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未来生力军,其法律信仰关系建设成败。然其法律信仰却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法律教育缺位和社会法治现实洗礼的冲击,其法治漠视和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性审视其法律信仰现状,从诠释、认同、践行诸多方面探索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体系的构建,帮助其跨越法律信仰的迷茫和危机。  相似文献   

2.
法律信仰是一种对正义追求的高尚情怀。当然只有良法才能产生公信力和认同感,良法必须满足功利性、符合正义要求以及具有权利内容。梳理信仰与法治的关系是法律信仰重要性的体现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环节。最后,笔者分析现阶段实现法律信仰存在传统法律观念限制、立法膨胀、司法体制弊端、法律工具主义阻碍因素,提出增强权利意识、法治精神同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社会优位理念。  相似文献   

3.
王鑫 《法制博览》2015,(8):150-151,132
践行法治思维是建构法治中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首要问题和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和科学的法治思维,就不会深入理解和贯彻法治中国的深刻内涵,而法律信仰的培育与树立,是践行法治思维的首要命题。因此,没有对法律的信仰或没有深入科学地对所信仰之"法"做到正确理解,法治中国建设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境。文章以司法队伍建设为研究视角,从而正确厘清所信仰之"法"与践行法治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有别于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有所发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要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之外,应当培养其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意识,从而建立青少年的法治信仰。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不是一蹴而就的,法治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需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是培养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第二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第三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5.
刘阳 《南风窗》2013,(1):91-93
从托克维尔对美国的观察来看,法律之所以在美国得以执行,不是因为法律成为信仰,而是有信仰的群体自愿使自己服从法律。进一步说,法律就是法律,信仰就是(对真理的)信仰。法律不会也不必成为信仰。这并不是托克维尔在中国的第一次流行。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著作就成为许多中国知识人热衷引用的思想资源。当然,他是经典作家,而且他的话题涉及的法国与美国,属于中国人最有兴趣了解的欧美大国。更重要的是,他所谈及的如革命、民主、法治,正是中国当代最热门也最纠结的话题。在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教授的记忆里,再上一次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6.
朱世海 《南风窗》2014,(5):23-25
<正>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这不仅体现为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法律,而且体现为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确保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民主和法治,已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对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至关重要。关于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曾有过这样的共识,即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阻碍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法人员的法律职业道德缺失而使得我国人民对法律的不信任。公平正义是法律职业道德最重要的要素,重视对法律职业者的公平正义思想的培养与塑造,对于提升法律职业者的法律职业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应以提高司法人员的法律职业道德来带动人民群众的法律信仰,从而最终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苛军 《法制博览》2024,(11):142-144
大学生群体的法治观念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关注了法治观念的基本概念及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大学生对法治社会建设认知不到位、法治观念理解不充分、法律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和依法治校水平受限等问题,建议各高校通过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置、营造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并搭建法律教育实践平台等方式,提升法律教育的时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王红梅 《法制博览》2013,(11):49-51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是包含着各种角色之间复杂社会互动关系的场域,参与者都需要通过这种社会参与网络获取有价值的资源并进行社会交换,而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高校应当引领公正、法治等先进的价值并适应社会大系统的需要。"下沙模式"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启示我们,如能选取恰当的社会角色,强调三方的共同价值,通过法律宣传服务活动培养公众的法律信仰,强调平等合作式的社会互动,重视作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就有可能实现对内、对外的良好互动,并使各方均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大力提高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且要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指导,努力实现法律创新。在法律理念上,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法律价值取向上,权力本位让位于权利本位;在法律运行上,实质法治取代形式法治。法律创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