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转型期主要指的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体制的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体制由大一统大包揽的“终身制”、“集权制”等向  相似文献   

2.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十五”时期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体现了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财政运行模式的具体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旧的财政体制已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伦理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伦理是对市场经济道德适应与道德超越的辩证统一,这构成了市场经济伦理价值、理性和人性的三个哲学维度,实现着市场经济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变。通过对市场经济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市场经济伦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着伦理精神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明确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合理设定经济伦理的“边界” ,对于增强市场主体在不同条件下道德选择的科学性 ,搞好现阶段经济伦理建设 ,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的“硬核”,国家经济转轨面临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尽快建起市场经济的体制“硬核”——多主体产权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硬核”——多主体产权制度建设的滞后带来的局部产权制度真空,造成的社会产权普遍残缺是我国产权制度的基本现状。这种产权普遍残缺对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害。我国应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健全完善法制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主体产权制度,顺利完成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与产权重组贾鸿亮,刘凤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中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  相似文献   

7.
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伦理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用道德来匡正和规范所出现的消极现象。道德起源于社会经济生活。道德介入经济生活后,就必须用个体伦理和制度伦理来调节经济生活诸方面。伦理与效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决定了制度的设计不能仅仅以效率为标准,还要同时以伦理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爱芹 《工会论坛》2004,10(6):100-10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促进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道德建设也为这种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另一方面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道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 ,道德体系还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有些领域和地方 ,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问题 ,严重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呼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市场经济与经济人的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逐步将其理论建立在了“经济人”或“理性”的基本假定上面,经济学趋向于简化、精确的数理体系。它不仅抽象掉了市场运作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结构、同时“经济人”的假定也使得经济人的道德价值不再进入经济分析的范围。然而这一结论正在受到愈来愈多的批判,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满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复兴正在逐步改变人们对市场经济单一、片面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市场道德、经济伦理的的问题正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近代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在他的两部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民族的政治走向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 ,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在急剧的发生变化。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 ,诸如 :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等。这些无疑有利于改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 ,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也容易诱发个人私欲 ,正如江泽民尖锐指出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等道德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极大困扰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把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加以筛选的灌输到市场主体当中去,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相承接。  相似文献   

12.
伦理道德作为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总是受到特定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变化的深层原因,主要来自经济体制的结构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对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冲击,并由此促进着社会伦理道德的转换伦理基点由家庭伦理向市场伦理转移;市场伦理定位由"身份关系"的处理转向"契约关系"的处理;市场伦理的重心也就从重社会、家庭伦理转向重经济伦理.对这些变化的深层透视及伦理逻辑的演化论证,包括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便是本文论证与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运行方式建立的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特点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为补充,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同时防止贫富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以雄厚的公有制物质基础促使市场机制更加健康地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逐步建立,必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塑现代伦理精神,确立经济行为的伦理原则,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础,已成为当代中国伦理哲学的崇高使命。在经济模式发生重大转换之时,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现代伦理精神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公平、自由、共富等观念占据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构成了现代伦理精神的特质。一、利益观念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崇尚伦理精神和道德力量。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孟子说:“何此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宋明理学则把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下面就邓小平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作几点概括。第一、“经济体制转变”论。总结十多年来的改革目标,在经济体制上,就是要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邓小平带领全党不断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转轨”与防止国家公务人员腐败行为孙平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分析研究在这个“转轨”阶段中出现的引起人民大众不满的国家公务人员腐败行为,挖掘它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防止其继续蔓延,对于顺利“...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是在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程中长期探索与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是经济体制类型或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继续坚持市场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的政策措施。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由单一经济体制国家变革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私人财产由生活领域扩展到社会生产领域,私人资本、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同在一个市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青年一代的道德观也伴随着市场经济建立的逐步过程渐渐变迁.从20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的道德至上的年代到80年代道德被攻击的年代,再到90年代后道德被遗忘年代,所有的道德观的变化都和经济体制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进程息息相关.当代青年一代的道德观主流是进步、向上的,但也有令人堪忧的道德乱象,需要加强对青年的道德观的引领,引导青年一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自身的特征之外,自然也具有市场经济一般的特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即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必然引发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刻的演变。清醒地分析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演变,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