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苹果树     
晓忱 《青年探索》2005,(6):19-19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树下快乐地嬉戏,有时还会爬到树上玩。小男孩渐渐对树有了感情,树也喜欢上了他。几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一些,不再到那里玩了。一天,男孩经过树下,苹果树忧伤地对他说:“你是来和我一起玩的吗?”男孩回答说:“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在树下玩耍的小孩子了。现在我喜欢的是玩具,我需要钱去买玩具。”“真遗憾,”苹果树说,“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身上所有的苹果,然后把它们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买你喜欢的玩具了。”男孩听完后非常高兴。他摘下并卖掉了树上所有的苹果,得到了买玩具的钱。失…  相似文献   

2.
我的童年正逢抗日战争末到解放初的艰苦年代。那时的农村孩子除了过年时能拥有一挂一百响的爆竹以外,从来得不到大人给买的玩具;而且在放学后,我们都要帮家人干农活,很少有玩的时间。但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童年的游戏仍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妙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问每一位熟悉的朋友,如果有人想购买你的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多少钱可以出售?50万、100万、500万,还是更多更多的万? 你可能骂我是“精神病”,要不怎么会提出这样古怪的问题?是的,当面讲,没有一个人去买,更没有一个人愿卖。连傻子都能算清这笔帐,辛辛苦苦几十年,好容易干到现在这份上,你想把这官衔买过去,然后让我到监狱里度时光,这不是明白着坑人吗?赶紧给我滚出去,从此咱们一刀两断! 然而,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一些连傻子都不如的领导者,真真切切地把自己给“卖”了。我一说,大家就知道,  相似文献   

4.
蜜月后礼物     
他边走边问:“今天你妈又会给咱们做些什么好吃的?” 她微嗔:“什么?谁的妈妈?光我一个人的吗?那你干嘛跟着我走?” 他便笑:“瞧你!都说‘蜜月一过,老婆吆喝’……果不其然!” 她便伸手打他,他便躲,俩人嘻嘻哈哈地跑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爱民间乡土玩具,儿时玩,到老了还在玩。儿时当宠物,长大了当老师,小玩具里有大学问。乡土玩具旧时常见,人们看惯了,不大上心,以为是些孩子们玩的“烂泥嬷嬷”,无啥稀奇。有人还说它“土里土气”,“不登大雅之堂”。这种看法由来已久,其实,他们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国画大师李苦禅(1898-1988)说:“别看不起土老乡的作品,虎帽、猪鞋、小兜兜、泥饽饽(泥模)……我看要让毕加索和马蒂斯见了,准  相似文献   

6.
假如,我是人民代表,我要在人民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代表所有作为国家主人的公民们说,无论老人孩童、学者工人,这世界上生活着的人都有权享受自己的尊严,也应当通过对别人的尊重,表现出自己的素养和自重。当你在富丽的蓝岛大厦没舍得用38元买一支口红而售货员没有嘲笑,却如你姐妹一般道声“下次吧”,难道你不觉得蓝岛的售货员善解人意令人尊重? 当你将药方递进朝阳医院划价窗口,里面的工作人员向你说,“这种外用药一瓶足能使你痊愈,我划掉一瓶,可以少交60元,行吗?”不管享受公费医疗还是自费,你听到这于公、于私都是善意的  相似文献   

7.
满轮 《就业与保障》2006,(11):31-31
曾经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做悲观,一个叫做乐观。他们的父亲希望能够改变一下这样的状况,所以,给悲观的孩子送了一屋子的玩具,又给乐观的孩子送了一屋子的马粪。第二天,他去检查他的试验结果时发现,悲观的孩子依旧愁容满面,所有的玩具连碰都不曾碰过,因为他害怕把它们弄坏了。而乐观的孩子呢,则在马粪堆里玩得不亦乐乎:“父亲,您一定在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吧?”  相似文献   

8.
<正> 外出几天后回家,儿子对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妈妈,你说我们家到底讲不讲规则的?”初听此话,我大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嘿!几天不见,儿子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居然和我谈起不知从何方听来的“规则”来了。细问缘由,儿子大着嗓门说,“你说的,家里东西大家都可以玩的,我把书和玩具借给哥哥他们,他们为什么不肯把他们的东西借给我呢?”四岁的儿子把我的话列入了“规则”,对于他的话,我只能用“他们这样做不对”来搪塞。然而我知道我的话是那样的苍白。  相似文献   

