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各国启动现代化的时序,可大致分为早发式与后发式现代化两大类。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大抵是以他们早发的现代化为模式,提出种种后发式现代化的方案;但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邓小平是从世界高度展望,认真构思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总设计师,他也是第一个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世界性现代化浪潮联系起来的伟人。基于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大局的透彻理解,邓小平洞悉后发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问题,并给予了创造性的解决。在西方现代化理论看来,早发现代化是时势使然自发进行的;而后发式的现代化则是由于外部生存环境逼迫所…  相似文献   

2.
陈辉 《学习月刊》2012,(18):111-112
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第一要务。通过"盘活存量,向内挖潜",大力提升现有员工素质,才能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提升员工素质的必要性1、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对基层企业管理水  相似文献   

3.
书讯     
由向石实主编,吴建平、杨束芳任副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占的社会现代化之路》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本书吸收国内外现代化研究的积极成果,借鉴我国发达地区社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参照国际现代化标准提出了内蒙古的社会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实事求是地对制约和影响内蒙古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人的素质、民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在此,提出了内蒙古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论证了内蒙古的社会现代化模式。自治区党…  相似文献   

4.
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旨在破解当前的“三农”困境,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未竟之历史任务,其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竟“新”在何处中国的乡村建设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知识分子为代表所掀起的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乡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无疑是继承了…  相似文献   

5.
《2 0 0 4中国现代化报告》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现代化的阶段论 :工业文明与知识文明两阶段论。杭州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一座“发展中城市”与第一次经典现代化的完成还有差距 ,又在改革开放中萌发出一部分第二次现代化要素。杭州已在不少方面已基本上达到第一次现代化所要求的指标 ,在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上 ,当前应着重探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等方面 ,还有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韩广富 《理论学刊》2004,(5):102-105
20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经济危机促使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根本出路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中国知识界就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先决条件,中国现代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的资金来源,现代化的实现步骤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把对中国根本出路问题的探讨从文化领域推进到经济领域,实际上提出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与体制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可以包括建国后至1978年前党在农村开展的各种政治运动。党把它看作推进我国农业集体化、现代化从而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保证。由于各历史时期的不同背景和中心工作,社教运动在不同阶段虽然具有相当的连续性,但又具有明显的差别。不论社教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它实际上都以不同形式触及到当时我国发展战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体制所难以回避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威  程现昆 《世纪桥》2009,(5):23-24
通过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来达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中不断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和总结,党和国家在发展问题上先后经历了侧重思考“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到侧重思考“怎样发展、怎样更好地发展”的认识过程,最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表明中国将走上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唐勤 《唯实》2000,(10):15-17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经济理论是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化又是其主旋律。这是由我国当代面临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邓小平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正视现实又放眼未来 ,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民族愿望相结合、同时代特征和世界文明相结合 ,对中国现代化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层思考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 ,成功地回答和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无数先驱者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并据以制定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业绩…  相似文献   

10.
周前程 《理论研究》2013,(1):28-33,5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探寻到的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有赖于其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以现代化问题为核心,不断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最高理想。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准确判断历史方位、针对新形式所提出的一个现代化课题。 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提出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饱含了我们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是由我国现阶段发展所具备的必要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按照各国现代化启动与推进的时序差异,可以将其分为早发式与后发式两大类型。西方学者曾以西方早发式现代化为摹本提出种种后发式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案,但这些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唯有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他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后发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里,我们把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邓小平所开创的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经济学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一些经济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有的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有的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一、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经济学界把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基本依据是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著作。自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理论界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从孔、孟的德性说看儒家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培元 《新视野》2000,(1):57-60
一时代在不断发展 ,不断进步。现在 ,我们正处在“现代化”的时代 ,所从事的是“现代化”的事业。那么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他所开创的学说对于现代社会和21世纪的人类会有什么意义呢?这正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 ,而那些持历史“进步”观点的人 ,可能会对此提出种种批评和责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种种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冲突。这个问题在本世纪后半期 ,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 ,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和形式表现出来 ,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全球性的问题 ,而不是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局部问题。很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内在特殊矛盾。邓小平在新时期提出实现全面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对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现代化目标与大农业国的现实、经济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对于我们自觉地坚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观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理论本质和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球现代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拓展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异质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在本质上体现社会主义属性,有其本身所固有的进路逻辑、本体特质和理论框架,深入学习和宣传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研究和阐释其理论的框架结构、形态表达和建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的形态表达主要包括内涵论、本质论、主体论、动力论和价值论五个构建要素,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的形态表达,对于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发展、稳定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能否维护好政治稳定,已成为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和保持政治稳定指明了方向,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浅析“互联网+”战略下的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桥》2015,(10)
生态农业是现代化的高效农业,既有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有着大数据时代所赋予的各类科技成果应用。"互联网+"战略概念的提出,为解决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研究在充分认识"互联网+"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构建"OTO"销售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农人)、丰富和完善融资平台以及建立"差异化"质量认证系统等具体措施,旨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加快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做的报告,站在历史进程的新起点上,全面、科学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