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2年第1期)作者是华沙大学讲师。他首先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农业的情况和发展历史,论述波兰农业的特点。然后,他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波兰的农业政策和个体农民的立场,评价波  相似文献   

2.
波兰高等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波兰,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三六四年卡吉米尔三世就创立克拉科夫大学。克拉科夫大学是欧州历史上笫四所最早创立的大学。它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盛衰,为数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此后,波兰又相继创立维尔诺大学(一五七九年)和利沃夫大学(一六六一年),促进了波兰民族文化的进步。一七七三年,波兰成立国民教育委员会 Komisja Edukacji Nanodmej,它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个教育部。  相似文献   

3.
1989年6月以来,波兰政局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执政45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被成立才八年多且又长期处于非法状态下的团结工会取代,失去了宪法规定的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这一事件的深刻教训,对波兰统一工人党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波兰统一工人党今天的处境,其出现决非偶然,是党内外、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和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党内说来,波兰统一工人党有很大的历史功勋,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严重错误,造成威  相似文献   

4.
郭洁 《俄罗斯研究》2012,(1):177-204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转型,波兰外交亦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总体看来,这一过程既带有东欧国家的普遍共性,亦表现出波兰自身的鲜明个性。对1989年以来波兰外交在不同阶段上的变化背景及走向加以考察,并且进一步分析波兰与主要邻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在此基础上就后冷战时期波兰外交转型的目标、业已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及与国内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做出分析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转型时期波兰外交政策和实践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轨迹,对于把握波兰外交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波兰科学院安托明·卡明斯基教授和加利可夫斯基教授在沪与华东师大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生等进行座谈。两位教授介绍了当前波兰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情况,现将有关内容简介如下。 1989年是波兰各方面发生变革的重要一年。有人将1989年的变革称为继一战、二战等之后波兰上层建筑在本世纪的第四次大变动。波兰的外部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邻国由3个变为7个,苏联、捷克、东德都已不复存在。从1989年至今,波兰发生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6.
研究波兰,离不开波侨问题。因为它与波兰社会各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强烈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波兰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几个数据波侨之多、比例之大,举世闻名。现在波兰国内人口为3,700多万;而波侨(包括波裔)的人数竟达近1,300万人。这就是说,每四个波兰人中,  相似文献   

7.
东欧大多数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恐俄症是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民族恐惧,在苏联解体后,他们对俄罗斯的恐惧仍然难以消解。在波兰,由于历史、地缘、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恐俄症在波兰民众心中根深蒂固,调查显示,在斯摩棱斯克坠机事件之后,民众对于俄罗斯的憎恶又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恐俄症对于波兰安全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卡钦斯基执政时期,制造并利用恐俄症,并以此塑造了波兰的对外政策。但调查显示,偏执的反俄情绪也并非所有波兰民众所共有的。整体上,波兰的反俄情绪是一种有理性的恐惧。精英在恐俄症的问题上看法也存在差异,新一代的政治精英已经展示出更多与传统行动路径截然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波兰问题"是19世纪俄国政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却一直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在1863年波兰爆发独立事件后,俄国政论家斯特拉霍夫、卡特科夫、阿克萨科夫等人分别从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分析"波兰问题"及国家利益、民族文化身份的关系,体现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中民主普世价值与民族主义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9.
5月20日,前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的回忆录《为什么要军管》在波兰公开发表。波兰《华沙之声周报》刊载了雅鲁泽尔斯基就这本书的发表同记者的一席谈话,现摘译如下。问:为什么您认为现在发表有关1981年宣布实行军管的背景与内幕的回忆录是一个极好的时机?答:或许目前并不是发表这本回忆录的最佳时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发表得太早了,而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又发表得太晚了。说这本书过早地问世,是因为人们对实行军管的那些日子仍记忆犹新,并且,有不少人是靠军管起家和从政治上发迹  相似文献   

10.
当今,前苏联影响范围的中、东欧(CEEC)形成一类政治、经济都很不相同的国家。尽管俄罗斯面临着决定国家政治、经济前途关键的总统选举,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四个国家(以下简称“四国”)眼下明显的目标是,希望尽快成为欧洲联盟(EU)成员,甚至还在讨论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表1是一份可信的中、东欧国家(CEEC_s)改革政策概要。从1(“小进展”)到4~*(“可与发达的西方工业国水平相比”)排列。此表提供了私有化市场、发展趋势、有关所有在CEEC寻求商业机会的公司的投资法规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春,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反对派举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圆桌会议。经过反复争论和协商,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和工会多元化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执政党和反对派达成这样的协议在东欧国家还是第一次,它还使曾被取缔的团结工会再次合法化。圆桌会议后,人们衷心希望波兰能出现新面貌,但是波兰的局势似乎并不是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平静,而是一波三折,危机迭起。先是波兰工人党在大选中失利,接踵而来的是总统选举危机,新政府难产。  相似文献   

