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磨损严重的照片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张由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新闻记者路易斯·斯诺拍摄的照片,反映的是1939年10月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外小庙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的情景。这张珍贵的照片,珍藏在上杭县才溪乡王元凤的家中。 她指着照片左边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和白求恩一起作手术的人说:“他就是我的公公林金亮。” 林金亮是谁?他怎会和白求恩在一起?由此引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1939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这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派我党著名导演袁牧之、摄影家吴印咸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拍摄白求恩实施诊疗手术等活动的电影和照片。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村外小庙,迎着日本侵略者袭击的隆隆炮声,吴印咸按动那架德国产的“伊可弗莱斯”相机快门,拍下了那幅为国内外人士所熟知的著名照片——白求  相似文献   

3.
承印本刊的辽宁省公安厅第二印刷厂微机操作员安丽在打印本期所发《白求恩与林金亮的友谊》一稿时,逐字打来,情感也渐入文章所述境界,深为共产主义战  相似文献   

4.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10月。是人民军队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的又一历史见证。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心情既惊喜又感慨,因为它是我寻觅多年的一张珍贵照片。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照片中的八路军医生就是我的父亲——林金亮。  相似文献   

5.
在闽江支流沙溪河畔,人们传诵一个叫西山的村名,一个叫林金亮的开拓者。 林金亮出生在沙县城西北郊凤岗镇西山村一户农家,是个放牛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轻的林金亮承包了40多亩农田,粮食年年丰收。 1982年,西山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时,林金亮被村民推选为“村干部”,分管农技工作。在村党支书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下定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村民对他的期望和厚爱。  相似文献   

6.
正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从那时起,白求恩这个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白求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代,历久弥坚。毛泽东同志写作《纪念白求恩》的由来《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而作的。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早在少年时代,白求恩就立志从医,1934年当  相似文献   

7.
正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从那时起,白求恩这个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白求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代,历久弥坚。毛泽东同志写作《纪念白求恩》的由来《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而作的。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早  相似文献   

8.
说到白求恩,人们便会想到那张为八路军伤员作手术的照片——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一个恪尽职守的医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白求恩的生活中充满了乐观和情趣。八路军摄影家沙飞,告诉你一个——  相似文献   

9.
苏泊 《党史博览》2006,(6):15-17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3月3日,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北部小镇雷文斯特,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1936年,曾率医疗队为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4月底,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5月1日,白求恩前往晋察冀边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白求恩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八路军进行医疗救护工作。在一次为伤病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伤的手指被细菌侵入而感染恶化,终因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  相似文献   

10.
慧冰 《广东党史》2003,(3):22-25,21
“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这是著名摄影家沙飞对自己名字的诠释。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一些经典照片,如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孤女、白求恩大夫抢救  相似文献   

11.
1939年11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在河北唐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年正值这位国际友人牺牲60周年,人们不禁要问,白求恩,一个加拿大人,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呢?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诞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雪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祖父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受家庭熏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年.白求恩精神在我国人民和广大医务人员中已形成一种传统、准则和楷模,成为医疗卫生战线上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典范。70年以来.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国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在白求恩精神的陶冶和激励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开展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对于动员医疗卫生系统.以实际行动学习白求恩.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14.
陈煦 《北京党史》2004,(1):62-64
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是首先通过了解了白求恩而了解加拿大的。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的那篇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一位技术高超、道德高尚的国际主义战士,而且了解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加拿大的国家。2003年11月下旬,我来到白求恩曾经求学并工作过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参加培训。于是,探访白求恩的故乡成了我学习之余的最大心愿。11月28日晚上,多伦多市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本与北京气温差不多的多伦多一下子变得寒冷起来。29日,我们一行19人在多伦多大学校方的陪同下,驱车两个半小时,踏雪来到了白求恩的出生地———位于…  相似文献   

15.
唐越 《党史文汇》2014,(5):F0002-F0002
正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位于大同市灵丘县下关乡杨庄村。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指示,带领医疗组来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8年3月底到达延安。6月17日由崞县(今原平市崞阳镇)到达五台县金岗库村,受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之聘,担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6月19日到五台县松岩口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经过整顿建设,将后方医院改建成模范医院。9月下旬,日军2.3万余人分10路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攻,军区组织医疗队分散转移到各地。应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王震旅长的邀请,白求恩率医疗队于11月9日到达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一所杨庄村,开  相似文献   

16.
江一真印象里的白求恩、柯棣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从相隔万里的大洋彼岸,来到了中国抗战圣地延安。时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保健科科长兼手术组组长的江一真,见到了白求恩。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的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使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提及为白求恩拍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加拿大  相似文献   

18.
正白求恩模范病室建于1938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松岩口村。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救治中国的抗日受伤将士。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从延安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金岗库村,被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聘请为军区卫生顾问。6月19日,白求恩赶到军区后方医院驻地松岩口村,由于后方医院医药和器械严重缺乏,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19.
林森 《党史文苑》2009,(7):34-38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前线救治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丹毒而光荣献身。当时,毛泽东专门为他撰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白求恩的名字从此植根于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人们都很熟悉了,但他光辉人生中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在上杭才溪纪念馆“九军十八师”陈列室里,陈列着一张画面已经发黄的照片。照片上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正在抗日战争最前沿阵地旁的简陋屋子里抢救八路军伤员。在白求恩大夫正面拿手术刀正在为伤员动手术的年轻医生,就是上杭县才溪镇下才村发坑农民的儿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