却在不断增加而且出现了犯罪趋向低龄化、新型犯罪增多、犯罪方式团伙化、暴力犯罪增多等一系列的新情况。对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原因和预防政策。以便更好的规范,引导青少年的成长状况,更充分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实现保护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孙贵彬 《天津检察》2008,(4):14-14,1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涉嫌的罪名从盗窃、抢劫等财产型犯罪,发展到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包括伤害致人死亡)、强奸,以及制造枪支、招摇撞骗等多种类型,特点为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化,且犯罪手段残忍趋于成人化等。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上的原因即未成年人个体自身的原因,一般认为,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评价以及是非曲直的评判能力,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犯罪的原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城市犯罪迅速增长,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犯罪理论,随后对城市犯罪的原因展开论述,最后对我国城市犯罪的防控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9.
经济犯罪、商业犯罪、财产犯罪的罪刑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商业犯罪、财产犯罪是市场经济中常发多见的犯罪形式,但是目前在中外的刑法典和刑法学中对它们的规定和研究存在一定的偏差;经济犯罪是经济主体在经济干预或者调控的过程中实施的严重侵犯经济秩序和经济利益的行为;商业犯罪亦即商事犯罪,是指商事主体在商品生产、商品经营或者商业服务过程中实施的严重侵犯商事活动秩序和他人商业利益的行为;财产犯罪是行为人在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过程中实施的严重侵犯他人财产权益的行为;三者在主体、罪过、目的、动机、客体、行为方式、手段、定罪情节、处罚原则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却完整地构成了以三者为主体、以财产犯罪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犯罪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社会学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三方面论述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从根源、其他原因及条件等方面阐述笔者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认识,最后也是本文目的所在,综合分析了目前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对策。本文建立在对青少年犯罪的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对青少年犯罪能得出更好更有效的防治对策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