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正式群体的属性,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正式群体,一般地具有和社会制度非对抗性的属性。企业内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构成了劳动群体人际关系的总和。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正式群体首先是为了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社会主义企业的正式群体需要非正式群体积极地补充自己的不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正式群体,大多数不具有与制度本身对抗性的属  相似文献   

2.
部队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它的存在对青年干部战士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举止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部队青年的思想教育,就必须重视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和探讨。一、部队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种类及其特征 (一) 部队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种类 1.按形成的原因分: (1) 利益型。靠利益维系而自然形成。如为了生产盈利或者盗窃分赃结合在一起。 (2) 情感型。如,同事之间、同行之间保持友谊、忠诚、信任,出现感情上的吸引  相似文献   

3.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正式组织中的一些成员,在共同工作或业余交住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兴趣、志向,而形成的一种无形团体(并不是指非法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存在于每个正式组织中的普遍现象。以往在领导工作中,我们多重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而忽视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甚至否认它的客观存在。社会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正式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一个  相似文献   

4.
徐彬 《学理论》2012,(11):203-204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离不开各种群体,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群体心理的功能,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相应的具体措施如下:利用班集体等正式群体,发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导力量;正确利用非正式群体,积极引导,合理利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国有企业内部非正式群体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正式群体,在社会中普遍存在.本文以笔者最熟悉的国有企业这一正规组织为特例,对其内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各类非正式群体作实证研究,探讨群体类型的形成及其特征,并提出"功能边界"概念,以分析群体的双重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转型期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E·Mayo)最早将工作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重点是说明和研究工作群体内的非正式群体。我国关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较为宽泛。本文考察和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非正式群体”,一是将超出梅约的研究范围,二是把“非正式群体”概念拓展至“一群人”(“agroup”)。一、社会发展速率与非正式群体的演化在一般情况下,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其发展速率高于非转型社会,社会重组和社会分化也快于非转型社会。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跨越式”发展的特征表明,中国社会变迁进…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群众体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群体现象。本文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介入非正式群体的机会、条件和动机迅猛增加,非正式群体对成员又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因而,当一部分非正式群体的规范带有种种消极倾向时,便会使成员在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上产生偏差与混乱,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为此,本文呼吁加强对当前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一些大中企业里,陆续出现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非正式群体。本文根据在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包括理、工、医、文诸科)中的随机抽样调查,试做些初步分析。 (一) 非正式群体产生的主观原因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自发群体的欲望较强(见表一)。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是赞同和希望组成群体的。调查表明,导致青年知识分子趋向群体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就和挫折感。绝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进入企业后,自我实现的欲望很强,期望能尽快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发挥作用。但客观上的各种原因,使他们中的  相似文献   

9.
王亮 《学理论》2015,(6):58-61
非洲裔群体在广州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总体来说比较单一、脆弱,其中,来自政府层面的正式社会支持比较缺乏,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依赖性强且依赖的广度十分广,并因此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封闭化的群体。需要在非洲裔群体的支持网络的重建中,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民间组织,社区等多元治理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益民  张力凡 《学理论》2013,(15):335-336,35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有客观的必然性,加强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要科学地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根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对其进行区别管理;注意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论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功能及教育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者梅奥教授(E·Mayo)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1924-1932)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的。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如中小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以及其他三五成群的小团体、小团伙等。而学校中存在的学生少先队组织、学生会、班组、班委会、团支部等则不属于非正式群体,而是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学和心理学对群体心理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政治学理论的建构大多忽视了群体作为社会基本结构的事实,心理学学科也呈现出个体化的明显特征.随着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群体生活或人们的群体性存在已然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群体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必不可少.在现实政治中,处于政治与社会体系中的群体不仅是重要的政治与社会主体,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现代社会以群体为基础的社会现象的大量存在和发展,使得任何社会都无法承受忽视群体心理的风险.政治心理学领域中常见的群体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些特定群体如移民(包括国内移民)、少数民族等,以及某些社会运动和群体行动.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暂时性群体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或是政治行为最为活跃的群体,并因与大量群体性事件的突然爆发有关而尤其值得关注.当政治心理学将关注的焦点转向群体心理时,政治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资源意义和价值也更为突出了.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青年偶集群体及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偶集群体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涌现出来了。青年偶集群行为问题愈来愈严重地困扰着整个社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青年偶集群体的定义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种。以群体的规范程度为标准,它可以分为三种:青年正式群体、青年非正式群体和青年偶集群体。这三种群体既有区别,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谓青年偶集群休是指由于某一“重大”事件或者社会问题,激发了青年的“兴趣”,在他们心中产生了特殊反应,因而自动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松散的、暂时的青年群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4)
随着国家对口援疆战略的实施,教育领域针对援疆战略加快了新疆籍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内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他们极易自发形成非正式群体,有着独特的交往方式,依靠自己形成的群体规范进行群体的管理与发展。针对非正式群体的行为特点,内地高校应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与管理,利用其积极作用抵消其消极作用,保障新疆籍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行政组织的制度调适是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文章构建了分析城市基层行政组织制度调适逻辑的“主体需求—制度结构”框架,并结合深圳市Y街道的实践进行阐释。制度调适的动力来源于主体需求的存在,因此基层制度调适的起点就在于准确识别治理主体各自的需求。在街道范围内,上级党委和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社区居民是参与基层治理的三类主体,分别产生了政治需求、社会需求及自治需求。政治需求涉及基层党建创新和治理任务达标,社会需求涵盖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和承担社会责任,自治需求则表现为居民的自治呼声。每类需求经由不同的渠道传递到街道层面,推动街道以不同的制度类型加以回应,而制度类型是通过制度结构进行区分的。制度结构的不同体现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差异化组合。政治需求、社会需求和自治需求分别通过正式制度占主导的命令指导型制度、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协同的支持引导型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占主导的协商互动型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王子强  林艳 《学理论》2009,(23):177-178
目前研究发现,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给班集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因而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以认识和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上,着重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并进而阐述了如何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以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不仅仅是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同时还是职工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他们种种社会需要得以满足的场地,也是他们个人爱好、兴趣、气质、性格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地方,是他们人生价值具体实现的主要环境。总之,职工除了能在企业内领取工资,得到福利待遇,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外,他们的各种心理需求,如“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个人成就”等最高层次的需要,都主要通过企业得到满足。这就构成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规定为:企业内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19.
乡村混混与村落、市场和国家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社会现象,构成我们深化理解乡村社会性质和乡村治理基础的新视阈。一方面,乡村性质决定了混混群体在与村落、市场和国家三者的互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行为逻辑和生命轨迹。另一方面,乡村混混等农村灰色势力又构成了乡村治理的非正式的基础,影响乡村治理的诸多层面,从而构成了乡村治理的非正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从众心理表现形式多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产生正面的影响,也起负面的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的几点措施如下:大力发展优秀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熏陶;加强大学生班级和宿舍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中的"传""帮""带"工作;要充分发挥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激发大学生积极从众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