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分配、消费活动从依附于农业经济活动和工业经济活动的服务部门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核心产业,包括主要从事科学知识生产的研究开发部门、从事科学知识分配的教育培训与信息传输部门、从事科学知识应用的科技知识推广普及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在内的知识产业,这可以称之为知识活动的产业化趋势;同时,科学技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迅速提高,这可以称之为国民经济的知识化趋势。在上述两大趋势中,国民经济的知识化是以知识活动的产业化为基础并依赖于它的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把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一起放首位.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里所说的"放在首要位置",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科技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二是正因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迅速发展的重大问题。下面就知识分子工作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一、知识和知识分子从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决于知识分子驾驭知识来为人类进步事业服务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7,(35)
要重视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在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这是四化建设的需要,是改革的需要,也是引导和教育我们青年一代的需要。要使我国广大的人民都能理解到知识、科学技术对于我们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作用;都能理解到我国科技人员、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在发展生产力、实现四化过程中有重大的贡献和作用,都能理解我国的科技人员、知识分子是来自人民、为亿万人民服务的。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就曾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我们进行的各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多元文化碰撞中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全球化时代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意识形态总体上说也是一种文化,首先必须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古为今用”;其次,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有益内容,“洋为中用”;再次,要进一步研究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使其更好地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原动力,是保障人民生活和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提高,能源生产及供应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能源工业体系,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世界进入以经济为核心,以科技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竞争新时期。自1993年以来,世界各大国都在国际科技政策上做了重大调整,以突出科技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服务的目标。一、确立科学技术在政府决策层中的地位和作用自1992年以来,英国内阁重新设立科技部长,比利时设立科技政策大臣,泰国成立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1993年11月克林顿签署总统令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4年,印度。埃及、匈牙利等国相继成立了由总理亲自出任主席的内阁科技委员会,各国加强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宏观调控职能已形成一种世界趋势。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以实现战略目标,这是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任务。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并以满足社会需要、实现社会目标为目的;经济的增长,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并越来越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讲步为重要手段;发展科学技术,则要与经济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三者的密切联  相似文献   

9.
冉鸿燕 《理论视野》2007,94(12):39-40
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体现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新增长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科学院最近召开的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三百多名技术科学家就技术科学怎样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认为,科学技术专家们应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决策,提供重要咨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要展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应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的六大特点。(一)科学技术为市场服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是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宗旨。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为市场服务。目前,国际与国内市场经济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分析一下国际市场的情况,现在是南北贫富差距正在扩大。从市场的占有额看:由于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的需求不同,其占有额就不同,富裕阶层的需求大于贫困阶层的需求。可见占有额与人口比重并…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愈重要的作用,在看到发展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仍有不少因素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为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优化政府服务,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贺“攻关”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技攻关经验交流会上,有关人士宣布:一九八二年,国家有关部门围绕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了“六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共三十八项,包括一百一十四个课题。到一九八四年底,所有项目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约有三分之一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一部分课题已圆满完成任务,通过了技术鉴定,开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它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重大  相似文献   

14.
实现四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才能促进和保证四化的实现. 首先,推进现代化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们要用占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解决占世界五分之一人的吃饭问题,要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必须依靠科学技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伦理研究的背景,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较19世纪以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具体表现在:首先,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革命性的飞跃,比较以往科学技术革命,这次科学技术革命表现出了新特点。其次,科学技术研究日趋社会事业化。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已经从传统的如在大学教授的小书房或发明家的小实验室中个人的或小作坊式的研究,变成一项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事业化突出表现在:一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已经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二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产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认真贯彻铁道部党组的部署要求,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和铁路运输优势,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服务文化的创新与实践,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现在是科学技术在经济、军事乃至政治等社会各领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美国、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为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左右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把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作为国家战略。并为此而倾注着最大的努力。 20世纪中,几乎所有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美国实现的。美国是世界第一科学技术强国。但是自80年代以来,它虽然在军事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基础技术方面依然保持着强大的优势,但在一般工业技术和高  相似文献   

18.
汤华 《瞭望》1994,(27)
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的中国,越来越需要科学技术的指导和支持。然而,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科学的名义下,伪造、诈骗等亵渎科学的现象不断泛起,尤其是打着科学发明旗号的伪劣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给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人民生命财产都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揭露、遏制伪劣科技,富于责任感的科学技术专家们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却由于多方原因至今收效不显。 如何维护科学技术的尊严,维护科技专家传播科  相似文献   

1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方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提高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证。无论是农业的发展、能源和交通通迅的发展还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最后解决问题都要靠科技和教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也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科技和教育。可见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现代化的前途,是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人类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化认识科学技术革命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认识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科技革命的本质、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作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