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200余幅高度清晰、内容丰富的关于重庆抗战时期的珍贵老照片在网络上流传,一个个猜测与探寻随之而来。这些照片来自何处?照片呈现出的场景与人文风貌,可以告诉我们些什么?所有表象背后的谜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场的政治军事中心,亦是中国文化出版与学术研究中心,衍生出一系列文化成果,如学术出版物。这些出版物因受社会局势影响,有些沦为了“断刊”。如今,经过时间的沉淀,断刊逐渐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变得更加珍贵。《史蠡》:涵盖史学、传记等内容《史蠡》,由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员会于1942年9月在重庆出版。有学者将该刊辑为月刊,实际刊期不详,目前仅发现一期。  相似文献   

3.
资讯     
《红岩春秋》2014,(1):7-7
<正>●2013年,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获准国家社科基金"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络的构建与变迁研究"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出版《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等一批学术专著;编辑发行《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第二辑;主办和承办了"城市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和"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笔者通过电话,向四川教育学院教授邵英侠了解了抗日航空烈士邵瑞麟的事迹。他告诉笔者,他家珍藏有《空军忠烈录》以及几份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复印件等珍贵资料,并向我讲述了抗战中其父邵瑞麟烈士的悲壮故事。  相似文献   

5.
《红岩春秋》2013,(1):21-23
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考察团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处,收集到抗战时期的珍贵图片上千张。现撷取其中部分予以展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红岩春秋》2012,(5):21-25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百年诞辰。当天,《重庆日报》隆重推出了百版纪念特刊,名为《百年小平百版特刊》。纪念特刊实为112个版,其中通过“丰碑篇”、“重庆篇”、“故乡篇”、“缅怀篇”四个部分48个版,多角度地展示了邓小平伟大的一生和他为中国革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特刊视野开阔,史料翔实,尤其突出了邓小平在重庆时的重大活动和相关的重大事件,其中大量的史料是首次公开披露。特刊还以“汇报篇”方式,较全面地反映了重庆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刊面世后,很多读者认为特刊给大家提供了一份很好的精神食粮,也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7.
正1940年,吴玉章与董必武、叶剑英、边章五在重庆北温泉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记录了他们的革命情谊。战斗在重庆吴玉章,四川荣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被尊称为"延安五老"。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董必武,湖北黄安(今红  相似文献   

8.
大凡爱好京剧的朋友,都知道抗战时期重庆有个“厉家班”。该班以阵容强大、角色齐全著称,所上演的连台戏《西游记》,连演数十场上座不衰,在山城红极一时。抗战胜利后,许多剧团都先后离渝,唯有厉家班原地不动,在重庆扎根落户。直到解放后由国家接管,现名重庆市京剧团。 若要说到厉家班的建立、发展史,首先要从班主厉彦芝说  相似文献   

9.
幸军 《红岩春秋》2010,(5):27-30
重庆抗战遗址,是指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到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的8年期间,与抗战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的史迹、代表性建筑的本体(尚存或有遗迹存在);具有抗战时期特征(20世纪30—40年代)并在重庆地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形成风格特殊且结构和形制基本完整的建筑;为纪念抗战时期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建立的具有典型意义或标志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相似文献   

10.
李智新 《世纪桥》2013,(14):7-8
“抗联口述史”《风雪征程》是以抗联战士李敏的亲身经历为主线讲述和记叙了很多关于抗联部队在东北地区浴血奋战的故事并披露了许多的历史细节,既有利于真正地了解和还原东北抗战时期的真实历史,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1.
《红岩春秋》2011,(2):4-4
本刊获准公开发表珍贵档案《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重庆,作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发祥地之一"的结论,最终被史实印证。1920年3月12日,一群进步青年在重庆率先于全国成立"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91年后,这段鲜为人知、且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档案得以解密。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前夕,中央档案馆同意本刊公开发表这群重庆青年当年写下的《四川省重庆共产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7):14-15
1890年3月,中英签署《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埠。 一个英国人,从曼彻斯特出发,驾驶一艘轮船,穿过三峡抵达重庆,开办了立德乐洋行——重庆门户从此大开。  相似文献   

13.
公园巷     
正公园巷原名公园新街、公园路,因紧靠市区人民公园而得名。1982年改为现名。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暨重庆高中旧址位于公园巷下口与征收局巷之间。1932年12月21日,《重庆大江日报》在公园路19号创刊。抗战时期,侨务委员会设在公园巷,青年会位于公园巷附近。1950年1月在公  相似文献   

14.
应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邀请,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于2009年8月10日至14日莅渝交流。邵先生此行是中国国民党党史部门在职最高负责人60年来第一次访问重庆。他参访了八年抗战时期国民党留下的重要印记,与重庆历史、文博、图书、档案界进行了广泛交流,并代表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就渝台两地抗战历史文化研究合作与重庆市委宣传部达成共识,签署了《会谈备忘录》,这也是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组织就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交流合作达成的第一份文件。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在座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到重庆来。这是我第二次到重庆,第一次是1991年,在重庆只停留了四个小时,从成都坐夜火车天亮到的重庆,中午坐船到了武汉,所以在重庆只停留了4个小时,看了嘉陵江和长江交汇的地方就走了,这次有机会到重庆来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康熙从乱世到盛世》,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1,(7):16-17
重庆是一座革命之城、英雄之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希望之城。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造了辉煌业绩:从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到顺泸起义,从南方局的坚守到重庆谈判,从邓小平主政西南到“三线建设”,从计划单列到重庆直辖……在90年波澜壮阔的党史长河中,重庆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红岩春秋》2009,(6):F0003-F0003
11月28日,为纪念重庆解放60周年,重庆解放系列图书《重庆读本》,《解放60周年重庆英模谱》,《重庆解放》,《解放大西南》,《跨越60年的重庆记忆》,《科学发展新追求》首发仪式在解放碑现代书城举行。  相似文献   

18.
正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展厅,在《巴蜀的怒吼——川渝儿女大抗战》陈列展中,有一份微微发黄的电稿特别引人注目。那是素有"蒋氏文胆"之称的陈布雷为蒋介石撰拟的《告入缅将士电稿》,上面虽然圈圈点点,有多处修改痕迹,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字里行间向人们诉说着中国远征军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抗战时期,陈布雷在重庆生活了8年,为蒋介石撰拟文稿不少,如《行的道理》《政治的道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时期,董必武常驻重庆,协助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的工作,是抗战时期驻守重庆时间最长的中共领导人。这期间,董必武创作了大量诗词,真实记录了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红岩往事。《挽嘉义新四军通讯处涂、罗十烈士遇害》——1939年8月13日一荐食惊蛇豕,同肩国步难。束枝犹惧折,分派意相残。法立玄为妙,冤沉碧不寒。遥知嘉义镇,鬼夜哭云端。二涂罗诸烈士,秉性最忠贞。在乡驱虎兕,为国靖烟尘。  相似文献   

20.
孩子剧团,是在周恩来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少年抗日宣传队.全国性抗战时期,孩子剧团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演出过很多儿童街头文艺戏剧.这支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小生力军,为抗日宣传贡献了一份特别珍贵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