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改革政策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在进行了长达20年的改革以后,大家不无遗憾地发现,“共同贫困”的局面虽已消失,但“共同富裕”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倡导共同富裕的中国如今正面临着一个难题:一方面,60余年的发展已使其跃升为“坐三望二”的世界大经济体;而另一方面,她却又不得不想方设法疗治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带来的痛楚。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明 《探索》2005,3(1):10-13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我们认识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我国现阶段存在贫富差距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和不合法致富的加剧。对贫富差距存在着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价值判断。我们应从多重视角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47,意味着贫富差距已超过警戒线。贫富差距的扩大带来了诸多弊端:恶化了贫困者的社会处境;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合法性;造成社会无序,影响社会稳定;有悖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及行业间的不平等竞争、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平等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没有得到切实保障等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理顺分配关系等是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调节贫富差距 坚持共同富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国人的传统信条。可是,几千年来,我们从来就没有找到一种分配方式能够保证所有的人同步富裕。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同步致富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共同富裕才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  一、贫富差距的确到了需要调节的时候了  改革开放2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整体上开始从温饱不足迈入小康阶段。但是,伴随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调节收入差距,谋求共同致富,成为新世纪摆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中心课题”之一。  我国的居民存款已经突破6万亿大关,有…  相似文献   

6.
孙爽 《前线》2021,(10):21-2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国的贫富差距状况趋于向好。建议按照"核心—基本—外围"的逻辑,构建"点—轴—面"三位一体的科学治理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加快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抑制社会结构向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强 《探索》2006,(2):101-104
我国当前存在且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其现象和原因都呈现出复杂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根本是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失去平衡而引起的消费型经济危机的表现,当前主要应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结构,恢复两大生产部类之间的平衡,走出经济危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伴随而来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近些年,这种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的迹象,且有被"世袭"并扩大的趋势,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面对贫富差距在代际中被"继承"的现象,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和机制,加快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缓解日益激化的由贫富代际传递引发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革下我国贫富差距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持续存在。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将给国家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由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贫富差距并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层次阶段的近十多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理性地对待和解决我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对于顺利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着手,逐一研究国家制度变革之下,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及阶层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化趋势,剖析其产生的经济、政策背景,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缩小贫富差距的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不公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注意,成为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焦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制度、体制、法律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加强收入分配法制化建设;二是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坚持教育公平,增加低收入者受教育的机会;四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征消费特别税;五是合理调整国有部门的分配关系和分配秩序;六是加强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1.
李强 《理论建设》2006,(2):21-23
我国贫富差距形成与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流量财富的分配、存量财富的转移,或二者兼而有之。财税政策作为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缓解收入不均等的重要工具,在目前情况下,其作用是有限的。解决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关键并不是急于缩小差距本身,也不是依靠市场机制和公共政策手段来加强流量财富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流动,而是尽快阻止存量财富的直接转移。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 ,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调节社会分配、缩小两极分化的政策和机制。资本主义主要通过规范初次分配、加大二次分配的方式实现对社会收入的国家调节。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 ,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此为重要背景 ,其阶级阶层状况、阶级斗争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它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条件、形式带来极大的影响。工人阶级政党有必要适时转变观念 ,相应调整政治路线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状况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缩小贫富差距.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扩大就业,加强税收调节作用,普及教育,缩小城乡与地区间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在国民财富增长的同时却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并已经成为导致社会矛盾与不和谐的因素。缩小贫富差距,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对社会主义内在本质关系作出的明确规定。我们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本质中提出要“消灭剥削”,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又允许剥削现象存在?一方面提出要“消除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又为什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此有不少的人感到疑惑,至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6.
刘柳 《唯实》2007,(3):89-90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而言,贫富差距的存在有其必然与合理性。这种合理性的来源在于社会分层的机制得到社会大部分人的接受与认可,保持一定限度的贫富差距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是良性的。  相似文献   

17.
缩小贫富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几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呈拉大态势,若不加以有效遏制,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威胁社会稳定,损害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贫富差距是当前中国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深刻的影响。政策倾斜、体制漏洞、制度缺陷造成的不公平是导致贫富差距超出合理范围的根本原因。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保护低收入者权益 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到了非正视不可的地步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生贫富差距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政府的责任,是利用宏观政策进行有效调控,只有保护好低收入者的权益,缩小贫富差距,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使全体民众都看到发展的希望,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李军 《求实》2004,(5):45-48
在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解析我国贫富差距的成因时,非经济的社会性因素分析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政治转型、文化转型、教育转型、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转型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基本因素.因此,防止贫富差距扩大、缩小贫富差距,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转型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