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迈进。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条件下,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愈来愈为人们追求幸福所需要。人们不仅要求日常生活中有一个温馨的家,使身体获得休息,而且在精神上也要求有一个温馨的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两富战略"的提出其实质是为了顺应浙江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说白了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人们不仅要求日常生活中有一个温馨的家,使身体获得休息,而且在精神上也要求有一个温馨的家,使心灵获得调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树立了一块又一块的丰碑,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基础。但是,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道德失范、行为失调、环境失美等突出问题,已经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掣肘,  相似文献   

3.
诗人的生活总是和诗相映成趣。60多年的辛苦经营,“家已经成为蜂巢”。作为诗人的妻子徐文绮更较常人感受到诗人的非凡想象力,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幸福与温馨。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6,(2):20-24
节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并使之过上富裕的生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奋斗目标。在当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提高,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黄伟坤 《广东民政》2008,(11):40-43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老龄社会,临终关怀服务逐渐兴起,老人希望在临终时能得到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2008年4月,随着广州市老人院慈爱大楼的落成,该院率先在全国民政系统开办了宁养(临终关怀)服务,目的是使老人能够无痛苦、安祥、温馨、体面地离开人世。本文结合国内宁养(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广州市老人院开展宁养(临终关怀)服务的实务经验,并对宁养服务作出前瞻。  相似文献   

6.
《群众》2006,(10):F0003-F0003
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自1986年创业以来,一直以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园不断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理念为已任,至今已先后在常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开办了28家大卖场。市场总规模达168万平方米。2005年销售总额突然85亿元,成为中国家居业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7.
在前现代中国,家族通过家礼的实践把个人牢牢束缚在家族之内,使个人成为家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无独立自主性,进而把家族建构为实体性的社会生活主体。然而,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体已不是家族而是个体,家不过是个体生活世界的一个层次而已,不再具有实体性、主体性。故解构传统旧家礼,建构具有现代精神的家庭生活秩序规范,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家重构为个体生活世界的一个层次,是现代新家庭生活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我有了自己的琴房”小时候“家”的记忆并不十分清晰,但“家”里的每一次变化,却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烙印。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因为没有房子,一家人挤在父母亲的集体宿舍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家有了单位分配的房子,不过是亭子间,没有独立的厕所和洗漱的地方。虽然不大,但是给人温馨的感觉。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些了,餐桌上也不时有鱼,  相似文献   

9.
浅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隋行林人们每谈到家庭都充满了甜蜜和温馨,可见,家庭的魅力是常存的。无论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有一个家,一个得到休息,得到力量,得到充实的爱,得到支持和帮助,得到幸福的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  相似文献   

10.
讲文明讲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在孩子咿呀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礼貌,进入学校,老师教其文明礼貌,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家”。一个亲切、温馨又令我获得激励、教益的“家”。这个“家”,消释了我诸多的困惑,拂去了我心头积久的尘沙。“家”啊!你为我的生活添上一层斑斓的油彩,使我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你给予我一份浓郁的亲情,教我敞开心扉,向你倾尽心底的知心话。在这里——夕阳中,我看到了灿烂的朝霞;暮色里,我披上旭日的光华。党的甘露漫漫洒下,我的心灵得到了滋润而更加净化。我,一个普通的黄埔学子,有书不尽的情,道不完的话。千言、万语,也难以将对你的一片衷情表达……轻抚心弦。我要为你唱赞歌——谢谢你,给了我一个亲切、温馨又和谐…  相似文献   

12.
春节前夕,京城严寒异常,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干部职工们却感到暖意融融。这是因为,机关服务中心了解机关干部职工们节同生活需求后,开展了春节“真情服务”活动,如春风送暖,让干部职工们倍感温馨、周到、如“家”。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现在的生活环境,玉林市玉州区南江社区居民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家在粮库生活区的梁大爷告诉笔者:"儿子女儿工作忙没时间管,有了这样一个照料中心,白天‘入托’,晚上回家还可以享受家庭生活的服务,社区服务让我们群众很窝心。"在玉州区南江街道南江社区,三层浪漫紫的社区服务楼让人倍感温馨,梁大爷所说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有3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李跃霞 《乡音》2011,(2):29
人们常说,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幸福的港湾。真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更有一个温馨的"大家"。这个"大家",就是我的政协!仿佛是命里注定,我与人民政协有缘。这种缘分,已经延续了20多年,一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正铁路客运服务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旅客对客运服务工作有了更高期盼和要求,不再简单地满足于走得安全、走得方便,更希望能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有一个温馨的服务态度,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变化,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时俱进,鲜明地提出了提升温馨服务水平的决策部署。核心就是要求铁路在做  相似文献   

16.
龙兴海 《求索》2007,(11):37-40
现代化作为蕴含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内涵的历史演变进程,其中包含着人的精神扬弃传统性、获得现代性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在其直接现实性上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矛盾;处于当前中国现代化境遇中的人的精神生活矛盾,突出体现为信仰冲突、理想冲突、价值冲突和文化消费冲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与化解这些精神生活矛盾,是推进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旨在引导人们解决其精神生活矛盾的社会导向,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一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目的性维度;二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统摄度与整个点;三是必须把握好导向解释系统的科学性要求;四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层次性与梯度性。  相似文献   

17.
王苏  孙国庆 《青年论坛》2006,42(1):21-23
幸福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得到适度满足、并不断追求完善、所产生的持久的、对人生总体上感到满意的状况和心理体验。幸福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它要求人们将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生活需要和谐统一起来;同时,幸福又是一个动态的目标,它的实现蕴涵于人们不断追求、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因此,幸福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速览     
《时事报告》2013,(8):4-4
中美经济关系有点像夫妻,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也有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须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础。我们两家不能走离婚的路,像邓文迪和默多克,代价太大了。  相似文献   

19.
李云龙 《人权》2009,(6):12-14
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贫困的生活状态剥夺了人应有的价值,使人们无法满足人类基本需要。贫穷是对最基本人权的一种剥夺,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  相似文献   

20.
宋凯 《中国保安》2014,(20):12-14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对于数字非常敏感,原因是数字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是随着一些数字的变化在不断提高。数字可以展示一个国家发展的状况,也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生活的变化,而通过一系列数字之间的关系、每组数据的对比,也能看到一个行业独立运行的状况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