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一九八一年《求索》第三期发表了沦南和姚志安、刘普生的两篇讨论文章。沦文坚持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源泉,否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其理由之一是:实践具有主观性,如果承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就会得出认识是认识的源泉的唯心主义结论。姚、刘文否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源泉,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但他们又认为实践不具有主观性,在笔者看来,上述两种意见都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物质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前者解决认识是从哪里产生的问题,坚持这一观点,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划清了界限;后者回答认识是怎样发生的,坚持这一观点,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划清了界限.需要指出的是:坚持"物质源泉说"不是也不能排斥和贬低"实践来源说".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功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是十分正确的。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是在认识论中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理。现在我国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哲学教科书,在认识论部分都全面地论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是必要的。但是都没有对人这个认识主体的自我修养在认识中的重要性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认识的源泉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沧南同志提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作为实践对象的客观实在,不是社会实践,我们不敢苟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们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与沧南同志商榷,并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认识与实践相互作用。实践之于认识的作用是:来源、目的、动力和标准。认识之于实践的作用呢?以往则缺乏系统的研究与说明。理论认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即认识作用于实践),我试图将其系统地归纳为五个方面:解释;预测;批判;方法;拓潜。  相似文献   

6.
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怎样根据自己的不同状况来选择水,你可知晓?紧张时你需要含镁的水;运动时你需要重碳酸盐的水;青春期你需要高钙的水……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第45页指出: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对这两个“源泉”应作不同的理解,前者应理解为唯一源泉,后者应理解为重要源泉或源泉之一。将“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理解为唯一源泉,有利于我们认识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当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多次提到理论创新的源泉问题。这既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理论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些实际工作者成天看上司眼色办事,似乎正确思想就在头头脸上,也有些理论工作者把国外早已过时的理论,翻译、粘贴过来,算作引进,甚至于索性就当作自己的创新,这都是不懂得理论的源泉在哪里的表现。理论的源泉在哪里?胡锦涛明确指出:“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理论,按大家公认的看法,其定义是:“在实践中,用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来表达的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  相似文献   

9.
周正刚 《湖湘论坛》2003,16(6):16-17,29
伟大的实践孕育了伟大的理论 ,伟大的理论指导着伟大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 ,决不是偶然的 ,它是时代的呼唤 ,是历史经验的结晶 ,是当代实践的产物。它的形成有着客观的现实依据、深刻的历史根据和丰富的实践源泉 ,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深刻认识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 ,是全面准确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钥匙 ,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 ,从而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全党的实践。   一、实践需要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10.
回顾大学作教师期间,我有过不少个体化的选择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听闻最多的质疑声就是:你何必标新立异、自找麻烦,好好完成你的教学任务不就得了?别的那么多优秀老师都能“安分守己”,你为什么就要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作为?还有人甚至把这种质疑推到极致,说:假如人人都和你一样,那岂不是乱套了吗?  相似文献   

11.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王作然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20年的历史性巨变,就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同学中间,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考不上大学,回到农村,学到的知识就没用了,因而,学与不学一个样。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如果认识不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那它既没有产生的可能,也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我们的学习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因此  相似文献   

13.
邮政时代:见信如面,此致敬礼!电话时代:喂,你好!你找谁呀?呼机时代:速回电话!生日快乐!手机时代:你是哪位?你打错了!网络时代:你是美眉,还是果果?后网络时代:有人吗?你是人吗?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  相似文献   

14.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全社会愈加关注长江保护的立法进程。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至此,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应运而生。长江保护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有何亮点?让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5.
人大代表与同级人大常委会是什么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尚有一些不规范的提法和做法.笔者谈点粗浅认识.   首先,从国家体制上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张玉波 《人事管理》2001,(12):10-11
你对自己了解吗?你能做什么,又不能做什么?这些问题直指人的内心深处——我到底是准?在这个不进则退的职业社会里.如果你对自己都认识模糊的话.叉何谈认识社会,认识别人及施展自我才华呢?人耍有自知之明,得掂量出自己的半斤八两来——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个人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同学们求学数年后,相信最后从事纯粹学问研究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同学会走进社会,学以致用。那么你们学的学问到底有什么用呢?我说的用处不是说国发院的学历能帮助你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也不是说比如你学过会计学,就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我说的"学以致用",最重要的用处:第一是了解自己,第二是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只能了解自己认识的局限并寻求超越;认识社会是:对于今天社会的复杂性既不过度高估,因为所有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已经发生,太阳底下无新事;也不过度  相似文献   

18.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问题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的分歧在于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还是唯一源泉。在这里,我们将从学习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源泉的有关论述中,来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文平 《人民公安》2007,(19):61-61
有一件很鲜亮的衣服挂在她身上,满世界都看得见的绚烂,很高回头率。其实,她已经不在乎谁人的目光。他们中间有几个是真正认识你的?又有几个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绚烂呢?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产力的内在源泉,不仅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根据《资本论》中有关生产力问题的论述,就生产力的内在源泉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生产力应该有内在的源泉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