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侵犯环境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途径,备受专家学者评议。撰写的多数文章都着墨于原告资格的确定和制度构建等方面,鲜有明析其内涵、特征以及功能追求等问题。本文认为,谈及制度构建必须以明确的概念认知为基础。本文旨在探求环境公益诉讼的初始问题,以为后续研究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系列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新型诉讼的出现,民事公益诉讼也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规定。本文从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必要性、须克服的障碍以及具体程序的构建四个方面对民事公益诉讼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我国尽快建立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是为保护公共利益而进行的诉讼。法治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急需建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需在诉讼范围、诉讼主体资格、诉讼前置程序、举证责任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章舒炜 《法制与社会》2011,(22):145-145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民事诉讼已经不仅仅限于私人之间,很多涉及公共利益的纠纷亟待解决。公益诉讼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但是谁有权提起公益诉讼,是否赋予其正当当事人资格,在现今的法律制度框架内依然是模糊不清的,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知识产权权利本身公益性与私益性辨证统一的特征,以及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具体表现,使得知识产权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时有发生.这有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迫切的现实需求,但是,又面临着传统诉讼的制度障碍.因此,需要审视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律保障人权,而公益诉讼制度则为社会公益保护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途径。时下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景象,利益标准复杂化,权利意识日渐增强,公益诉讼呼啸而出。这种诉讼某种意义上是对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诉讼的超越和挑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民通过诉讼直接对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在我国法律界和司法界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部门法。但与经济立法快速发展形成极大反差的是,经济法作为实体法,至今仍没有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本文指出没有相应的程序法去充分的体现实体法的精神,那么这一实体法律法规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实施,不利于我国法制的健全。  相似文献   

8.
民事公益诉讼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玉超 《法学》2007,(6):99-106
公益诉讼是一种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然而,在我国至今尚且没有公益诉讼的立法。随着社会各方的发展,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建立通过诉讼对公共利益进行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诉讼制度与模式,通过分析与比较这些制度的共性与差异、优点与不足,对于建构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刘友华 《知识产权》2007,17(2):17-23
以知识产权领域内的五教授为提起人提出的“DVD”专利权无效公益诉讼,表明在我国知识产权被滥用、公共利益受侵害并非特例,亟需规制。而目前我国现有诉讼程序无法保证有效地予以救济。知识产权中存在具体而现实的公共利益,当其受到侵害时利用传统三大诉讼程序进行救济存在障碍,借助公益诉讼机制进行保护无疑是可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之理论问题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史长青 《行政与法》2004,(1):115-117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颇大,主要争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检察机关是否拥有诉权,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会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干预,是否会造成诉讼结构失衡,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如何界定等等。笔者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别予以解析:首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拥有诉权;其次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仅限于公益目的,并不影响当事人处分权行使;最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在妥善处理好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的地位后并不影响诉讼结构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陈冬 《政法论丛》2021,(2):129-139
当前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立法及实践凸显,其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关系并未厘清.两者存在诉讼对象的交织融合;两者界分的关键在于公共利益属性的差异;因利益或权益享有者类似,原告资格范围类似,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应明确检察机关的起诉资格;利益特性导致救济模式上都遵循损害预防的原则,都是适用预防性公益诉讼的典型;核心利...  相似文献   

12.
卢成仁 《河北法学》2012,30(9):195-197
民行检察介入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是检察机关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民行检察监督的触角从诉后抗诉监督向诉前公诉监督延伸.民行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相关制度设计等枝干和末梢应发端于坚实的法理根基.从民诉法修正案出发,深入探讨我国检察权的特殊本质,破除理论瓶颈,确立民行检察介入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是法学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全国检察机关不断探索的重要工作模式。加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对完善我国的民事行政诉讼制度意义重大,对拓宽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涵盖面、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借检察制度改革之际,认真反思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所面临的理论、实践问题,构建合理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赵伟佳 《法制与社会》2012,(28):120-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利益与人民生活日益密切相关.但许多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如环境污染、国有资产流失触目惊心.由于体制、机制、法律不完善,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在国有资产受损后没有主张权利,得不到法律救济、保护.因此,推行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以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形式或以原告身份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代表国家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者进行法律监督,督促其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比较行政法学研究的深入、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实践中一些明显带有公益诉讼的典型行政案件的发射国内,行政公益诉讼问题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经济违法现象,其侵害对象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公众,而公众基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提起诉讼,再适用传统诉讼模式已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建立经济公益诉讼这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来适应经济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尚未建立,但纳税人因为政府机关不合理用税行为而提起的公益诉讼,对于监督政府财政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却十分有效。本文指出通过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可以有效弥补纳税人权利体系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北方法学》2018,(6):117-124
民事公益诉讼是近年来民事诉讼发展的新生有益制度,在公共利益受损但缺少救济机会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犯罪必然侵犯公共利益的特性,可否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成为了新生问题。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诉讼在针对抽象公共利益救济上的制度设计具有重叠、竞合关系,且人民检察院针对具体、特定的国家、集体财产利益受侵害而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已经能够救济具体公共利益受到的损害,故而实无必要设置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以免导致制度剩余和不相容的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19.
周英俊 《法制与社会》2011,(19):130-130,132
在社会分工朝着更加精细化的趋势下、在我们倡导多元化社会主体特别是私的社会元素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法治建设进程中来的时候,有人倡导从法律上赋予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以绝对的优先诉权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既考虑到现实国情又兼顾到法治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从而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具有长远效益的环境公益诉讼诉权分配模式,这又是一个需要通过充分的司法实践和广泛的学术争鸣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效琴 《行政与法》2008,7(2):77-79
传统的行政诉讼只允许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提起诉讼。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消极的不作为危及社会公共利益时。有关的社会主体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由个体利益所构成,若对受损的公共利益没有人去关注。那么,个体的利益受到威胁自然难免,而更重要的是等于对行政机关的这种违法行为坐视不管,放任自流。通过构建行政公益诉讼。赋予相关的社会主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既解决了公共利益受损的问题,又监督了行政机关行政权力行使的合法与否的问题,在目前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