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5,(3):61-62
权力:一柄双刃剑。中国古人有句话:“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纣为帝王,足以乱天下”。意思是说,即使像尧这样贤明的人,假如他是个普通老百姓,手里没有权力,也管不了几个人,干不了什么太大的好事;但是像商纣王这样品行不端的人,一旦当了帝王,手中有了无限的权力,就可以把天下搞得大乱。古人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权力的两重性,没有权力,好人也很难干出好事;有了权力,坏人就可以干出很多坏事。  相似文献   

2.
正在"三严三实"的逻辑体系中,"三严"是实现"三实"的前提和根本,而在"三严"中,"修身""律己"最终落脚到"用权"。可以说,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关键。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推动工作、造福一方;用错了会害人害己害国家,甚至权倾人亡。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如何做到"严以用权",要诀在于明白"公权私用即为盗""纵权乱用就是任  相似文献   

3.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治本,是党中央加大和深化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对策和方法,努力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腐败离不开权力,以权谋私是一切腐败的实质与核心,要推进源头治腐就必须以权力运作三要素为重点,从掌权者、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监督三方面入手,将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贯穿于权力运作全过程,有效防止公共权力异化为腐败工具。源头治腐首先要解决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泽…  相似文献   

4.
骄横,指的是自恃在某方面比他人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权、势、金钱、地位、名望),因而飞扬跋扈,蛮不讲理,仗势欺人。大凡骄横者,一般都与他人关系很糟。究其因,骄横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啥就干啥,也不管对方能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是因为骄横者总是以“一贯正确”的姿态出现,似乎真理总是在他手里。这种人常将他人视为“阿斗”。这些骄横者总是一些惯于使用权力者。他们非常看重自己掌握的权力,也很善于运用自己的权力。他们可以用权力整人、压人,甚至将对方整得透不过气来,置人死地而后快。这是因为骄横者的情绪总是多变…  相似文献   

5.
“核按钮”是怎么来的肯尼迪当上美国总统后,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军方和政府中的一些人要求“惩罚那些俄国人”。由于担心出现未经允许就下达核打击命令等情况,肯尼迪想到了开发“核按钮”,也就是后来的“核手提箱”。这样。美国总统可以把核打击的权力时刻掌握在自己手里,“核按钮”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6.
一般地说,腐败的发生都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权力被坏人攫取,二是权力运行缺乏监督。所以,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第一要选好人,把权力交给可以信任的人;第二要对权力的运作进行监督;第三要加强干部教育,增强党性和思想品德修养。现在社会上的许多问题,都与干部的选拔使用有关。因为权力运作总是通过掌握权力的人进行的,权力掌握在好人手里,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掌握在坏人手里,则是用来谋取私利的。所以,选拔干部,是预防腐败的第一道关口。最基本的就是干部的选拔要真正取得群众的公认。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群众依法选举,是人民群…  相似文献   

7.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独揽大权者的“香销玉殒”中,我们能从中窥视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利用手中权力,大肆受贿,带坏了班子,带坏了队伍,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他受到法律的制裁是罪有应得,人民为之拍手称快。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胡建学何以从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变为阶下囚呢?根本的原因在于,权力在私欲的驱使下而又失去制约,必然会演发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腐败分子。权力这个东西,是特别有诱惑力的。对一个人来说,权力如水,既可载舟,也可覆舟。心底如镜、一心为民的人掌握了权力,他就会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事;心中有私,私欲膨胀的人掌握了权力,就成了他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的"生财之道"。因此,权力必须要有严格的制约。只有制约才能使权力发挥有度,反之,失去制约的权力则只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害了一方百牲。胡建学权欲太盛,在用人上,搞"你给钱,我给官"的黑交易。他在5年间,受贿多达100多次,总金额达60多万元。他在法庭的被告席上说:"我从一个市委书记,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司法机关对我  相似文献   

9.
陈良 《廉政瞭望》2014,(24):64-65
元朝,是有史以来版图面积最大的帝国,也是当时世界武力最强的帝国。曾几何时,这个强大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两个年轻人手里。他们风华正茂。锐意进取,可望大有作为。这两个年轻人.就是元英宗和他的宰相拜住。  相似文献   

