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1936年10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被誉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奇迹的长征胜利结束。今年,是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在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面前,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是中共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5年11月,红2、6军团从湘西北的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历尽艰险,转战乌蒙,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组成红二方面军,推动红四方面军客服张国焘干扰共同北上,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完成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不仅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任务,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红四方面军并肩北上,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率先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西北,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结束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严重情况。为了赢得长征的胜利,中共中央在长征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红军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使长征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助理薛庆超撰写的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的重大决策》,详细披露了长征中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这一纪实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06,(10):62-63
1935年10月19日,由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的陕甘支队.经榜罗镇到达陕甘苏区的保安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历时1年、途径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5日,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并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继续北上与党中央会合。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三大主力红军之一,长征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一支红军队伍。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十万大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6月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套师。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使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处境维艰,被迫退守甘孜。1936年7月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直至1936年10月在将台堡三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在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干扰和破坏下进行的,它经历了更加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从主力中央红军出发之日算起,到长征胜利结束之日为止,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计算,总共用了1年零10天,计375天。其中,夜间行军18天,驻足休整51天,打仗71天。如果按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计算,应该是2年13天,总计743天。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开始长征,实际时间是339天。红四方面军1936年7月5日开始北进,到会宁用了108天。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  相似文献   

7.
刘牧 《广东党史》2003,(1):45-48
任弼时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他曾任红六军团的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曾任二军团政委,并领导创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二、六军团奉命渡过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根据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实现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从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合,作为红二方面军的政治核心人物,任弼时在整个长征途中,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8.
林木 《党史博览》2006,(10):28-29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史上,曾有四支红军队伍进行了长征,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其中,最早到达陕北的是红二十五军。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途中,曾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陕甘红军会师,并组成红十五军团。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四川甘孜。…  相似文献   

9.
1935年10月19日,由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的陕甘支队,经榜罗镇到达陕甘苏区的保安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历时1年、途径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5日,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并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继续北上与党中央会合。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⑤红二、六军团抢渡的普渡河渡口⑥甘孜——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师地④长征时4位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历时2年,纵横15个省,总行程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行程2.5万里,经过11个省;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  相似文献   

11.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红军长征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他们经过艰苦奋战,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各路红军长征队伍中先期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的第一支部队,是北上先锋,被毛泽东誉为"中央红军之向导"。  相似文献   

13.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他们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漫漫长征路,  相似文献   

14.
走进何家冲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村出发向西进行战略转移,历经千辛万苦,于次年9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今天,在长征精神鼓舞下,当地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建设着和谐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1,(4)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奇迹——万里长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  相似文献   

16.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一部和红军总部长征来到班玛。从此,班玛和红军长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班玛藏族僧俗民众对红军长征指战员在筹措军粮、提供住宿、救护伤员、争当向导等方面给予很多支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欣媛 《世纪桥》2020,(3):46-48,96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行军中创作了大量振奋人心、积极乐观的诗歌,充分发挥了宣传动员、团结奋进的作用,使诗歌成为红军提高战斗力、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有力武器。研究和探讨当年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诗歌宣传,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红军的长征史,进一步推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机、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起,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先后踏上了北上抗日的漫漫征程。在长征途中,党领导的各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党史书介     
一部研究红军长征史的学术新著盖军党史书介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刘晶芳、李东朗主编的《长征全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纵览全书,有以下的特点:一、结构新颖,内容比较全面又有重点。作者在研究第一手资料,并吸收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简明扼要地描写出红军长征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全貌。既以主要篇幅论述中共中央及其率领下的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历程和对红军长征夺得胜利的关键作用,又以一定的篇幅论述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对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在战…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李井泉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三个方面军长征行程的亲历者。在中央红军的长征序列中,李井泉先后担任过军委干部团教员、中央直属队政治处主任、没收委员会主任、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和红军游击队总政委。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又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协理员,先后担任过红军总部二局一科代理科长、红军大学政治教员、上级政治科政治教导员。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到达哈达铺后,又调任红二方面军第二军团第四师政治委员,直至长征结束。长征中最为艰难困苦的行程,是雪山草地。而这个"之最"中,最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