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大皆空     
某名山有一人造大佛,旁边立一块告示牌写着:摸灵佛大脚可得好运,摸3下5元。同事小刘好奇心起,掏5元钱交到看佛人手里,郑重其事地在佛脚上摸了一下,那看佛人念念有词:一摸官运亨通!小刘再摸,看佛人又道:二摸财源滚滚!小刘又摸了第三下,看佛人说:三摸全家平安!小刘心  相似文献   

2.
清贫园怀想     
默然 《先锋队》2013,(2):39
绿树、青山、白云。秋风,在赣东北怀玉山脉中吟咏着悲壮的颂歌。拾级而上,在木栅旁,在一尊巨大的雕像前,游人仰止。来到清贫园,来到革命先驱方志敏的雕像前,脑海中浮现出方志敏烈士写的《清贫》一文,共产党人清贫而又富有的精神境界荡涤着人们的心灵。1935年冬,怀玉山麓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率部北上抗日的方志敏,被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堵截在皖南。突围后,在返回赣东北的途中,又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围困。  相似文献   

3.
那一年喝掉的800个亿耿永君象往常一样我走下讲台抖抖两袖清风在端起一碗叶绿素的同时也摊开一份报纸一行黑体新闻──闯入我的眼帘:中国一年喝掉800亿!它,象一根皮鞭抽得我双目火辣胸口也隐隐作痛而且它竟然绕过我的头顶放肆地嘲笑我碗里的清贫我清楚地知道这条...  相似文献   

4.
64年前,方志敏烈士曾在敌人的牢狱中饱蘸血泪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们这一辈人就是吟诵着这样优美而又催人泪下的辞章走进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日前,笔者读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姐姐依然清贫》的纪实文章,再一次领略到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现在,置于案头的是载于《北京晚报》的“《清贫》作者的女儿依然清贫”一文,展读之余,同样令人怦然心动:方梅,方志敏的女儿。她历时8年,整理出父亲一百多万字的材料,并据此与人合作写出了20集电视剧剧本《方志敏》,然而因为经费无着,这位年过六旬的烈士的女儿,却难以了却拍摄此剧、以告慰英灵、激励后人的夙愿。从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到新中国成立49年后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始终保持着清贫的本色,的确难能可贵。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以一身清贫、一腔热血、一身正气,慨然赴义,他  相似文献   

5.
耐得“清贫”张秀璋近日到某县委书记家中采访,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客厅中央悬挂着的一条幅"耐得清贫"。再细瞧他家里的摆设,既没有高档电器,也没有新潮家具。好一个"耐得清贫"!清贫,《辞海》上释义为:贫苦而有志节。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在这个目...  相似文献   

6.
今日“清贫”仍闪光李生明记得方志敏烈士写过一篇文章叫《清贫》。在当时的中国,清贫的革命者,身无分文,心怀天下,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尽管当上了师长军长这样的高级干部,手中也掌握着作为革命经费的金条、光洋,但从不私吞一枚铜板。60年代读到它的时候.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7.
过关斩将亮高风——记铁二十局一处纪委书记杜思尧□鱼霖在纪检部门工作的干部,不但要耐得住清贫、艰难,更要经得起“人情”的考验,在这方面,铁二十局一处的纪委书记杜思尧样样“过关”。一次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在下面任职的战友给他送来1000元奖金,口口声声说...  相似文献   

8.
重读︽清贫︾育葵《清贫》,是一篇千字小文,方志敏烈士在囚室里写就的,文字平和而清新。然而,就在这平和清新的文字里,蕴含着一种极大的穿透力,读后令人震撼。过去,曾不止一次读过《清贫》,每次都激起热血上涌。今天重读《清贫》,激动中更增加几分沉重。这沉重固...  相似文献   

9.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清贫思想和朴素生活,是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体现,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及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象征。 清贫思想和朴素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 方志敏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他在《清贫》一文中说自己“从没有奢侈过”,以至在被捕时,两个国军士兵搜遍他全身一无所获,怀疑“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在方志敏看来,  相似文献   

