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是邓小平革命生涯的重要时期,后来邓小平诸多经济思想早在这一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他在工农业生产、减租减息、统一累进税、减轻农民负担、商业贸易、货币金融、经济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经济建设的思想脉络,为根据地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战胜经济困难,发展社会生产,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同时也为他新中国成立后思考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实践基础,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华北根据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直接窒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的社会稳定。在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救灾办法,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在军民一致努力下,根据地度过了抗日战争年代最困难的时期。不仅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也积极配合了当时正在进行的全党整风运动。在邓小平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不仅积累起了丰富的抗灾救灾经验,也使根据地成为“另一个新世界”,创造出了中国救荒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要把旅游业当成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要把旅游业当作经济产业来办、旅游业发展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要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旅游经济规律等方面.正确认识邓小平同志的旅游经济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抗战相持阶段,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开展大生产运动,调整土地、劳动、税收等政策和各阶级各阶层利益关系,厉行节约,精兵简政,不仅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且为抗战胜利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抗战时期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仓林忠 《世纪桥》2008,(12):3-4
抗战相持阶段,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开展大生产运动,调整土地、劳动、税收等政策和各阶级各阶层利益关系,厉行节约,精兵简政,不仅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且为抗战胜利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抗战时期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俞良早 《理论学刊》2006,2(10):19-22
毛泽东提出,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有利于克服经济困难和保证供给,有利于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可以使共产党人学习经营经济事业的经验。他既重视发展公营经济,又重视发展私营经济。他提出了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如实行团结大多数人的政策和路线,实行正确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加强经济管理,重视发展自然科学等等。  相似文献   

7.
抗战相持阶段,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开展大生产运动,调整土地、劳动、税收等政策和各阶级各阶层利益关系,厉行节约,精兵简政,不仅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且为抗战胜利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抗战时期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围绕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提出的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坚持"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的紧密结合,体现"中国特色"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关键所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强化精神支柱;加强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等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和实践,尤其是抗日根据地时期把发展生产与保障社会公平有机结合的社会建设措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经验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当前的社会生产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娜 《湘潮》2015,(2):1-2,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成功尝试。邓小平在具体领导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抗日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并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重要的基础,也为建国后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邓小平还实际领导建设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邓小平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和思想对中国解放后的政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坚持发展观点,主张在思想理论上、社会体制上、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他的创新思想和实践主要体现在:反对思想僵化,强调必须解放思想;主张对马列主义既坚持又发展:反对因循传统观念和照抄照搬外国模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勇于指导和促进我国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重视研究新情况和采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揭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理论条件和素质条件 ,揭示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认为应该高度重视物质利益问题。人民至上是邓小平物质利益思想的显著特点。兼顾与服从的统一是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邓小平指出 ,大力发展生产力 ,搞好经济建设是人民群众摆脱贫穷 ,获取物质利益的根本手段。“先富———后富———共富”是人民群众获取物质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将人的发展问题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中,使其蕴含了深刻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邓小平所提出并反复强调的“没有十全十美方针”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针对新的实际,以没有“十全十美方针”的思想原则来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来制定和实践一系列重大决策,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来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两个大局"是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区域轮动发展和阶段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发展观形象而又简略的概括."五个统筹"则是对"两个大局"的具体化,是对经济、社会、环境和贫穷挑战的应对.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是对"两个大局"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推进政治发展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邓小平在对西方政治发展一元价值取向模式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多元价值取向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发展价值取向思想,研究其政治发展价值取向思想对于加深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中国的农业问题,他对我国20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形成了完整的农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邓小平就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其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观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相适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兼顾,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世人公认,和平发展、科学发展、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得益于成功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而其理论支撑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的大船载动中国经济由困境驶向辉煌的彼岸。始掌这条大船的舵手就是邓小平,他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本文立意即在重点梳理邓小平生涯中与该思想形成有关的经历,擦亮这些重要年轮节点上金碑般的路标,以求对走更新的探索道路有所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