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2月,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了《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国家公务员的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域回避,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实施开始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马君昭 《学理论》2012,(33):1-3
网络舆论监督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它开辟了一条公民利益表达的快速通道,丰富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正在成为惩治行政腐败的利器。然而目前网络舆论监督的公信力比较低,容易出现"网络暴政"和形成"羊群效应"。据此中国地方政府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络舆论监督,探索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尝试建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意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监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制度本身的不尽完备、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缺憾、相关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原因 ,在我国目前实施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应通过逐步解决原有的问题 ,对新进人员严格把关 ;将公务员回避制度与行政监察制度有机结合 ;实行自我约束和依法回避相结合 ;从严把握与灵活操作相结合 ;统筹兼顾、整体配套等举措、落实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4.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为了避开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处理事务的利害关系,保证领导活动和开展工作的公正性,而采取的一种行政措施。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是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5.
"政府过程"是现代政府学的重要概念.施政是政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政府施政不良现象会经常出现,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施政主体的"经济人"行为,施政主体的"非专业化"倾向和施政机制缺陷.制度经济学理论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向度分析产生政府施政不良现象的原因,并着重从制度建设层面寻找克服政府施政不良的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组织人事报》第1620期刊登江西省委组织部课题组的文章,提出了完善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和任职回避制度的基本思路。文章指出,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和任职回避制度,首先要调整充实,明确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明确干部交流的对象和类型;明确任职回避的对象和类型;把握干部交流的适当时机和比例;确定干部交流的主体流向和合适跨度。  相似文献   

7.
教军章 《行政论坛》2007,2(3):46-50
关于制度的价值或伦理的追问似乎已不只是现代社会乃至后现代社会"创造"的概念或范畴,而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本然状态的历史表述,或者说对制度的伦理关照和对伦理的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本来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的重要表征,它是人类通过社会化、组织化或秩序化存在及其重建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目的的常规工具和途径。于是制度与伦理的"融合统一"所构成的制度伦理价值的定位就成为社会公共领域变革与发展难以回避的话语论题,对制度伦理公共价值意蕴进行阐发与追问,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发展哲学的厘定,进而为制度伦理现实功能发挥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以和谐发展观为哲学指导来审视制度伦理的价值取向,发挥制度与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双重功效,是和谐社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闫群力 《求知》2014,(12):11-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出一系列反腐败"组合拳",反腐败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有些人却脱离实际、回避问题,只从理论上强调制度反腐,认为查案只是治标,不能治本,更预防不了腐败;只有制定制度、健全制度才是反腐败的根本。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片面的反腐败的制度"路径依赖症"。实际上,反腐败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从大案要案入手,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同时也要健全法制,将法治贯穿于反腐败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管理中的亲属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景 《团结》2007,(2):46-47
亲属回避是公务员任职回避的一种基本形式。探讨亲属回避问题,对于健全公务员任职回避法律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正常履行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重启了新闻媒体对公共权力的舆论监督之路。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舆论监督发展迅猛。客观地说,基于中国持存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一元体制,二元运行"的媒体制度,在互联网时代,传媒公共性尤其是网络公共性潜能的发挥程度将深刻地规定着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