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和森和向警予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政治舞台叱咤一时的革命风云人物。他俩的爱情曾一度被无数革命青年奉为楷模。然而,和两人从事的革命事业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一样,他们爱情的帆船在航行中也遇到了暗礁急流以至终究未能抵达生命的彼岸,途中不得不痛苦地分道扬镳。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2.
爱情与婚姻     
感觉不到痛苦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感觉不到幸福的婚姻,必是悲哀的婚姻。没有交易的爱情,只有交易的婚姻;爱情永远比婚姻圣洁,婚姻永远比爱情实惠。爱情是花,婚姻是果实;花总是美丽的,果实却不一定总是美好。爱情是风景,路上没有风景,少了心旷神怡的心情,婚姻是鞋,没有鞋便走不成路。  相似文献   

3.
三道茶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爱情是年轻人的特权,与老年人无缘。所以那次同学聚会,当听说独居多年、己过五旬的老师新近坠入情网,准备与一位小他十岁的女士结为伉俪时,我宽厚地笑道:“这与爱情无关,是年纪大了,想找个伴。”“不,我觉得他们是爱情。”同学反驳我说。“爱情?”我斜睨了他一眼,“爱情是年轻的产物,不适合生长在老的土壤上。”“可我觉得他们是爱情,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看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同学固执地说。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一群引人注目的神父形象:<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红字>中的丁梅斯迪尔以及<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他们从小接受神学教育,修身灭欲,对上帝有一种狂热的虔诚和笃信.但他们毕竟是肉体凡胎,呆板的教规只能暂时地禁锢他们的心,一旦那个能在他们心中掀起轩然大波的女神出现,他们灵与肉的平衡便被打破了.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这些神父的爱情往往伴随着神性与人性的抗争,体现了宗教与爱情永恒冲突的主题,被赋予了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与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有一座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一对夫妇合建一座纪念馆,这在中共党内是第一次。周恩来、邓颖超不仅是著名的革命家,而且是举世公认的模范夫妻。他们把革命与爱情完美地统一起来,坚持革命是他们的共识,是他们爱情的基石;他们把爱融化在人民中间,把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树立了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6.
李勤 《党史文苑》2014,(10):20-22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举世公认的模范夫妇。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始终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婚姻与家庭,对于正确处理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关系,为青年一代、党员干部和千万个家庭树立榜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书荐     
正《爱你就像爱生命》收录了著名作家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以及婚后他们夫妇与其他朋友的书信往来,再现了他们的爱、思想与生活,是一部感动国人二十年的爱情绝唱。其中不仅有热切、坦诚的情感表白,还有彼此对于书籍、诗歌乃至社会的看法,闪耀着理想与爱情的火花,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8.
骆新泉 《世纪桥》2008,(4):78-79
死亡让生者痛苦、绝望,然而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令爱情获得一种永恒。当你目睹所爱的人死亡,其冲击性与悲剧性更甚于个人生命的消逝。悼亡词,就是在词人们暗然神伤时,将过去与现在、怀念与倾诉,一点一滴演绎成的令人为之动容的一首首爱情之歌。  相似文献   

9.
我为何而生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  相似文献   

10.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男女之恋,人之常情”,这是革命烈士方志敏年轻时与战友讨论婚姻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 是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自己的爱情,但这种经过革命的血与火洗礼的爱情与资产阶级者的爱情至上主义完全不同,她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以革命利益为重的。方志敏和缪敏之间没有浪漫的花前月下,他们所拥有的是一份岁月中永不褪  相似文献   

11.
汪畅 《党员文摘》2023,(15):15-16
摆脱孤独,是绝大多数中老年人走进直播间相亲的理由。在这里,条件是摆在明面上的。如果幸运,他们能在直播间里找到爱情,但在这之前,他们也可能会遭遇“虚情假意”与骗子。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爱情:也许爱情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惟其遥远而真实。放弃一个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爱的人那才痛苦。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总是相聚也无法合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爱是一种享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是共和国的元帅,一个是开国上将,两人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军史上最著名的搭档之一。在此后的政治风云变幻中,这段感情既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荣光,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凝结而成的生死情谊。他们就是彭德怀与邓华。  相似文献   

14.
84年前的1928年2月6日,共产党员陈铁军、周文雍把刑场作为结婚的礼堂,把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以生命作注,拼死一搏,谱写了一曲以身相许、至死不渝的爱情悲歌……周恩来在上个世纪60年代赞扬他们是"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相似文献   

15.
84年前的1928年2月6日,共产党员陈铁军、周文雍把刑场作为结婚的礼堂,把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以生命作注,拼死一搏,谱写了一曲以身相许、至死不渝的爱情悲歌……周恩来在上个世纪60年代赞扬他们是"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14,(2):64-64
我最好的朋友要离婚了.我很惊讶.想当初他们可是爱得轰轰烈烈.一直是我们的爱情楷模啊。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不会忘记一些高等学府张贴的关于怎样腌制咸菜、怎样烹调、裁剪之类的技术广告一度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盛况。当其时也,人头攒动,报名者门庭若市,而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命运的学术报告则受到相当的冷遇,人迹罕至。人们不禁要问:一向以社会和人类命运为己任的莘莘学子,他们是怎么啦?他们这种带有戏谑意味的选择渲泄出他们内心的困惑,而这种困惑又源于他们对理想的盲目弃之,笔者作如是说。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在七十年末期那群特殊的大龄大学生影响下长大的,他们以“文革”那一代的痛苦为痛苦,以他们的特殊经历铸造而成的文化为文化。一方面,他们在整个社会的一片反  相似文献   

18.
按照流行的观点,他和她之间,简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是留洋博士、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社会名流,一个是目不识丁、粗布便服、小脚蹒跚的山野村姑。两她和他竟然结合了,相爱了,继而成为一对坚贞不渝的革命伴侣。他们以自己的实践证实了一个真理:和谐的夫妻生活需要爱情的支柱,而爱情则是奉献。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是最早关心农民问题、最早提出农民问题重要性的党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这篇重要文章中,开篇就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他号召,要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要做到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然而生活中却有许多人患了眼病,给他们的生活和心灵造成极大危害,有人甚至一蹶不振,走上失望与痛苦的绝路。许多外地患者来信询问张志国大夫的近况,因为在他们眼里,张志国是一位还你幸福和光明的神奇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