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俊意同志的《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一文(《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4期,以下简称《尤文》)强调了法的阶级性,有些论点笔者是同意的,但在下述一点上却不能苟同:“法所调整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来说,它在调节阶级关系中会不体现阶级性,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观点,在今天已很少见了。只要尊重客观实际,人们就不难看出把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全部归结为阶级关系这一观点是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正> 从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天赋人权”口号以来,人权概念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权问题纯属是国内法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国民是自己的内政,同国际法毫无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人民深受侵略战争的苦难,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与自由,因此在战后,特别是联合国建立后,对保护人权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缔结了许多关  相似文献   

3.
物权效力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建远 《法学杂志》2003,24(4):16-17
对于物权的效力,可以归结为优先效力和物上请求权两种,也可以归结为四种,即再加上物权的排他效力和物权的追及效力。这主要取决于对每种效力的界定和如何分配其功能。物权的优先效力是客观存在,并且简明、形象,否定它的理由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司法中的主题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主题词指称的是法律要求的、典型的社会事实 ,它与社会事实之间是词与物的关系。在司法中 ,法律关注的是指称行为性质的主题词 ,而不是具体行为的细枝末节。法律主题词把现实生活中有鲜明个性的行为归结为同一种抽象行为 ,它虽然是人为创造的 ,但有重构社会生活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对法西斯主义统治的反思和对人权的追求。在日本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宪法学派:抵抗主义法学派。该学派同其他法学流派相比,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它是实践和理论的高度结合。抵抗主义法学派既是一种法学思潮运动,也是一种法律实践运动。抵抗主义运动虽然以宪法修订为直接缘起,但运动所涉及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宪法之内容,其在法学方面的影响是深远  相似文献   

6.
陈根发 《北方法学》2009,3(6):14-20
明治维新前夕就传入日本的天赋人权思想,并没有在明治宪法中得到体现。其后,日本的人权意识又经历了大正民主运动的脉动和法西斯主义的蹂躏,直到新宪法公布后,才真正开始“基本人权”的构建。但是由于社会转型的不彻底等原因,它并没有能够形成系统的思想,也没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它虽然仍然受到保守的社会体制的压制,但在市民运动的推动下,终于出现了改善的契机以及追求“新的人权”的诉讼。  相似文献   

7.
<正> (一) 前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了一个历史新阶段。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和第三世界的兴起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民主思想也因法西斯主义的崩溃而得到一时的兴盛。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8.
吴泽勇 《现代法学》2006,28(2):139-149
《刑事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本是为了回应守旧大臣的批评,适应当时改革的即时之需。为此,它被定位为一部暂行章程,这导致了它简单、务实的立法风格。不过,与这种风格不协调的是,立法者又显然试图将一些时人并不熟悉的制度引入中国。《刑事民事诉讼裁判等项法律》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刑事民事诉讼法》的起草过程提供了线索。根据现有史料,不足以断定伍廷芳就是《刑事民事诉讼法》的起草人;督抚对该草案的批评,也不能简单归结为“礼教派攻击法理派”。这次立法最终以一种“不了了之”的方式终止,但是,作为法典编纂的一个失败案例,它却给后人以长久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法定代表人法定性的起源、生成与演变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回顾,揭示了该制度法定性不断弱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弗里德曼法律变化四分类学说来分析,法定代表人制度是法律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果,其法定性弱化的动因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法律内因变化,也不能完全由社会外因所引致。为继续完善该制度,法律应回归代表人机制的本源,确保法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尊重商业惯例的内在品性并且遵循该品性来修正法定代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孟宪平 《行政与法》2007,3(12):46-48
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集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针,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实际工作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的实践尺度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既反对认识不足,又反对宣传过头;既不能离开物质条件,又反对唯物质条件;既承认具体利益的差异,又强调共同的价值观;既要重视个人利益,又要反对个人利益至上;既要持之以恒,又要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产权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是知识产权滥用问题,许多学者将问题的症结归结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落后。形成这样的结论的前提就是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垄断,只有反垄断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为这种前提是错误的,垄断有其特有的定义和构成要件,不能用等号将知识产权与垄断简单的连接起来。文中在反思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寻求了解决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欧洲人权公约》与欧洲人权机构万鄂湘,陈建德一欧洲是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发源地,但在这块土地上先后爆发过残酷践踏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自由的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大规模地侵犯人权,使得饱经战乱的欧洲开始认识到,仅仅依...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政府在与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创建了自己的法庭、监狱等专政机器,并从人民民主主义的革命立场出发,坚决铲除封建专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旧监狱制度,逐步建立起以感化教育和劳动改造为宗旨的新型监狱——劳动感化院。革命根据地劳动感化院的建立,是我国监狱史上一次最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吴天昊 《法学》2012,(12):62-68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在制度设计背景、历史传统、权力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不应从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角度解读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并将其归结为一种权利。港澳居民所享有的权利与自由和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划上等号。应当明确,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性质属于权力而非权利,否则将扭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混淆特别行政区权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法为何物     
法为何物赵志刚随着普法的深入,中国的百姓已学会熟练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人们的权利意识大大增强。一元钱官司、为半亩地的争议上法庭的事也不再是新闻。这种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纠纷的方式说明在我国法制观念正深入人心,以法治国的群众心理基础也逐渐形成。但与...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领域中批判理论的特质、缺陷及其实践性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与实证研究相比,批判理论与公共行政实践的联系相对较弱。因此,论文试图探寻批判理论与公共行政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论文将批判理论的特质归结为拒斥决定论、否定主流意识形态与挑战现实,并分析了它与实践脱节的重要缺陷及其根源,进而指出:要使批判理论得以复苏,关键是关注和引入"参与式研究"、"批判辩护"之类的实践观,从而使其更适合于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7.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远充满诱惑力的课题。任何想在更深、更高层次研究法律并探究其最终基础的人,都不能不涉足道德领域。而在法律体系中,刑法也许是与道德联系最紧密的部门之一。它对所有犯罪行为的禁止与制裁都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归结为对特定道德目标的追求。比如,刑法中最邪恶的犯罪谋杀,恐怕是最大的不道德。处罚一些所  相似文献   

18.
“事实婚姻”这个称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甚至还在某些文章、著作乃至教材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肯定”.这种现象出现在新婚姻法已颁布施行多年,且法制建设逐步走向完备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令人费解的.笔者试图从人们的习惯理解和有关论著出发,把“事实婚姻”归结为“单纯依据事实而成立的婚姻”,或曰“非法律婚姻”.如果这个理解没有偏离真实的话,那将不得不明确地指出,所谓“事实婚姻”是根本不能存在的,它不是婚姻而只能是非法同居.这是因为:首先,没有一个统治阶级能容忍漠视法律的现  相似文献   

19.
在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中,中心论题是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这个秩序又被归结为自生自发秩序,而自生自发秩序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由、竞争和规则,其基本含义就是在一般性规则之下通过社会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以推进社会秩序的演化。其中,自由是核心,竞争和规则都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因而三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等同的,共同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同时,哈耶克强调的竞争是基于自由市场的竞争,规则则是基于一般契约的法律,哈耶克毕生都在阐发市场竞争和抽象法律这两个基本机制是如何保障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不断扩展的,因此,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研究体系又可形象地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为我们理解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以及探究社会秩序的扩展基础等问题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质疑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行政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国家与土地使用权人之间签订的就国家将国土资源的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向国家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协议。它是实现土地“出让”这一行为的法律工具。关于该类合同的性质,行政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行政法学界认为该类合同是行政合同,而民法学界则认为它是民事合同。笔者认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属于民事合同,将其归结为行政合同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