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庞学臣 《世纪桥》2002,(1):29-30
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底入世了。然而,中国是在政策、制度、观念等几个方面都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加入WTO的,它给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管理等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带来的困难与冲击也是多方面的。分析WTO的政策与法律系统与我国现  相似文献   

2.
WTO协定的现代法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宇 《求实》2003,1(4):55-58
WTO协定是经济全球化和当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是全体成员不同的法律文化和制度不断碰撞和交融的整合体。它反映了法律全球化 ,代表了现代先进法治理念。其性质是现代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 ,目的是通过WTO这一新型有效的国际贸易管理体制 ,约束各成员政府的贸易政策 ,以保障贸易自由的权利 ,维护贸易的平衡秩序 ,并以正当的程序确保WTO协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文化是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独立存在的.文化系统是与社会系统平行的一个系统,并且依此与社会以及政治、经济、技术等等发生关系和互动.但是,文化系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众多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实际上存在着两大文化系统.一种是简单的文化系统,一种是复杂的文化系统.这两大文化系统基本上是对立的,前者倾向于传统文化,后者则近似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职业文化,作为一种职业活动规则与意义的系统,必然不同于传统职业文化.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充分继承中国传统职业文化中的优质因素,分析中国现代职业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有联系有区别,法治文化以法律文化为基础,是一种现代理性的法律文化,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落实法治措施,这将在制度层面、机构和平台、观念和理念、活动和行为等四个层面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国历史上比较缺乏民主法治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法治实践中培育和强化人们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一槌定音,使中国在政治上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外经贸部于12月10日午夜前夕网上公布了中国加入WTO文件的英文本,次日,中国即从法律上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变化。本文探讨加入世贸组织(WTO)对我国的新闻业,尤其是报业的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提出一些对策性的建议。一、传媒和资本互相呼应 1.巨额资本进入若干报纸 2001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年内加入WTO已成定局的态势下,各大媒体竞相对WTO进行了连篇累牍的介绍,一时关于WTO的文章如汗牛充栋。但是,极少有人将入世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相联系。加入WTO并非单纯的市场开放和贸易问题,而是一种全方位接触与碰撞,将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担负着建设现代化中国  相似文献   

8.
政治方式和法律方式是世界贸易体制的两种主要管辖形式.战后GATT/WTO体制的发展演变,总体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的法律化趋势.然而,法律方式与政治方式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的关系.因此,世界贸易体制的法律化具有一定的限度.在涉及具体贸易利益的实体性规则领域,政治方式将可能继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不涉及具体贸易利益的程序性规则领域,法律方式则可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9.
<正>"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关于法律信仰这一命题的阐释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学界议论的焦点。由此,本文试图从法律信仰的内涵与普遍法律信仰的确立、法律信仰建设与法治发展的关系的角度为长期以来围绕法律信仰的种种阐释做一次系统辨析,探讨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如何建立一种普遍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0.
钟丽娟 《理论学刊》2008,19(5):94-96
法律信仰具有层级性.以文本形式表现的形而下的制定法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被信任而非信仰.对于缺失自然法传统的中国社会而言,能够被信仰的只能是一种理想中的法律或正义.信仰法律必然遵守法律,但遵守法律未必信仰法律.苏格拉底用生命捍卫了对法律的尊重,但苏格拉底之死确立的仅仅是公民遵守法律而非信仰法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