9.
黎迎 《两岸关系》2002,(6):37-37
很多家长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小孩渐渐长大了,可不久前买的玩具还很新,他们却不愿玩了。怎么办呢?丢之可惜,留着却又占地方。家住台北的林太太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孩子三岁前玩的滑梯,当初花了几千元台币买的;孩子现在大了,需要添置些新的用品。可这滑梯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10.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11.
第十八章郝淑贤再次来到安定医院探望金燕燕,她把带来的水果和饮抖放在了金燕燕的面前,笑问:“金燕燕,我看你来了,你还记得我吗?”金燕燕怔怔地看着她,好半天点了点头。郝淑贤非常高兴:“你还记得我看过你,这太好了,你现在还好吗?告诉我。”金燕燕又点了点头。郝淑贤伤感地说:“你比上次可瘦多了,可怜的孩子,来吃点水果吧。”金燕燕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12.
他九岁的时候上午上学,下午帮人送面。肩上扛着一个大托盘,托盘里放六碗面,一天下来可以赚五角到一元。他往妓院送面的时候,总看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缩在墙角里,等待在妓院“上班”的妈妈。他每次送完面就和她玩一会儿。她妈妈带她回家的时候,她总要回过头对他苦涩地一笑。这茫然的回头、苦涩的一笑,便一直叠影在他的脑海里。当他成为在全球拥有400多个营销点的“傲胜”公司老总的时候,他说:我是白手起家的,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所以不担心失去什么。不要羡慕别人已经有的,要确立自己的志向。他就是沈财福,新加坡的著名企我们的产品表现…  相似文献   

13.
《时代潮》2001,(12)
方方:这几天,我精神越发短了,竟连这样丢人现眼的东西也没看见,还是同事推荐,我才找了来看。这不看不打紧,看了之后,真是火车拉长笛——越想(响)越有气(汽)。正正:方方,多会不见,你面若重枣,到底什么事让您小人家三九天摇扇子——火气大?圆圆:对啊!说来听听,保不准我们还能为您消气解烦呢。  相似文献   

14.
胡健 《公民导刊》2006,(12):55-55
有一次吃饭,一位朋友问我:“你辛辛苦苦写一年文章,能挣多少稿费?”我说:“没有多少。”他一笑说:“还是去买房吧。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买的时候,每平方米8000元,刚过了两年,就涨到了1万元。我什么劲也没有费,两年就净赚了20万,等于你写10年的文章。”有一次开会,与北京的一位同行住在  相似文献   

15.
申德明 《今日浙江》2010,(12):62-62
出这个题目,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土改时期,一位老农到镇上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像以后,非要再买一张共产党的像。售货员说,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没有像。他不信,对售货员说:人们都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有像呢?  相似文献   

16.
爱心链     
落雪的时候,我特意驱车千里去石家庄为我赞助的学生送棉衣,临别时,男孩怯生生地说:“阿姨,不知我将来如何报答你?”我说:“我不用你报答,只希望有一天如果你能帮助别人,你一定要帮助他。”雪花飘飘中,是男孩润红的眼睛。话一出口,我的眼里也满是泪水,多么熟悉的话语,十年前高伯伯这样对我说,事隔多年,我又不觉说给另一个人。有时候一件事或是一个人能够改变你的一生。15年前,我从北方的一个小城来天津读书,临毕业时我去探望一个朋友,认识了同病房的高伯伯。他问我:“毕业分到哪儿去?”我说:“我已经考进一个大公司,但是要交3000元的跨省费,…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4,(3)
<正>去儿子家时,发现他酒柜里竟有八瓶茅台酒。我明白,这种酒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么贵重的酒谁舍得买来自己喝呢?真正喝的人多是有职有权的人。我断定这酒定是他人送的,儿子是镇党委书记,大权在握。儿子既然敢接受人家送的礼物,或许其他钱财也敢拿,即使暂时没拿,日后胆子也会越来越大,如此下去不是在慢慢走向犯罪吗?想到这里我紧张了。儿子归来,我便找机会与他聊天,问他这么多高档酒是哪来的?儿子说是别人送的。在我的一再追问下,  相似文献   

18.
点歌的人     
那天我在办公室编写电视新闻稿件,正忙得昏头昏脑的时候,老人推门进来了。 他是来点歌的。 老人走到我跟前,并不像其他点歌者那样送上事先写好的祝词,而是浑身上下摸了半天,慢慢掏出一支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见我摆摆手,他却并不收回,执意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不会写字,能不能帮我一下?他有些难为情地搓搓手──这种代笔的事以前也碰到过,于是我便拿起圆珠笔:说吧,怎么写? 老人想了想,说:就写上“祝父亲生日快乐”吧。父亲?你父亲多大年纪了?我有些惊讶,来人的头发已经花白,看样子有六七十岁,他父亲怕不是有八九十岁高龄了。 他有些尴尬地笑…  相似文献   

19.
父子     
儿子大伟8岁时,林金良从单位拿回一副乒乓球拍。 “爸爸,给我买的?”林大伟举着拍子,兴高采烈地问。 林金良爱抚地摸着孩子的头,不屑一顾地说,“买个屁,你爸在单位管这个,随便拿。” “爸爸,拿,就是不花钱吧!”  相似文献   

20.
耗子药     
一女顾客不满地对售货员说:“你们卖给我的耗子药怎么一点都不管事儿呢?我发现房里的老鼠吃了它不仅没死,反而越来越肥了。”“是这样的,夫人,”售货员说,“您继续拿药给老鼠吃吧!直到它们肥得进不了洞,不就可以被猫吃掉了吗则”耗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