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时值岳飞诞辰90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分赴朱仙镇和汤阴县参加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仪式,去感味英雄用生命铸就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2.
岳飞墓     
在杭州市北山栖霞岭南麓,有一组宏伟的建筑群——岳王庙和岳飞墓葬。它背靠青山,面向西湖。它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一一○三至一一四二年)的纪念地,岳王庙是在岳飞死后七十九年、公元一二二一年修建的。七百多年来曾多次维修、增建。去年,经过修葺,整饰一新,又重新开放。南宋垂危、岳飞因率兵抗击金兵,累建功勋,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人们  相似文献   

3.
叶文宪教授在《探索与争鸣》杂志2004年第六期上发表了题为“忠奸之辩—以岳飞和秦侩为例论忠君与爱国”的文章(下简称“辩”文),开拓了研究岳飞的新角度,提出了不少新见解,丰富了思路,对活跃学术研究显然是有益的。但文章否定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主要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因此写下一些商榷文字,权当活跃学术气氛。 “辩”文的主要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辩”文在总结中认为“岳飞的身上同时具有忠君和爱国的两重性,把忠君的岳飞当作爱国主义的典型,这是不可取的;把爱国的岳飞当作爱国主义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岳飞的尽忠报国精神延续在一座座庙宇里,也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每当国家蒙难之时,岳飞精神便让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激情澎湃,渡过难关. 赢得生前身后名,庙宇处处留英名 自从24岁参加抗金战争后,岳飞就一直驰骋在江浙湖广和黄淮流域的各个战场上.他毕生不忘的,是收复中原和河北、河东乃至关中地区的失地.直到被秦桧等人设计杀害,...  相似文献   

5.
不要把前人研究成果抛弃,而把小说和<满江红>充作信史,如在朱仙镇打过大仗、岳飞被金牌招回时创作<满江红>和立即被杀害,都是离开基本常识的.岳飞升迁之快,有战功,铲除赵构心腹大患刘豫,赵构把他视为驯服工具.岳飞政治上幼稚,与同僚、上司相处平淡、脾气倔强、品性刚直、不阿谀、不说假话,进退全仗赵构.岳飞坚决抗金,以至向往扩大兵员,造成嫌疑,有悖大宋国策,自此,君臣有裂缝.他也始识时务,退隐庐山前后,尤其在下狱两个月后,政治认识升华,坚强不屈,从不认罪.  相似文献   

6.
为岳飞平反     
岳飞短促而悲壮的一生事迹,800多年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管什么时代,只要国家有难,大家就会想起岳飞来。记得七七事变、抗日军兴后,我所认识的亲友,几乎家家都模仿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写来挂在墙上。在当时的抗日歌曲中,古诗词唯有岳飞的《满江红》响彻云霄。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产生了不少误解。岳飞被当成封建社会“愚忠”的典型,只知道有皇帝,不知道有国家,一举一动唯皇帝要他退兵,他就退兵;要收他的兵权,他就交出兵权;皇帝要他死,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的根本原因为政清廉,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理想,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廉政就是治官或治吏;治安就是治民。治民首先要治官,治官的目的是为了治民。这是中国阶级社会几千年历史的治国经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岳飞总结了一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自然太平。”(南宋印本《岳飞文王行实  相似文献   

8.
沈淦 《现代领导》2011,(11):39-39
浙江杭州市的西子湖畔.岳飞墓前跪着四个铁人.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高(音“莫奇谢”)、张俊,正是他们几个合谋害死了岳飞。这四个人当中,张俊的人生轨迹变化最大,值得评说一番。  相似文献   

9.
假日晴窗无俚,有客来访,促膝长谈。海阔天空之余,兼及岳飞《满江红》词。客数为问。作者不敏,搜索枯肠,勉以为答。客退,惧其有失,援笔记之,以就正于海内方家法士。客问:听说近来国人对岳飞的《满江红》词,有不少议论,不知阁下有所闻否?主答:岳飞是人人景仰的民族英雄。人们经常议论他,是理所当然。去年九月十日,台湾省的《中国时报》,刊载了孙述宇《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质疑》一文。九月二十一日,《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上智为问”,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孙子的名言。事实上。不仅间谍需要高超的智慧、反间谍人员也需之。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军利用降金的济南知府刘豫建立了一个“大齐”国,作为与南来抗衡的一支力量_当上了“大齐”皇帝的刘豫,竭尽全力充当全人的“运大”另I诱、网罗了一批卖国投敌的无耻之徒,在淮河沿岸及西京洛阳地区与来军对抗,成为南来北伐抗金、收复失地伪~大障碍。绍兴7年讼元1137年约见来高寒不理抗金名将岳飞“提兵进讨”的请求。产是诏令岳飞驻师江川《今江西九江)_,一以备_江浙地区一旦告急。岳飞可…  相似文献   