10.
朝晖  易红 《世纪风采》2012,(12):40-43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在机关单位当个小官,手里掌握着点小权。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他们把持不住,染上了“权力毒素”,用小权捞些小钱,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把小权发挥到极致,用小钱来满足自己的贪欲。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后,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政权,有了调动全国人、财、物等资源的权力,而且权力之大,可调动的资源之多,都是执政前无法比拟的。大批党员、干部担任了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领导职务,手中都掌握了这样那样的权力。党的地位的变化、党员和干部的地位的变化,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一个新的极大的考验。最主要的问题是:党的各级干部是否真正懂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每个…  相似文献   

12.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大权独揽的专权者“香销玉殒”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滥用权力腐败丛生权力是柄双刃剑,一旦权力失去约束,产生了变异,就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架空组织。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而崇拜权力绝对化的贪官们…  相似文献   

13.
<正>“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必须严格依据党纪国法,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才能保证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制度笼子里运行。党员领导干部一旦利用掌握的权力资源,把公权当私权,使权力“私有化”“商品化”,最终定会害了自己、害了家庭。公权——理应以“公”为标尺公私分明,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表现。作为财政部第五任部长的吴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一、要认清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地位重要,决定了领导干部道德在各种道德中居首要地位.领导干部不论职务大小、地位高低,都是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各种权力的.毛泽东同志说过,县委以上的领导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相似文献   

15.
劳骥 《党课》2014,(7):108-109
有个犯下重罪的贪官“忏悔”说:我是被权力害死的,没有权力时,拼搏努力想权力;有权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儿,就这里那里都想搞(贪),最终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应知利之害     
利之利,人人明白;利之害,未必都晓。明朝有个官员,因贪污受贿,事发后跳楼自杀。朱元璋说:“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徒知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甚于此。”利者,利益,包括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老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爱利之心,人皆有之,自古而然。然而,爱利由贪污受贿而导致自杀身亡的地步,可谓  相似文献   

17.
张雨生 《唯实》2010,(3):94-95
有的人说,县委书记应该权力瘦身。又有人说,县委书记应该权力增肥。这些人往往是同一个部门的人,在这个场合说这种话,干这种事;在那个场合说那种话,干那种事。我是组织人事工作的外行,但也觉得瘦身与增肥是相对立的,相矛盾的。权力既然要瘦身,就不应该去增肥,既然去增肥,也就瘦不了身。这种矛盾现象正在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毛胜  王兵 《新湘评论》2010,(9):29-31
掌握财权、项目审批权的部门,凭其特殊的行政职能,历来被人们视为权力部门,戏称这里是“有油水的地方”。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也凭其特殊的工作地位,被人们视为手握实权、占据“肥缺”的人,并称之为“财神爷”。这本无稀奇之处,因为多数人难免要和他们打交道,有求于他们,自然要费心尽力地将他们“供”起来,以达到好人缘好办事的效果。战国时期的齐国谋土邹忌就深谙此理。他的妻妾、客人都说他比城北徐公美,但他亲自调查比较的结论恰恰是相反的。这令其“暮寝而思之”,最后悟出原因所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相似文献   

19.
对岗位的敬畏,实质是对权力的敬畏。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民造福也可给自己招来祸害。一个为官者,如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恪尽职守,尽心为人民服务,尽责为祖国效力,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好官,人民拥戴的官;如果用私欲驾驭权力,把权力当作满足私欲的工具,或只享用权力带来的好处,不思权力的责任,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搞权钱、权色交易,就可能招致牢狱之灾,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20.
对领导干部来说,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党性原则,也是修养方法。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论是修为政之德还是思贪欲之害,最终都应当体现在认真、严格的“律己”上。所谓“律己”,就是用法律、规则和纪律、要求自觉约束自己。严于律己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以沉湎于权力、金钱和美色为戒。相反,一个不懂得律己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不注意律己的领导者,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称职、受到拥戴的领导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