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后发展的国家想要单纯依靠增加资本、消耗资源来实现赶超先进国家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研究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崭新的视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时,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把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与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三、正确处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不平衡发展与平衡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世界历史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有其深厚的世界历史基础.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我们要正确解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认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质内涵,摒弃种种错误认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以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性基础源于生产力的交互发展.生产力交互发展→全球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逻辑过程.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的交互发展必然形成全球化的趋势.对后发国家而言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也充满着挑战.后发国家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后发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有规律的世界现象,主要是从工业革命以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发展模式。后发国家确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既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共同要求,又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国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主动移植国外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使命,我们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犤1犦因此,进一步认识和论证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种重要的方式。例如,在古代,推罗人(今黎巴嫩之苏尔)为了谋求发展,积极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地活动,于公元9世纪末在北非(今突尼斯)建立了当时最大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里,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战略——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一、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指落后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助推力,加速提升经济结构,跨过传统工业的某些阶段,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不是上个世纪 50年代“大跃进”式的空想,而是以“科技是第…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技术逻辑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实现大工业的传统现代化,只能通过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新型现代化。其途径就是在全球化浪潮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最终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的历史逻辑与技术逻辑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实现大工业的传统现代化,只能通过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新型现代化。其途径就是在全球化浪潮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最终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民族的复兴,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而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体制创新对于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跨越式发展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同志关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跨越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同志先后提出了要实现我国“技术发展的跨越”和“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后来,他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到国人面前,但是如何才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实现礼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却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交往与生产有着内在的联系,交往不仅是生产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完整的交往是内部交往与外部交往的有机统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外部交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交往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内外贯通,相互促进。交往改变了生产力发展的重复性和封闭性,扩大了生产力的发展空间。世界交往的出现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成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的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但不排除发展中的间断性、反复性和跳跃性。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已经基本具备与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接轨的条件。但是必须注意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限度、风险和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要进一步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遵循生产力发展内在规律要求 ,防止盲目性 ;二是要坚持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把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防止竭泽而渔。  相似文献   

15.
曾德高 《探索》2001,(4):124-125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并不排除某个历史时期中的个别国家或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个别后发国家或地区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先进国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分析研究世界经济中的跨越式发展现象,探索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对于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亚玲 《唯实》2006,1(7):29-33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是一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新生产力发展理论。包括实现生产力内涵新拓展的先进生产力论,实现生产力动力认识新飞跃的科技动力论,实现生产力发展路径新取向的可持续发展论和实现生产力发展模式新突破的跨越式发展论。  相似文献   

17.
学习江泽民科学技术思想,研究江泽民如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科技生产力思想,对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江泽民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理论是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动力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科学论断。本文认为,理解和贯彻这一思想,应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生产力发展趋势,认识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跨越式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越式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快速发展,而是表现为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生产力发展上的某种“突进”,其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超出常态。作为一种特殊的超常发展过程,跨越式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围绕“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新思路。去年8月27日,江泽民同志在长春主持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又强调:“我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又面临着运用科技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难得机遇,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所谓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利用发展的某些有利条件,实现国民经济的超常规、大跨度的发展。一般是指落后国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