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维建 《清华法学》2013,7(5):143-154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存在色盲症、贫血症和功能麻痹症等不足。为此,需要加强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现代化转向的研究。首先应当树立程序哲学观的二元论,在日益注重程序本位主义指导理念的同时,也不能轻忽程序工具主义的理论价值;与此同时,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上应当在多元并重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理论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理论研究,长期来恪守“诉讼义务本位”和“审判权力本位”。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权利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改以“诉讼权利”为本位。对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存在各种理论,主张,我国采取的是“私权保护说”和“私法秩序维持说”的结合。在当前,以纠纷解决为依归的诉讼目的观,更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以此目的观为出发,对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和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3.
回归“马锡五”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现今,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也有其特定的原因,本文对其原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笔者坚持认为,作为一种审判方式,囿于自身的特点和理念,马锡五审判方式已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已经疏离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重提这种方式虽然对我们建构和完善多元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具有警示性,但在中国法治建设的初级阶段,民事诉讼建构的基本方向依然应当是强调诉讼裁判的主导性、强调裁判程序的正当性,以顺应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民事诉讼法学经过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中在立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展望未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深化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成就、推进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完善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民事诉讼法学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5.
郑重 《法制与社会》2011,(4):112-113
诞生在陕甘宁边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对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司法审判模式理念、方法、经验的总结,是我国革命根据地时期法制建设的典型代表.其便民原则和注重调解,调判结合原则符合法治建设的本原目的与价值追求.这种原则对我国法治建设及司法审判制度有较大借鉴意义.在研究马锡五审判方式时也应对其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不完全契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诞生在陕甘宁边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对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司法审判模式理念、方法、经验的总结,是我国革命根据地时期法制建设的典型代表.其便民原则和注重调解,调判结合原则符合法治建设的本原目的与价值追求.这种原则对我国法治建设及司法审判制度有较大借鉴意义.在研究马锡五审判方式时也应对其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不完全契合的地方予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民诉法学已初步体系化和科学化。面临新世纪的挑战,我国民诉法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自身发展:(1)加强民事诉讼制度、理论及其相关制度、理论的研究;(2)民诉法学人才的培养;(3)多元研究方法的运用;(4)学术研究方式的优化;(5)学术规范性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采用巡回审判方式,采取依靠群众,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运用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方法,在当时审结了一系列疑难案件,减轻了人民的讼累。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事纠纷也大量存在,使人们重新提起这种审判方式。但这种审判方式能否适应现实,该怎么运用呢。本文拟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存在价值与问题及当道命运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司法审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法、实务与法学研究之间的互动现行民事诉讼法制订以来的20年,大概就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民事司法实务、以及与程  相似文献   

10.
招妙 《法制与社会》2011,(17):23-24
本文从分析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民情入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司法审判模式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以制度重新规范马锡五审判模式为中国的现代化审判模式的改革发展所用,重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马锡五审判模式"。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维度——一个时段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法学以解决民事诉讼所面临的理论、制度和实务问题为己任,2007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多个维度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宏观上努力构建新的概念体系与诉讼理念;微观上着力对具体制度和程序进行细致入微的考究,为民事诉讼提供精巧的制度设计。在此过程中,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都得到了拓展。但是,时段性的进步毕竟是有局限的,许多时代性课题仍待民事诉讼法学界继续攻关。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弹指一挥间,就在这挥手之间,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行各业日新月异,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司法理念有了巨大的进步,改革意识不断增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物质装备日趋先进。单从民事审判方式来说,随着形势的变化和  相似文献   

13.
法学学科整体在高速前进,在这个大潮中,民事诉讼法学科作为一个分支在研究队伍和内容方面都有显著的进展,甚至与民商事实体法学结合在一起正在逐步成为法学学科中的显学,但是研究方法、研究广度和深度上仍有明显欠缺,这是民事诉讼法学界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何勤华 《法律科学》2004,22(2):85-92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 ,萌芽于 19世纪下半叶 ,诞生于 2 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 ,成长于 2 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回顾总结这一段历程①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起源 ,也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律传统的理解 ,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新时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16.
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民事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一直受到法学界及司法界的关注,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进行民事调解所出现的实际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所以,本文就此谈谈对法院进行民事调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岩 《法制与社会》2012,(34):121-122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给《苍天》电视剧的贺词中曾经指出:马锡五同志当年作为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庭的庭长,他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并且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人民司法上作中,创造了许多历久弥新、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司法经验。马锡五同志在办案中坚持简便利民、注重巡回审判、加强调解工作等做法,已经成为人民司法事业最可宝贵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王院长的上面的话精确的概括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我党对马锡五同志审判方式的肯定和赞扬。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中国现代的司法制度仍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程序独立价值理论与中国民事审判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首先对程序价值理论进行了回顾 ,进而对程序正义在民事审判中的功能也即促进保障、吸收不满、限制恣意、树立司法权威以及弥补缺陷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 ,文章列举了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轻视程序价值的主要表现 ,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 ,文章认为 ,如欲在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实现程序正义 ,必须注意处理好其与实体正义、效率效益、中国国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卫平 《北方法学》2016,(6):118-125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任务和重心会因为社会时期或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时期,法治初创阶段,民事诉讼法治也处于大规模的建构和实践之中。因此,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任务就应当集中于对民事诉讼制度原理的研究,以适应民事诉讼法治的大量建构和实践的需要。民事诉讼法学的大量研究资源也应当集中投入其中。过去由于受错误司法政策的引导和影响,将有限的学术研究资源投向了与民事诉讼原理研究关系不大的一些领域,从而导致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重心的偏移,也导致了民事诉讼理论研究本身的贫困化。应当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和重心回归于民事诉讼法制度原理的探究,真正推动我国民事诉讼法治的发展,提升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我国民法学研究呈现整体繁荣的景象。由于合同法这一重要民事法律的颁布实施,解释评论合同法的著述如雨后春笋;由于学界将立法研究的重点从合同法转向物权法,探讨物权法基本理论的论文也比较多;随着因特网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著作权保护成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热门话题;而民事司法领域的热点问题如精神损害赔偿,也受到民法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