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18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20周年。1998年5月,印度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巴基斯坦随即跟进,一口气举行了6次核试验。印巴核试验不仅使两国进入公开核对抗时代,也给全球核不扩散机制带来新的复杂挑战。20年来,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并未再进行新的核试验,但两国的核对抗持续发展。印巴在继续升级其核武库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核外交活动,力争使其核能力"合法化"。2018年也是《核不扩散条约》通过50周年,回顾印巴的核开发历史及其核试验后20年的历程,对坚持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坚持维护全球防扩散体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11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连续进行三次地下核试验,令世人震惊不已。而且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5月13日,印度又在同一地点试爆了两颗核装置,其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两倍。三天内连续进行五次核试验,跨人核门槛而成为核武器拥有国,这不仅使南亚次...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核试验,宣告了"核模糊"政策的终结而正式跨越"核门槛",并迈入"有核国家"行列.朝鲜为什么在此时放弃长期以来的"核模糊"政策而选择了将核政策"清晰化"呢?这有其诸多考虑.  相似文献   

4.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其西部博克兰地区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这是印1974年5月18日首次核爆炸24年后再度进行核试验,标志着印度已由“核门槛”国家发展为“核武器”国家。印度的核能力(一)核材料与核武器生产能力核机构与核设施早在19...  相似文献   

5.
法国右翼政党保卫共和联盟候选人希拉克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五任总统,保卫共和联盟代主席、前右翼联合政府外长阿兰·朱佩被任命为总理后,在防务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一、防务政策调整的原则 (一)宣布防务政策的基础是核威慑。希拉克强调核威慑的作用,主张将核威慑保持在“足够和可靠的必要水平上”,称它是法国主权的保证。为此,希拉克于6月13日宣布恢复核试验,提出从1995年9月起到1996年5月将在南太平洋共进行8次核试验,并说这是出于国家最  相似文献   

6.
印巴核试验及其对南亚安全态势的影响马加力5月11日、13日,印度在拉贾斯坦沙漠的博克兰地区先后进行了两番5次核试验,在南亚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高烈度的政治地震。作为对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回应,巴基斯坦也分别于5月28日、30日进行了6次核试验。印巴竞...  相似文献   

7.
印度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立场与政策选择是印度核外交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涉及印度的国家利益以及印度与其他国家关系,它还牵涉到整个国际核秩序以及国际核机制运作。1998年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待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立场与政策历经一些调整。印度对一些国际军控条约的强硬反对立场有所缓和。印度也试图在某种程度与现有国际核机制达成暂时和解。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与其他多数有核国家依然没有一致的认同,印度在是否应该承担有关防核扩散条约的义务,并承认现行的国际核机制等问题上犹豫踌躇。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随后又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对抗色彩的举措,使一度趋于稳定的朝核问题再次陷入危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顶住美国的巨大压力实施核研发政策,不仅初步获取了核能力,还一度成功迫使美国软化对其敌视的政策。朝鲜核危机的实质是朝鲜对美国实施强制外交,力图逼迫美国改变敌视朝鲜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位于本国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塔尔沙漠地带,连续进行了两轮5次地下核试验。印度公然违背国际潮流,强行进行核试验,危及了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损害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安。印度核试验前后无端攻击中国对其...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印巴核试验改变了南亚地区安全格局,南亚核态势出现新的变化。南亚核态势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因是南亚地缘政治因素,但同美国的南亚政策密切相关。奥巴马"无核世界"的构想,特别是2010年不扩散核武器审议大会,各方在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等重大问题上共识增加,使印巴这样的"体制外"有核国家面临压力。南亚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如何在维护核不扩散体系有效性的同时,推动印巴两国不断改善关系,走出安全困境,考验着国际社会特别是印巴两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每月大事述评甘爱兰1998年5月大事:一、印巴先后多次进行地下核试验。11日和13日,印度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先后进行了两轮五次核试验。一些时间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以及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发表声明、领导人讲话、报刊评论等,...  相似文献   

