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2001,(2)
1938年的1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河南开封亲自主持召开了华北各部队团长以上军官会议。在这次会上,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韩复榘被蒋介石下令扣押,之后又被蒋介石亲下手令予以处决。杂牌受歧视粮饷闹危机韩复榘与蒋介石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其矛盾的公开化,则是在抗战前后。韩复榘,字向方,河北霸县人。早年就追随冯玉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年的社会改革,中国已出现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公民社会的制度变迁,但由中国社会历史与转型条件所限,仍然存在着诸多转型风险与制度缺陷。本文在对比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前后的社会基本结构与基本特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以及出现的社会转型缺陷。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文化名人绝大多数不愿与日本侵略者为伍。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经过千辛万苦投奔大后方,经历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生活磨难。然而他们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战到底,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彰显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与风骨。此外,他们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孜孜以求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全民抗战贡献了应有的力量,体现了对祖国深厚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抗战前夕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日民主的斗争王双梅(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国内和平准备抗战的阶段。但国内阶级矛盾并没有减少和消灭,国共两党之间,国内其他各党派之间,工农大众与国民党统治阶级之间,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只是由于...  相似文献   

5.
孟端星 《求索》2007,(2):216-218
1940年9月前后,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滇南国境骤然告急,中国旋即调集军队在滇南设防。在滇南各民族的协力支持下,滇南防守阻止了日军由滇南直入昆明、动摇我抗战大后方之企图。起了支援滇西抗战,维系滇缅路这一“抗战输血管”的作用,从而有利地支援了全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6.
林淼 《传承》2010,(30):16-17
抗战前后,一些中外记者和作家或以文章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或讲述延安见闻,记述领导人风采,成为中共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力量,他们的行动为中国的抗战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春秋》2007,(5)
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我父亲郑继栋有幸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工作,亲眼目睹了冯玉祥与周恩来的一些交往。现将父亲生前对我所谈的一些事情整理成文,为体现回忆的亲历性,故仍以我父亲的口吻记述事情的经过如下——  相似文献   

8.
空间变迁与重组不仅包含着地理空间的迁移,还涵盖着人口集聚的过程。从空间视角去研究农村新型社区空间的变迁与重构实质上是研究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随着乡村开始发生大规模空间变迁与重组,进而引发了人际关系淡薄、公共矛盾多发、公共产品滥用、多元文化碰撞等多重问题。皖北H县作为城乡空间变迀与重组形式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为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样本。本文基于对皖北H县的城镇化建设实地调研,尝试运用空间意识与空间分析的方法探讨空间嬗变过程中的城镇化发展问题,并结合包容性治理理念,探寻农村新型社区人居矛盾、人际关系、公共矛盾等基层社区问题的治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阶层的快速分化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阶层变迁,打破了原来的利益均衡,从而带来一定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我国社会阶层变迁中存在着利益秩序失范的现象,保障权利是规范阶层变迁中利益秩序的基本准则。当前,我们要从利益竞争秩序、利益表达秩序、利益实现秩序和利益保障秩序等方面入手,有效规范阶层变迁中的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地经营制度变迁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地矛盾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效率高低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关键变量、社会公平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倒向砝码 ,因此 ,人地矛盾的有效缓解、促进效率的制度构建、社会公平的必然兼顾就构成展望农地经营制度变迁的思维逻辑链条。本文认为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拓展农地制度的选择空间 ,合理界定产权是完善家庭承包的当务之急 ,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是改革农地制度的长期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