12.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采取强硬的对抗与遏制俄罗斯的外交战略。理解这一外交战略,需要回溯波兰政治文化遗产“雅盖隆思想”及其指引下的波兰东方政策。在战略文化的层面,雅盖隆思想是对作为波兰历史“黄金时期”雅盖隆王朝历史记忆的追溯和沿用;在地缘政治的层面,雅盖隆思想强调波兰东方政策的传统,主要战略意图是防范俄罗斯,限制俄罗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影响,进而与东部邻国共同建立反俄联盟。19世纪以来,雅盖隆思想共经历了三次复兴。冷战结束后,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欧盟和北约成员国身份的使用。波兰借助雅盖隆思想的文化基础与俄罗斯争夺对俄波中间地带国家的影响力。俄乌冲突以来,波兰已经成为塑造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关键角色。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继续强调波兰对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构想和将这一思想变为现实的雄心。但是,雅盖隆思想的复兴无助于弥合目前波兰与俄罗斯分裂的地缘政治主张与利益分歧,甚至会加剧欧洲与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冲突。  相似文献   

13.
1956年对于波兰和中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都是激烈动荡的年代,也是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十月危机,其结果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及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在此政治局势急剧变动的时期,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如何,中共在波兰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变动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希望了解的,而国际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则十分欠缺。本文作者基于详实的档案史料对所述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英《考察》季刊1982年冬季号发表“苏联的军事政治学”一文。介绍苏最高国防委员会的地位、作用、任务和权力,以及高级军事部门的构成和职能等。作者米歇尔·萨德克维兹原系在苏军和波军中服役达25年(1941-67年)之久的高级军官,曾在波兰和苏联军事科学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1971年移居以色列。自1979年以来定居英国伦敦。现在是研究军事  相似文献   

15.
在中东欧国家中,波兰的国家行政监察体制也许是最完备的。在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出于对建立法制国家的需要,波兰大大加强了国家行政监督体制,使之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国家行政监察体制的形成 波兰最强有力的行政监察机关是波兰最高监察院(NIK),它是波兰国家最高行政监察机构,是国家行政机构有效运转的保障。它直接隶属于议会领导,对议会负责,并向其汇报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东欧政权面临着经济改革,种族仇视和领土冲突等问题。正在建立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蕴含着民族自决与经济生存的较量。分离的政治要求受到了经济上要求凝聚的制衡,这种凝聚将使后共产主义的东欧加入到“欧共体”走向欧洲一体化的行列中。矛盾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家们能否迅速掌握并重新谱写新的政治竞技的规则,取决于哪些政党能够生存,取决于现在深知有能力把不受欢迎的政治家赶下台的人们的不满与耐心的比值和军队不再干预政治。后共产主义东欧政坛有各种派系。在四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共产党是联合政府中的小伙伴;改革的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剧变后 ,波兰的欧洲政策经历了从回归欧洲的模糊的政治口号到加入欧盟的明确的欧洲战略的演变。波兰与欧盟的入盟谈判过程 ,不仅是欧盟以自身共同体的制度和方式塑造和规制波兰的过程 ,同时也是波兰为自身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波兰的经验表明 ,在入盟谈判中 ,候选国的谈判战略在谈判过程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波兰在其经过民主选举的新政府领导下,面对着经济彻底变化的未来。然而,团结工会政府仍必须正视波兰过去遗留下来的经济产物:债务问题。波兰必须向西方国家支付400亿美元以上的利息和本金,这并不是市场经济就容易解决的问题。和阿根廷(债务460亿美元)和印度(债务400亿美元)一样,波兰排  相似文献   

19.
面对雅尔塔体制的坍塌,波兰人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旧体制的瓦解结束了波兰受大国控制的命运,它可以根据本国利益确定对内对外政策,不必再顾及所谓的集团利益。波兰有一种“自由”之后的欣喜。另一方面,两大集团不复存在,没有任何国家(或集团)对波兰的安全承担责任,而波兰西部是国势蒸蒸日上的统一的德国,东部是危机四伏的前苏联的残骸,波兰与这些邻国又存在着历史造成的领土和民族纠纷,因而更感缺乏安全保障。波兰人又有“独立”以后的恐慌。所以,雅尔塔体制的瓦解,既是历史为波兰提  相似文献   

20.
波兰的经济改革已有30年历史。早在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这反映了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人阶级希望参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管理。在当时的形势下,成立了波兰经济委员会,首席主任是著名学者奥斯卡·兰格。委员会拟定了改革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当时制定的原则、方针与目前的改革相比较,总的来说没什么区别。但那时的方针原则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