11.
公元1133年秋,皇帝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据说,赵构很吃惊,没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刚过而立之年的岳飞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长江中游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阻不断海峡两岸"小岳飞"交流的脚步。7月13日,第四届夏令营集中交流活动在重庆复旦中学、重庆关岳庙举行,180余名两岸"小岳飞"代表、在渝台胞、岳飞协会代表、岳氏宗亲和重庆复旦中学师生参加,大家同声高唱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由重庆市岳飞文化交流协会、台湾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出土,享誉中外的宏篇巨著《周易》在此诞生,民族英雄岳飞在这里吟诵下令人荡气回肠的正义歌,当代人间奇迹——红旗渠那劈山导河的“神话”又在此演绎着一段感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3次到杭州,虽然行色匆匆,但每次都会去踏访西湖畔栖霞岭下的岳王庙。既是仰慕岳飞的壮志豪情,也是仰慕岳飞的才华,更是仰慕岳飞的清廉操守。  相似文献   

15.
简究岸 《观察与思考》2001,(10):40-41,39
<正> 十年之功废一旦金牌十二强班师岳飞见朝廷改变军事部署,有可能使岳家军陷于孤军深入,翼侧暴露于敌的危险态势,焦急万分,急忙上疏朝廷要求改变部署,先后上奏了《乞刘锜依旧屯顺昌奏》、《乞乘机进兵札子》,要求友军不要后撤而应齐头并进,以合围被金军占领的汴京。对岳飞的奏疏,高宗当然是一概置之不理。岳飞对此异常悲愤和失望,以对国家民族最大的责任感,又上了一道“言辞激切”的《乞止班师诏  相似文献   

16.
苏瑗 《政策瞭望》2009,(8):56-56
杭州西湖有甲天下之美,有一首诗是这样赞美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诗中的"岳于"指的是岳飞和于谦,意思是说,因为在西湖埋葬了这两位英雄,西湖才显得如此美。可见,人的美名是可以与美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7.
在湖北襄阳的人物网站上,潘文郁的名字排列在诸葛亮、杜甫、岳飞的后面,同样被家乡人引以为豪。潘文郁是鲜为人知的北平特科成员,那是一个无名英雄的团队,似历史深处一簇不曾发光的星辰,潘文郁是其中一颗。  相似文献   

18.
岳飞冤狱:以"谋反"定罪岳飞是谁害死的?大家都知道是秦桧。但秦桧只是这个罪恶集团的成员之一,充其量是个头面人物,这个集团至少是由"四人帮"——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读音:莫其懈)组成的。岳王庙前便有"四人帮"永持跪姿的生铁铸像。在杭州岳庙还有一处古籍,透露的信息却截然不同,那就是明代文人文征明的"满江红"词碑,其中有句云:"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文征明的观点很明确:赵构才  相似文献   

19.
岳飞必须死(七) 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宣布对岳飞等人的任命。并不许返回部队。从而大体上实现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当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皇帝煌煌天语.相当亲切与堂皇,让人听起来心里很舒服:以往.朕只是把一路宣抚的职权托付给你们,权力还是小了些,如今,我要将国家军机中枢本兵(指枢密使)之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你们同心协力,不分彼此.集全军之力谁能抵御?扫除兀术之流何足道哉?意思是.这样重用他们之后.扫荡金国就根本不在话下了。  相似文献   

20.
朝里有人好做官,这话多有贬义,举凡庸人贪官非得朝廷有人才行。然而能吏大才、忠臣干将,恐怕也是如此。朝廷上没人给你说话,即使满腹经纶一腔忠胆怕也枉然。岳飞精忠报国,舞得一手好枪棍,但给他说话的没在朝廷,在朝廷给他说话的说的又都是坏话,他想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