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直雄 《党史文汇》2013,(12):53-57
毛泽东平生爱好诗词,亦酷好楹联。他独具慧眼地对中国楹联珍品予以关注,并对其中某些楹联珍品,或予以评点、或予以品鉴、或予以圈画、或予以引用、或予以赞赏、或予以书写、或注目而视、或吟诵不已、或抄下留存,乃至印发部下,指示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幽默故事八抬大轿1939年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遇到毛泽东,便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理论家和军事战略家,除了他的天赋和丰富的革命实践外,与他酷爱读书,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他非常热爱和尊敬他的老师,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过他的老师都怀着深深的情意.给师敬酒毛宇居先生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拜在他的门下就读.毛宇居精通儒学,善诗书词赋.在他眼里,学生只有精通儒学,能作诗填词才有出息,因此,他严禁学生阅读小说之类的“杂书”.毛泽东聪颖好学,渴望求知,常常不顾塾规,偷看“杂书”.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则在课桌下玩起“小动作”.他摸出一本《水浒全传》,低着头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只大手从后面伸了过来,那本小说到了先生的手里.毛宇居气得鼓起了双眼,一把将毛泽东拖出教室,罚他站在天井里,并声色俱厉地说:“你胆大妄为,一再违犯塾规,欺骗先生.好,就罚你以‘天井’为题做首诗,做得不好,打你的屁股,再告诉你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辈子不关心钱,甚至可以说,他很讨厌钱,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没被钱烦恼过。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向人“借”过钱。本文就讲述了毛泽东几次鲜为人知的“借钱”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从消灭麻雀到为之平反,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善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的风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和勇气。麻雀如何成了“四害”?1955年,毛泽东收到农民的反映,说是麻雀祸害庄稼,于是指示:麻雀是害鸟,能不能消灭它们?农业部副部长刘瑞...  相似文献   

7.
初识。1933年初,杨尚昆在临时中央宣传部工作,给临时中央宣传部长张闻天当助手。当时宣传部最重要的工作是办好党的一刊一报,"一刊"是《斗争》,"一报"是  相似文献   

8.
1934年12月初,红一方面军长征从广西西延(今资源县)进入湖南城步县境,一部驻扎在茶园寨。茶园寨是苗族聚居的大寨子,附近有口山塘,山塘边有座苗族建筑  相似文献   

9.
1945年,毛泽东在山城重庆住了43天,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和团结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老百姓心中如镜般透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不仅是政治家,是领袖,而且也是书卷气极浓的读书人。他终生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膏粱。他尤爱读史书。他不光是读,而且是研究,是评点,是紧密联系现实的分析与思考,是以史为镜进行借鉴和比较。所以,毛泽东的读史,实际上是“治”史。在毛泽东读过的史书中,最重要的是二十四史。对于这样一部长达5259卷,约4000万字的历史巨著,毛泽东不仅从头至尾进行了仔细通读,而且对其中许多卷、章、节竟反复研读了四五遍之多,留下了一串串极富哲理而又耐人品味的故事。在读《史记·张仪列传》的时候,毛泽东从苏秦对张仪的冷漠接待…  相似文献   

11.
两个红辣椒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3000多人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向闽西挺进。初春的夜晚,寒气袭人。红军指战员们衣着单薄,又冷又饿。队伍翻过了武夷山的杉木岭,天就黑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崎岖山路上行军。不少人的脚  相似文献   

12.
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4军打响了入闽第一仗,进攻长岭寨,打垮了土著军阀郭凤鸣旅,解放了汀州城。红4军进城后司令部、政治部设在辛耕别墅。毛泽东、朱德、陈毅就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桦欣 《新湘评论》2013,(6):14-16
从1963年2月毛泽东从报刊上读到有关雷锋的报道到1965年8月,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五次赞扬雷锋,两次为学习雷锋题词。党的领袖如此高度关注一个普通的战士,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4.
15.
正从1929年2月上旬首度进入瑞金地界,到1934年10月上中旬离开此地,毛泽东在瑞金度过了极不平凡的六个年头。六年里,中国苏维埃运动盛极而衰,毛泽东个人境遇也每况愈下。然而,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以下几则故事,或许能略微表现毛泽东的伟大、过人之处。"瑞金是个好地方"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下山向赣南游击。由于人生地不熟,为正面避敌,红四军专拣人迹罕至的赣粤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过两个著名论断,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党指挥枪。可见,毛泽东对枪的作用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毛泽东却很少用枪。下面就把毛泽东与枪有关的几个小故事讲述如下,供读者备忘。  相似文献   

17.
荷花仙子不可辱1931年5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率师攻打建宁县城,歼灭国民党军刘和鼎的一个旅。此后,毛泽东在建宁工作40余天。一天傍晚,夕阳染红了西天。毛政委披着霞光,从溪口天主堂驻地出发,由警卫排护送去红三军团西门驻地,参加晚上的军事会议。  相似文献   

18.
1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闽西。在龙岩立足后,闽西特委书记邓予恢向毛泽东介绍了自己创造的土改分田的办法和经验:分田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抽多补少,然后按人口平均分配……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会心地点头微笑,说:“好!你们的做法比井冈山高明多了,有发展!现在闽西局面大体稳定,当前我们的主要工  相似文献   

19.
伙食同每个人一样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居住在北京香山公园的双清别墅。后来,别墅辟为“革命事迹展览室”,室内陈列了一幅他当年用餐的餐具照片:一个细竹编制的小提盒,盒中有两个大碗,两个小碟和一个小锅。据介绍,两个小碟很小,是放汤匙的,小锅盛菜,两只大碗,一个盛饭,一个盛汤。一顿饭,只一饭一菜一汤而已。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曾写道:“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一个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其俭朴与自律的精神升华到如此境界,实为古今中外所罕见。三年困难时期的伙食标准1960年…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几年农历十一月十九)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立志走出乡关.并声言“学不成名誓不还”之后.无论是长沙求学,故乡建党,穗沪生涯:还是秋收起义,井冈战斗,苏区创建,以及长征壮举.他忙于发动民众,领导武装斗争,把生死都置之度外,昼思夜想的只有革命和人民。那时毛泽东和其他同志一样,都不过生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