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打印遗嘱究竟是一种有效的还是无效的遗嘱形式,即使是法院系统也有不同的观点。文章以省级高院公开的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梳理相关代表性观点所依据的理由,结合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定,认为对于打印遗嘱除非有证据能够证明确系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否则原则上应认定为无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夫妻一方赠与情人夫妻共同财产案件中学术届所持的三种观点。笔者在赞成赠与合同无效观点的同时,对赠与合同无效的原因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观点的超越权限说,并认为前述案件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得出的判决违背公平正义之精神,故应重新塑造新规则来处理前述案件。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本文提出的新规则更符合我国国情,能在受害配偶与受赠情人之间找到利益平衡点,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一起案例引出保险合同退保过程中代签名的法律后果问题。指出对这一问题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授权委托书及申请书都是无效的,保险公司应继续履行保险合同;另一观点认为保险合同的解除有效,,保险公司不应履行合同,在分析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务中,对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合同未经批准的效力问题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成立并生效,第二种观点是无效,第三种观点是成立但未生效。第一种观点是适用法律错误;第二种观点属于法律理解错误;第三种观点从表述上看是基本正确的,但从学理上理解是不准确的,理论上有待深化。造成后两种观点错误或歧义的原因.都与学理上法律行为效力——成立和生效——二层次论这一传统通说有关。本文主张法律行为效力——成立、有效、生效——三层次论。按照法律行为效力三层次论,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合同未经批准的效力是成立并有效但未生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效合同诉讼时效的争论焦点,文章论述了确认合同无效不应受诉讼时效限制的原由,并对部分相反观点作了评述。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赔偿损失、返回原物等请求如何适用诉讼时效,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价值可以由保险合同双方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从字面文义来看,法律对保险价值的约定并未加以限制,尊重合同双方的意思自治。有观点认为,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以远高于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保险价值进行高额投保的,应按约定的保险价值给付保险金。笔者认为,约定的保险价值应当反映保险责任开始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超出实际价值的约定,即使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对超出部分,应当依据保险利益原则认定为无效。对于无效部分,可以推定保险人有过错,由保险人退还相应保费并赔偿相应利息;但是,被保险人故意隐瞒保险标的真实状况而导致合同部分无效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保险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学界对农产品市场价值确定问题的传统观点认为:农产品市场价值的确定方法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总是由最劣等土地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来确定,并把这一观点说成是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实务界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借款合同效力应该如何认定产生分歧,主要有"无效说"和"有效说"两种不同观点。本文从合法性和必要性两个角度出发,探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借款合同效力之影响,认为在债权人不知债务人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前提下,其与债务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应当为有效合同,以期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五四运动期间发生的一场论战,因涉及不同思潮的代表人物,常被视为两种思想体系的碰撞。然而,双方观点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概念经过还原,在不同的使用者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概念上的不确定性让双方的观点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明确的区分,从而使争论无法通过实践进行有效的检验。从胡适所代表的实用主义视角来看,这场争论在概念上的混乱导致了"价值兑现"上的混乱,失去现实指导意义并带有不应出现的形而上学性。面对形而上学的争论,谁胜谁负的探讨并不具有意义。只有重新审视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现实问题,才能让这场争论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种税收乘数的考察,不难看出,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国民收入或者通过降税来剌激经济增长,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这一观点为政府增税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主张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无效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税收政策可能至多是一项辅助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