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环节,对教师能力发展和学校改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评教有教师、学生、课程及评价管理等4个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要提高高校学生评教的科学性、客观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工会成人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测评指标设计程序的探讨赵子江一、问题的提出工会成人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测评工作,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测评指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将教学评估工作引向深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因此,体育课教学质量测评指标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运用360度绩效技术进行高校专业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把学生评教、同事评教与自己感知评价联系在一起。教务管理部门通过评价以一对一的方式反馈给专业老师评价结果,专业教师通过评价的差距反馈来调整自我行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等院校"学评教"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评教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层面,是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反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目前学评教已经成为大部分高校监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学评估不仅是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强化高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评估工作也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估机构单一、政府过分参与等。  相似文献   

6.
教育成效是高校发展核心工作之一。具有主观性的教育评估,是基于客观教学过程,对教育成效的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针对目前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以中美高校评估的具体操作为实例,转变理念,从建立课程评估,建立多维度、动态教学评估体系,测评指标要具体明确等方面,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评估成效。  相似文献   

7.
网络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对教师在提供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努力钻研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还应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促成网络辅助教学这一新模式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网络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它所具有的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高校德育工作要主动与网络结合,既可以实现工作方式的现代化,又可以实现其观念和内容上的现代化。要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英语语言学课程为代表的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专业课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的矛盾性、教材选用缺乏因材施教性、先进教学理念的缺失性及多媒体使用误区的普遍性等问题。针对地方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现状,尝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建设完善省级精品课为依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提出建构新型语言学教学模式的构想,以期能改善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网络育人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网络育人平台是一个包括育人主体、育人介体和育人环体在内的复杂系统,可以使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受到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构建网络育人协同机制,形成高校网络育人的"合力"。以育人主体、育人介体、育人环体的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育人主体力量,融合育人媒介平台,调和育人多重环境,打造高校网络育人专业队伍,联通高校网络育人的丰富资源,创设高校网络育人的文化氛围,构建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文献信息、逐年编纂并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由于年鉴的性质和功能,年鉴大多为条目体,决定其条目的文体及文风.条目的记述文体与其它相近文体不同,而准确、简洁、质朴应为条目文风的要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究其原因,同我国安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直接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就必须推动安全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重视审视平等、公平概念 ,表达了作者的看法 ,同时也提出了实现公平 ,获得效率走向平等理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Despite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religiosity in youth development and health behavior,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se associations in sexual minority youth. Participants (n = 11,699) who were adolescents (wave 1) and young adults (wave 3) in the Add Health survey were used to examine proximal and distal religiosity by sexual identity group and to test group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ons between religiosity and alcohol use. Sexual minorities were less likely than heterosexuals to report a current religious affiliation. In young adulthood, heterosexual female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distal and proximal religiosity than heterosexual males and sexual minority young adults. From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 religiosity in all three sexual identity groups (heterosexual, bisexual, gay/lesbian) significantly declined, with the largest effects found for the sexual minority groups. Distal and proximal religiosit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ess alcohol use and less binge drinking among heterosexuals, but not among sexual minorities. Future studies of sexual minority youth and their religious contexts are suggested.
Sharon Scales RostoskyEmai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