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近代史,宋庆龄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女性,而她的生母倪桂珍是余姚人。倪桂珍,生于1869年,1931年病逝于青岛。父亲倪蕴山是当年上海有名的余姚籍牧师,母亲倪徐氏是明代大科学家、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2.
人心思干     
毛宏芳 《今日浙江》2014,(21):15-15
正2013年的水灾让余姚遭受了巨大损失,余姚人痛定思痛,奋然而行。一年来,干部群众人心思干、人心思上、人心思齐,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凝聚起加快建设和发展的精气神。今年前三季度,余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进出口总额增长11.5%。灾难面前不低头,越遇挫折越坚强。受灾不可怕,精神不可垮。洪灾虽然给余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没有击垮余姚干部群众的斗志。  相似文献   

3.
雅尔塔再次进入视野,是因为张艺谋导演的武打新片《十面埋 伏》。据说,他在乌克兰基辅附近的外景地找到了一片野菊花地,绵 延而成的灿烂花海足以经得起武戏的折腾。这让人想起了乌克兰 另一个有名的城市雅尔塔。 雅尔塔,因为二战时期的雅尔塔会议而被世人皆知;因为气候 宜人,绿树成荫,还有漂亮的乌克兰姑娘,而成为当今世界著名的 疗养胜地。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长沙市城南的妙高峰下,在穿城而过的湘江东岸,有一处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著名学府——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这所学校不仅因为历史悠久而名闻天下,更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此求学和工作而倍受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整体风貌李明章中华民族在自己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上;不仅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出独具神韵,异彩纷呈的文学与艺术。歌德十分欣羡地说到,当中国人拥有传奇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的时代”。巴尔扎克则盛赞”中国艺...  相似文献   

6.
乔治美  丁夫 《现代领导》2005,(10):16-17
提到发明创造.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很多人会马上想到:“那是专家的事。”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某某人有发明创造.我们才称之为专家;而不是因为某某是专家.他才会有发明创造。而且,创造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在明末清初,浙江余姚出了一位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爱国思想家朱舜水。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鲁屿,浙江余姚人。和黄宗羲、王船山、顾炎武、颜元一起,被人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学者。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社会大动乱之际,怀抱经国之大志,穷追圣贤之学术。他传中华之道统,启东瀛之儒流,影响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8.
奚明 《政策瞭望》2012,(12):44-45
中国塑料城是典型的传统专业市场,自1994年批准设立以来,中国塑料城牢牢把握专业市场发展趋势和机遇,经过18年的发展,在不产一粒塑料原料的余姚,创造出"无中生有"的奇迹,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影响力最强的塑料原料交易市场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塑料机械销售中心,是余姚区域经济的名片,是宁波诸多传统专业市场的"排头兵",也是浙江"市场大省"的典型代表。截至2011年底,中国塑料城市场面积达  相似文献   

9.
此文已脱稿数月,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本刊一直未予发表。日前,原平顶山市政法委书记李长河雇凶杀人一案已在安阳公审,真相大白于天下。本刊特将这篇“暗访”公诸世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1,(20):68-69
余姚的金秋,碧空如洗。回眸"十一五",余姚水利部门为实现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展望"十二五",余姚将在建设现代化的征程上,进一步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王某和李某均是河南省通许县农民。今年初,因为两人都迷恋“QQ农场”而结识,从网恋到结婚只有一周时间。婚后,两人为了提高游戏级别,共同中请了一个帐号,不久便在游戏中创造了数百万的虚拟财产。  相似文献   

12.
秦俊勇 《小康》2006,(8):42-44
2006年,余姚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第12名。但《小康》在余姚的调查采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余姚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环保工作,以达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因为中国人立论有考经据典的传统,所以我们先把话扯远点,我们甚至可以把话题先拉到还没有四书五经的年代。比如我们说河姆渡文化证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是因为考古发现了七千年前在今天的浙江余姚定居着以种植与渔猎为生的一支部落,之所以认定他们定居在此当然会有许多出土文物证实,比如稻种,比如木结构住房,比如船桨,而那船桨上甚至还有着美丽的水波形花纹。我们可以想象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在劳动之余亦会有闲暇的时光,那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在中国曾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绿色“革命”,胡锦涛主席首次公开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国正逐步创造着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绿色奇迹。而这一系列政策出台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默默地建言献策。他就是研究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  相似文献   

15.
人是实践的人。讲人的价值,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社会实践。因为人的价值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个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程度。社会实践决定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由社会实践创造、决定人并不是某种超乎社会历史之外的神物。人就是人的现实,而人的现实的一切,包括人  相似文献   

16.
刘政权 《湖湘论坛》2005,18(1):19-21
印度人民党的上台令世人惊奇 ,创造非凡的业绩令世人惊叹 ,猝然丧失政权令世人惊讶。这对于地缘相近、国情相似的中国来说 ,如何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深刻的启示。具体表现为 :以人为本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关怀民生 ,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前提 ;以人为本 ,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 ,关注“三农” ,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石 ;以人为本 ,在允许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的基础上 ,关心全体人民的利益 ,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 ;以人为本 ,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 ,关爱各类人才 ,是巩固执政地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聚焦世界     
《小康》2011,(11):31
印度公司的成就与挑战英国《经济学人》近年来印度在国际社会上的崛起让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持者颇为欢欣鼓舞,特别是印度公司在世界舞台上的积极表现更为世人所瞩目。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创造了其特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首先,政府以及家族企业之类的商业机  相似文献   

18.
<正>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通行“人民创造历史”的说法。黎鸣在《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光明日报》1986.12.17)一文中对此提出了质疑。黎文认为,人类的历史是社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历史,是“信息量不断增殖”的历史。因此,历史不是多数人创造的。因为多数人是历史的“模仿者、学习者,重复者、因循者”,而不是创造者。黎文认为,“单纯模仿、重复、循环的操作不仅不增加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六日,距首都北京不过一百五十多公里的中等城市唐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地震,二十多万人在沉睡中丧生。一九八八年,经过十多年的重建,新的唐山又站立在往日的废墟之上,而为世人瞩目,但唐山人却感到他们在震后的十年恢复中仍然失去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因为这十年中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许许多多沿海城市都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而唐山仍信奉着“万事不求人,万事不出门”的老教条。  相似文献   

20.
##正##三年前,在中国曾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绿色"革命",胡锦涛主席首次公开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国正逐步创造着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绿色奇迹。而这一系列政策出台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默默地建言献策。他就是研究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