12.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既有其稳定体制、为三子接班积累业绩及用核成就弥补经济缺憾的国内政治需要,又有突破与美关系和展示自身核能力的原因。朝鲜核试可能给中国东北带来生态污染,同时,美日利用核危机推进地区导弹防御系统、核试验有可能引发东北亚军备竞赛,这些都使中国处于“被挟持人质”的困境,因此中国有必要反思以往的对朝政策。联合国对朝鲜制裁决议出台后,朝鲜有可能继续试爆核武器或重回谈判桌,美国可能考虑军事应对,半岛也有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自独立以来,巴基斯坦对印度一种本能的恐惧和对自身安全的严重担忧就一直支配着其国家政治生活。正因为如此,巴基斯坦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核考量无不体现着巴基斯坦独特的安全思考和印度因素的重要影响。随着地区安全环境、特别是核环境的变化,在早期核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巴基斯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奉行“保留核选择”的核政策,并最终于1998年5月进行公开核试验,成为第七个事实上的核国家。核试验后,巴基斯坦提出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在核问题上与印度针锋相对,以期维持印巴之间的战略均势。南亚核武化不仅改变着地区安全环境,也正在改变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略思维及其实践,并最终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4.
去年5月,印巴在一个月内进行了四轮核试验,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一向不是大国外交重点的南亚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国际组织纷纷通过决议或发表声明进行谴责,主要西方大国对印巴实施了经济和军事制裁。印巴关系也因核试验骤然紧张起来,克什米尔地区印巴控制线一带的军事冲突有增无已。人们担心未来的印巴战争可能导致核战。因此,国际社会对南亚的外交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推动印巴签署核不扩  相似文献   

15.
美印核合作由来已久,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印度连续进行核试验而成为事实上有核国家以后,美国通过“海德法案”,继而“核供应国集团”有条件批准美国向印度(至今未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提供核技术和核燃料,更为美印两国核合作扫清了法律障碍。美印核合作使国际核管制体制原本存在的许多缺陷得到放大,从而更加削弱了国际核管制体制的功能和相关机构的运转能力,使防止核不扩散陷入困局,给世界持久和平带来了“核阴云”。  相似文献   

16.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使朝核武实力、核意图、相关各方对朝核和朝鲜及朝鲜半岛等战略性议题的政策进一步明朗化.朝方既然排除万难,把核武开发推进至“热核武器”阶段,就更不会轻言弃核.美国更不可能以武迫朝弃核.在此情形下,美韩日等相关各方对朝核的政策将转向“现实主义”,即不公开承认、却不得不被迫在政策实践中按照朝已实际拥核的新现实调整其相关政策,其对朝政策重点将从诱迫朝弃核转向加紧对朝搞“政权更迭”.由此,东北亚格局将发生一系列新变化.美韩日加强同盟关系、共同加大对朝“政权更迭”的力度,虽不至于导致东北亚恢复原有的冷战格局,但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局势势必更复杂、更混乱、更紧张.  相似文献   

17.
罗国强 《西亚非洲》2007,1(8):34-37
在伊朗核问题上,当前一般适用的实在国际法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核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及《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国际习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单方法律行为。目前的实在国际法由于在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因而在调整伊朗核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伊朗在国际条约上仅仅承担了某种纸面上的义务,有关的国际习惯尚未形成,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因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难有作为,而指望靠单方承诺解决伊朗核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当实在国际法不能很好地调整国际关系时,强行法可以被直接适用来弥补这一缺失。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11和13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博克兰沙漠试验基地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早在1974年,印度就进行了首次核试爆,向世界表明其已拥有核能力,从此它一直被国际社会视为“核门槛国家”。印度曾长期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实行核裁军和全面消除核武器,但基于某些复杂的内外原因,近几届政府坚持拒绝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致使该条约至今未能正式生效。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安全,极力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核军备竞赛。印度一方面谨慎对待强大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始终不放…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朝鲜核试验,引发了人们对东亚核扩散的进一步担忧。鉴于韩国核发展与朝鲜核发展的紧密关联,本文对当前韩国核发展的激励因素和限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试图对未来韩国核发展的可能做出判断。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韩国核发展的激励因素主要是,朝鲜目前的核发展、韩国的核技术基础和工业能力、韩国的自主防务、以及对日本核发展的担忧;韩国核发展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朝韩关系的改善、韩国的民主政治和美韩同盟。其中,关韩同盟的约束作用最为重要。虽然目前的美韩同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总体来看,美韩同盟仍很牢固。因此,短期来看,韩国的核发展仍在韩国政府的决策议程之外。  相似文献   

20.
朝鲜具有苏联模式的三对矛盾,其核心在于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实现的困境。冷战结束后,朝鲜在解决其所面临的矛盾中以安全问题为切入点,逐步走上了强硬的安全政策道路,并引发了朝鲜核问题。目前朝鲜的核试验与朝韩关系的紧张状态,使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骤然紧张。从发展利益的角度来看,朝鲜极端强硬的安全政策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相关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对朝政策与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