10.
走进清贫园     
邱炜煌 《党建》2013,(1):54-55
云雾迷蒙,峰峦竞秀;秀湖烟雨,芳草云天。江西上饶境内的怀玉山是方志敏浴血奋战不幸被俘之地,也是他的清贫故事发生之地。如果说奇山秀水使这片土地富有灵气,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则赋予了它深沉与厚重。2005年8月27日,是方志敏牺牲70周年纪念日,清贫园在怀玉山建成,这里便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犹如一根标杆、一座灯塔,牵引着世人虔诚、景仰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富有与清贫──献给孔繁森尚春生面对都市里的灯红酒绿面对大款们的一掷千金您拥有的只是清贫只是一张献(卖)血证明只是殉职后的八元现金但您又是最富有的啊拥有一片圣洁的高原拥有万古长青的精神拥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拥有灵堂前的泪雨纷纷您视名利轻如山谷的一缕微...  相似文献   

12.
神圣而清贫的选择──记韩城市纪委信访室主任张养学冯寒梅十多年中,张养学面对许多次的人生选择,唯独选准了纪检监察这份清贫。为了这份清贫的神圣,他背负起对家庭和妻子儿女的歉疚,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完成着纪检干部"公仆"形象的再造。张养学的妻子病逝的...  相似文献   

13.
1935年的南昌,方寸囚室之内,革命烈士方志敏挥笔写下《清贫》:“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962年的冬天,河南兰考,一位干部向刚刚到任的焦裕禄提出了装潢办公室及更换桌椅的计划,焦裕禄反问道:“坐在破椅子上就不能革命了吗?”两段话相隔了近30年,却分明流淌着同一种精神气质,那就是革命者以俭为美的高尚情操和以苦为乐的英雄主义气概。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06,(2)
一说出政绩,就要征地搞开发;就要上形『象工程;』就要修广场、建大楼、修大街、栽观赏树、种进口草。一说吸引外资就,要减税让、利优、惠贱、卖土地就;要盖五星级宾馆修、高尔夫球场。一说加快发展就,要上项目建、工厂哪,管它是否重复建设盲、目扩张;是否污染环境祸、害群众。一出事故就,赶快封锁现场防,『贼防盗防记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在捂不住了就,改口说及『时赶往事故现场,群众情绪稳定,善后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树典型,就是带病坚持工作;就是无法照顾家庭;就是清贫如水,家里还用着上世纪06年代的旧家具。一得奖不,论体…  相似文献   

15.
1942年6月17日,在崇安县赤石镇崇溪东岸,爆发了震惊全国的赤石暴动。3天后的一个黄昏,在武夷山山沟的一间破烂房子里,在暴动中脱险的陈念棣等5位同志,一边烘烤着被大雨淋湿的衣服,一边讨论着如何寻找党组织的问题。“我看还是到附近搞点东西吃,先解决肚子的问题。”陈念棣吃力地站了起来,可还没站稳又跌倒在地。大家忙扶起他,一摸额头正发着高烧。脱掉脚下的胶鞋一看,脚指发炎肿得象小萝卜。大家把陈念棣安顿在破房子内躺好后,便外出寻找食物与药品去了。陈念棣昏昏沉沉地躺在破房子里,突然听到窗外有响声。一个农妇模样的女人正探头探脑地向他张望,她时而仔细地打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火炕,彭德怀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系着的眼镜……他被中共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所深深感动了,他说毛泽东等人是他在中国所遇见的最优秀男女,他并且断言这种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必定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 斯诺的断言没有错,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党建》1994,(5)
不容尘埃的人生──记江苏阜宁县人事局长徐振家清贫得令人难以置信徐振家的家,三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虽小,却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正厅”迎门靠墙放着一张吃饭用的小土桌,桌身那斑驳黯淡的色泽,使人产生一种遥远的感觉。桌子侧面是一个新安了腿的老式被头柜,用...  相似文献   

18.
守住清贫     
清贫是宝,清贫是金,清贫是福,清贫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清贫“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语)。清贫节俭、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然而,在新世纪新时期,却有人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再提倡清贫精神了。  相似文献   

19.
龙起銮从乡镇畜牧站工作人员一步步升至广西贵港市政府副秘书长时,才40出头,前景看好。可他的"家事"接踵而至,"清贫"的他就通过一次又一次受贿来解决自己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文中,江泽民同志说:现在,就是在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他在提到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叫《西方社会病》之后,又讲到一个日本教授写的《清贫的思想》。前者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后者认为,被金钱欲、物欲、占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险的,现在需要重新宣传清贫思想,以消除人们在精神上的贫困。二者针砭时弊,不乏真知灼见。但在“除却孔方难为兄”的社会,一般地呼唤先进精神和清贫思想,也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制度使然,西方病病入膏盲,“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