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新型女性文化建构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的基本准则.然而"法律上的平等还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平等",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对女性的不公,对待两性的双重标准亦随处可见.更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群体的重组,女性成为相对的弱势群体.作为女性如何面对困境,改变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女性作为人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女性自身观念的全面转变,而这一转变则有赖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内涵、要求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新型文明形态,将对人类的观念及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针对生态危机及对发展存在的片面理解而提出的新指导思想,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对增长是否有极限、人与非人类存在物的价值高低及人类与生物圈的联系怎样等生态文明问题进行了回应。从生态文明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观,可以深入地理解后者的内涵、要求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学江 《理论学刊》2004,23(10):118-120
生态文化拓展了文化理论空间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构筑真正进入了理性时代。反思已有文化成果 ,审视现实文化行为 ,展望未来文化发展 ,人类将从人、自然、社会动态平衡的角度展开新的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西方文化是一种体现了剑的刚强进击的男性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圣杯意蕴的母性文化。西方文化对环境造成了破坏,需要母性文化来修复之,因此在构建未来的生态和谐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巨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王艳 《党史文苑》2009,(11):58-60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广义的文化消费自古有之,文化消费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们通过文化消费,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文化消费领域中,文化商品既具有商品性也具有文化性的基本特征,文化消费市场则既具有市场性也具有艺术性,文化消费者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他们是文化消费活动中活泼的要素,文化商品的制作人和经营者为了经济效益。常常有意识地去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人们通过文化消费,可以实现改变生活方式、获得快感和幸福感并拥有个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与文化建构是相互交织、互促共养的统一体。考察政治文化结构的三个向度,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在社会转型期均呈现转型机遇与认同挑战,基于文化转型内在需要与实然生态现实供应的互动与张力,在政治认同的文化之"源"、政治认同的文化之"流"、政治认同的文化之"形"考量中,推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在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层面建构的应对理路,进而推进体系认同、过程认同与政策认同。  相似文献   

7.
高校档案文化生态的内涵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文化生态是高校档案事业保持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从解析当下中国高校档案工作现状入手,立足档案未来发展的指向,提出构建高校档案文化生态链的重要性,并勾画了档案文化生态的模型,进而从高校档案馆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从理念、机制的转型,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更新,档案文化产品的项目策划等入手,探讨构建高校档案文化生态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草原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在处理与草原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和谐共生、良性发展的状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包括生态层面的目标、经济层面的目标、社会层面的目标、政治层面的目标、文化层面的目标等五个方面。明晰草原生态文明内涵与目标,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有效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长来  马倩 《世纪桥》2008,(8):13-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观内容十分丰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具有启迪作用: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全民广泛参与;要有政府的提倡和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孙长来  马倩 《世纪桥》2008,(6):13-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和谐观内容十分丰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具有启迪作用: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全民广泛参与;要有政府的提倡和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对干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应有之义,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对当前传统文化复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干部教育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历史上闽东政区在幅员、中心地诸方面变化较大,道路、经济网络拉动乏力,具有统一地域特征的"闽东文化",尚未形成.但其地表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文化资源的层面上各地具有一些基本的共性,新的文化中心正在成形.借助<海西建设规划>和<环三都澳区域建设规划>的分步实施,闽东史化整合获得了亘古未有的最重要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健全的政治系统中,作为硬件的政治设施、政治结构应该和作为软件的政治文化相匹配、协调,只有这样政治系统才能够正常运转.而目前我国的政治文化中还存在大量的旧的政治文化残余,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消除这些旧的政治文化残余并培育可以雏系民主政治的公民文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实现这一任务就需要实现政治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着天人合一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的思想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智慧,创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汲取天人合一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坚持走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取用有节,珍惜自然资源,坚持走节约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监督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其中包括要"切实加强社会监督".对此,从这种监督的主体和客体、地位和作用、对策和思路等三方面进行思考,必须准确回答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思考社会监督的主客体,解决的是谁来监督和监督谁的问题,即社会监督的主体是社会,而政党、国家(政府)则是社会监督的客体;二是思考社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回答的是为什么监督的问题,相对于政党和国家内部的监督,社会监督是外部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和多数人的监督,更是直接监督和积极监督,人民群众是开展监督的"依靠力量";三是在思考社会监督的对策和思路中,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权力制约的若干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对权力制约问题的研究日渐深入,也形成了不少共识。然而,由于“左”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人们对这一问题仍然心有余悸,认识上还存在种种误区,阻碍着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为此,必须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在权力制约问题上的诸多固有观念,澄清长期以来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实现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伦理学发展关键在于建构新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文章以“反思”为起点,就中国伦理学研究进行几点思考:以回归生活世界中的人作为伦理研究的出发点;以中西方传统文化作为理论资源;以构建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相统一的新理论体系为原则;以促进形成讲公平、合理、正义的现代和谐社会为理论目标。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终结论历经百年的演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文章梳理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逻辑谱系,揭示其本质以及它的幻象,穿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幻象。认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3,3(3):44-47
讨论分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一些基本原理.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平,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20.
执政理论研究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科学。加强执政理论研究,应以执政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点,以执政能力理论研究为重点,以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为落脚点,构建执政理论研究体系,并从长期执政的规律和要求出发,重点探索解决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构建执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难点问题,真正使执政理论研究建立在对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