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法的精神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制定法律的宗旨,是规范人们的补会关系和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证人们有序地生活。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要人们遵守法律。遵守法律的前提是让社会成员知法懂法,如果不知道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怎么能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2.
社会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秩序通过人们的行为体现出来。而人们既是国家中的公民,又是社会中的市民。因此其行为由国家治理方式和社会交往规则两种因素所决定。本文通过对国家治理方式和社会交往规则的分析,提出秩序生成的四中类型:法治下的契约模式、法治下的关系模式、人治下的契约模式及人治下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3.
向贤彪 《中国监察》2014,(11):62-62
正人们常把军纪严明、骁勇善战的军队称之为"铁骑""铁军",也爱给纪律冠一个姓——叫它"铁纪"。铁纪,乃是由它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法学词典》里纪律的定义是:一定社会一定组织中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机关团体成员生活的基本准则之一。它最本质的特性就是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把人们的所言所行限定在一定的"框框"之中,不许"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将受到它的惩罚。  相似文献   

4.
论“法度”     
法的重要价值在于建构秩序.但法的概念并不能反映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态势.用“法度”表达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被遵守、执行和适用的状况,符合“法度”一词的古今通义.如此,社会秩序依据其与法律的关联程度,可分为有法度、异法度、无法度、反法度等四种状态.社会只有首先建立起法度,才有可能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5.
张灏 《法制与社会》2010,(27):189-189
刑事政策是由犯罪这一社会现象所引发的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反应体系,旨在对犯罪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刑事政策指导刑事法律适应社会的需要,对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主要实行“严打”的刑事政策,进入21世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又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高静 《行政与法》2002,(12):67-68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道德规范、传统美德受到了冲击,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社会秩序。如何建构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人人遵守社会秩序的现代社会空间,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道德、美德与法律三者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张仁善著,34.8万字,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社会群体生成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引发生活规则,生活规则升华为法律准则;法律准则规范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秩序,引导社会心态。法律与社会群体、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吴凤友 《中国司法》2002,2(6):42-44
公证活动是法律适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对具有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范容易理解、把握和适用,而对于诚实信用这样的法律原则,却缺乏研究。之所以称为原则,说明它不是可有可无。作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合同的“帝王条款”,公证活动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形成与发展(一)从道德规范到法律规范。所谓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童叟无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为一切市场经济参加者树立了一个诚实商人的…  相似文献   

9.
朱娟 《法律科学》2009,27(1):47-55
根据哈耶克之二元社会秩序观,社会秩序可类分为自发的和建构的;根据其二元社会秩序规则观,社会秩序规则可类分为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其中,自发秩序由内部规则调整,建构的秩序则由外部规则调整。“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信息供给渠道、非主流的社会控制方式和后现代的权利救济机制,其生成具有深远的法社会学根源,属于哈耶克所谓之自发秩序,应以诸内部规则加以调整,但排除刑事规则,尽管哈耶克认为刑法属于内部规则。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什么?简单地说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律在形式上的表现就是法律规范或者法律条文,但是在实质意义上法律是通过法律条文体现法治思想、构建法律制度的社会规则。法律规范是法治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载体。我国的各种法律制度正在或者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一、论司法秩序什么是"秩序"?"秩序是对于有规则状态的概括,蕴含着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秩序可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秩序,乃人和事物存在和运转中具有一定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过程和模式等。秩序包含着社会秩序和非社会秩序两类。社会秩序是指人们交互作用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2.
修订后的刑法第270条对一般侵占罪作了规定,作为新增加的条文,其立法缘由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自己代为收管他人的财物或他人的遗留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的侵占行为时有发生,这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的所有权,而且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在刑法中规定这个罪很有必要。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人们对该罪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分析探讨,以供商榷。一、侵占罪的“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问题对于“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一般理解这里所谈的“保管”仅指基于明确委托关系而产生的保管义务,委托既可以是书面合同形式也可以是…  相似文献   

13.
<正>张仁善著,34.8万字,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社会群体生成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引发生活规则,生活规则升华为法律准则;法律准则规范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秩序,引导社会心态。法律与社会群体、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常这样表述法的概念: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一定义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第一,法这种社会现象是否仅仅是“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第二,法与上层建筑中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这涉及法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问题,有加以研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是全体公民都必须共同遵守的,以此保证每个公民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社会公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含着不同的层面。社会公德重在建设,当务之急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大力培养公德意识,强化公共行政系统的示范作用,建立一个外在动力支持系统,即惩恶扬善的赏罚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诚实信用原则概说 所谓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为一切市场参加者树立了一个“诚实商人”的道德标准,隐约地反映了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在历史上,诚实信用这一道德规则,曾长期以商业习惯的形式存在,作为成文法的补充而对民法关系起着某种调整作用。到了十九世纪末,毫无限制的契约自由和自由放任主义已经造成种种弊端,以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经济危机更加频繁和深重,社会经济生活动荡不堪。为  相似文献   

17.
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制度化即所谓法治的时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得遵守制度、履行职责.因为,法治并非某个文件或书本上那些让一些人热血上头或者让另一些人昏昏欲睡的词语,而是现代生活少不了的大大小小的规矩,包括毕业由谁致辞、说些什么以及怎么说等,自然也就不得假冒.规矩不一定起眼,有时还让人闹心,却大致能给人们一个稳定的期待.而你即将踏入的社会,就是我们参与创造的这样一个制度.她对你会有一个全新的、稳定的期待;你要从接受他人的关爱和宽容转向关爱和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18.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了解和掌握礼仪的内涵、要求、规范,全面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流氓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但人们对公共秩序的解释则有不同。一种看法认为,公共秩序就是指在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生活规则,这也是统编教材《刑法学》所持的观点。其实,犯罪侵犯的是由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侵犯规则。把流氓罪的客体公共秩序解释为共同生活规则,是不妥当的。那么,如果换个说法,说公共秩序是由公共生活规则所  相似文献   

20.
论律师法律服务之主体性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申 《法学》2004,(3):55-60
律师职业与执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以谋求为生计的经济目的相连接 ,才能使律师真正成为一种行业。在法治社会中 ,律师只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零售商。由于律师法律服务的市场性 ,它除了遵守法律的一般规则之外 ,还必须遵守市场交换的一般规则。在律师服务制度的构建与运作中 ,当事人承担着“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因此 ,为了充分发挥律师法律服务、帮助的功能作用 ,就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当事人”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