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任炳 《前线》2008,(1):63-63
何谓官场“逆淘汰”?简单地说,就是理应被淘汰的人不被淘汰,不应被淘汰的人却被淘汰。换句话说,就是庸者上去,能者下来,劣者得势,优者受损,好者受气,坏者嚣张。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河北着力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其中,776名领导干部因懒政怠政、能力素质差、群众满意度低等原因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受到组织调整。长期以来,个别地区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导致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个别干部甚至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针  相似文献   

3.
<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文件的出台,打破了"铁交椅",给从严管干部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无位,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干部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源头发力树导向。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制约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有的干部惯于当"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消极不为;有的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干事创业无激情;有的不敢担当,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1]加强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激活干部队伍内生动力,是形成“良好局面”的重要途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系统工程,其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党政干部的水平,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崇州市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不敢担当、庸政懒政等问题,结合市情实际,按照集体研判、集体决策,不误伤一个、不误下一个的原则,围绕"为什么下、怎样下、下来后怎么办"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下"干部"四步走"的实践做法和"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常态。依归立制,营造"下"的氛围。从转变观念上入手,从制度建设上着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谈到干部职务能上能下时,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看似很正确的话:“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但对这句话仔细揣摩一下,就感到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从一定的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就一定是“庸者”吗?答案远没有这样简单。不可否认,有一些同志从领导岗位被调整下来,确实是因为工作责任心不强,能力弱,政绩平平,不适应现职工作;但从干部工作的实践来看,多数领导干部从现职岗位上调整下来,并不能用“庸者”评价。比如,专业不对口,不能很好地适应所在的领导岗位,能力得不到发挥,调整到其它工作岗位;现职领导岗位工作节奏较快,个人身体不适应  相似文献   

7.
<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领导干部队伍犹如一汪清水,如何让这汪水保持清澈与生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给出了明确答案,即领导干部既要上得去,更要下得来。《规定》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制度规范,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克服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勇  陈飞 《江淮》2012,(8):46
一是改进干部选任方式,切实提高公信度。注重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完成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急难险重和开拓创新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及时提拔重用优秀干部,调整不称职干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制约干部任用、抑制干部活力的制度性短板,成为备受民众诟病的官场痼疾。此次中央出台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填补了干部任免的制度空白,直击了"不能下"的问题症结,明确"下"的标准,规范"下"的方式,疏通"下"的渠道,彰显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正如适者生存、吐故纳新的自然法则一样,优胜劣汰、新陈代谢也应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问题意识鲜明的现实课题,更是一个逻辑周延的理论议题。想要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下有据”的良好用人导向与从政环境,既需破除思维迷障,厘清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具体内涵、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把握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更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结合干部制度建设与干部工作的具体实践,锚定时代坐标。以“不胜任现职”干部难“下”、“能上也能下”社会共识难形成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标靶,切实推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刚入党的门就当"党代表",!网上支委会乱成"一锅粥",!书记不在位支部工作"挂空挡",!党支部书记作为"一班之长",曾遭遇过怎样的"事",心里有哪些苦衷,最大的期盼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武警政治学院,跟班采访武警部队第三期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500多名拟任和新任党支部书记任职能力进行调研,品味他们在领班带队中的酸甜苦辣,思考提高支部书记素质能力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一问:"另类"干部究竟是什么样的干部? 所谓"另类",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如果主体是"我们",那么,这个"另类"就和"我们"不是一伙儿的,是非主流的.  相似文献   

13.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关键要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用人新机制上下功夫,特别要在完善干部能“下”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一、完善竞争机制。一是拓展竞争领域和范围,结合机构改革,积极运用竞争上岗的有效方式,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选配定岗和精简分流工作,使优者在位,劣者让位,改变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7,(6)
<正>务必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决调整处理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不廉的不合格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主题,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15.
<正>据6月30日的《东方早报》报道,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专家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密度为选人用人立新规,一方面旨在整肃官场歪风,一方面意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储备人才。29日"国平"发表题为《干部要能上,也要能下》的评论指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22):24-24
日前中组部出台交流新政,66名正局级“京官”将任职地方。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是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表明中央关于干部“要到基层去”的导向正在提速推进。此次双向交流任职主要是选派中央和国家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中青年干部,全部采取正式任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邓清波 《学习月刊》2013,(11):11-11
河南最近连续被曝出5起干部"戴罪任职"怪事:先是固始县国土资源局被曝光存在2名"戴罪任职"3年左右的干部;随后洛宁县住建局又有3名"戴罪任职"干部被披露。尤其令人咋舌的是即使媒体曝光,涉事单位也无人担责  相似文献   

18.
正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自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以来,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围绕实现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有效衔接、绩效管理与平时考核有机衔接两个课题,不断开拓思路、探索创新,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在全局积极营造"能者上、优者奖"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团结协作、勇争一流、创新实干、雷厉风行、担当作为、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有力推动了各项审批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树立目标导向,精心谋划思路。一是着眼素质能力提高,加强顶层设计。树立人人都是绩效参与者、责任人理念,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领导班子全员参与的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建立起以职责任务绩效为横坐标,以素质潜能为纵坐标的"公务员任务素质潜能评价矩阵模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观念逐步为大多数干部群众接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也正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隆昌县再次选派100名机关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工作薄弱村任职,深入推进“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该项活动中,下派干部到村任职后很快成为当地宣传政策、发展经济、强化党建等农村重点工作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