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构现代国家,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议题。辛亥革命把中国拉出了帝制王朝的循环轨道,引入了宪政共和的探索之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成为建构现代中国的伟大开端。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巩固新生政权、捍卫民主共和,其原因就在于,以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弱势行动集团,其阶级基础的狭隘、组织结构的涣散和政治资源的薄弱,决定了其无法也无力在专制传统根深蒂固、专制势力盘根错节的近代中国完成"民族-民主"国家建构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2.
肖飞  申群喜 《湖湘论坛》2005,18(3):29-30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博采中西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创立“三民主义”学说,极力追求民主政治,精心设计了以“五权宪法”为核心的民主共和宪政体制图式,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现代化思想主张,并着手进行一系列宪政体制创新的尝试,为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政治现代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较大的社会和政体转型,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历史教训,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了晚清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国民党的军阀独裁制度使中国进入人民共和国时代。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清政府抑或国民党政府都曾进行过一次宪政改革即20世纪初晚清宪政与40年代国民党宪政,他们都希望以此缓和矛盾稳固统治,但最后又都毁灭于他们自己所发动的改革。本文拟对这两次宪政改革的背景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影响意义进行对比,以找出在整个中国政治现代…  相似文献   

4.
刘云静  彭顺勇 《求索》2012,(3):252-253
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湖南自治运动"是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民主宪政运动之合力的结果,是两派变革社会、实现政治主张的历史必然选择。"湖南自治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的关系看似无奇,实则密切:一定程度上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人才基础;辛亥革命后,这场运动又在其推动下经历了发展、高潮,又迅速走向消亡。"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是清末民初各派政治军事力量博弈的结果,是对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追求民主宪政的承重打击,也暴露出运动自身的诸多历史局限。反思中国民主宪政发展路径中的这段重要历史,我们或可发现,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自治运动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的民主宪政只有在维护中央权威,提升大多数公民政治素质,具备足够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百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把封建君主政体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建立了顺应世界潮流的民主共和之国。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涵有发人深思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予以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杜耀云 《春秋》2011,(5):40-45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发动的一场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创建民主共和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至今百年的历史表明,由这场革命所开启的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由此,一切"复辟"、"独裁"、"专制"势力,在不可逆转的社会大变迁中,只是同近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残余之物"。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是由此开始,而山...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即将来临,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对于现代中国的民主、法治、宪政道路究竟有何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探问,足以反思现实、启示未来。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始自救亡图存、师法西方宪政而求自强的需要。依此精神脉络,此后一百年间,以改造社会为使命的革命此起彼伏,立宪文本更迭不断。在  相似文献   

8.
百年前在中华大地爆发的辛亥革命,震惊世界,撬动历史。顽固了两千多年的皇权帝制就此被颠覆,民主共和的理想虽屡经波折,却从此汇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当代中国的诸多巨变和演进,正是发端自那个大变局时代。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抵达历史真相的追忆自然必不可少。在本期策划中,既有追溯辛亥革命重大事件、关键人物的宏大叙事,又有以清廷财政窘境和隆裕皇太后个体命运为视角的另类观察。本刊试图为读者朋友提供多角度的历史记忆,重温百年前的风云变幻。当然,纪念不应仅仅局限于回忆,更需要挖掘历史遗产中的精神线索。为此,本刊以一向关注的民主、法制、宪政为基点,试图解析辛亥革命的烈火究竟燃出了哪些重要的制度成果及其浮沉成败的命运。本刊试图探讨的另一个话题,则是辛亥革命所留下的思想遗产对当今中国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借鉴意义。本刊期望,从百年辛亥到百年共和,通过这样的追忆和思考,能够超越历史,走向未来,以作为对辛亥革命百年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科学》2011,(5):5-11
由九三学社中央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共同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台湾地区的30多名专家学者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会议主题进行了多视角的研讨。与会的九三学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协研究中心、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孙中山的社会建设思想、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文化遗产、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化现象、反思历史文化观、从辛亥革命看改革与革命、辛亥革命与政治发展、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辛亥革命的上海因素、辛亥革命的史料研究、近代中国人对民主共和的理解、辛亥革命前后的内政外交、晚清是否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从辛亥革命谈知识分子的品格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性巨大变迁,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进行政治创新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建立民主政体的探索,形成了“宪政”图式;毛泽东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形成了“人民民主”图式;而邓小平的政治创新,主  相似文献   

11.
<正>The world premiere of Pearl electrifies Lincoln Center with its heartfelt tribute to one of America’s greatest novelists By Corrie Dosh Asmall girl named Pearl runs and skips along the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playing with peasant fishermen, mimicking the graceful movements of village girls,  相似文献   

12.
文明是文化的实体,文化是文明中最根本的东西。文化水平的高低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文化是文明的沃土,文明是文化的结晶。文化中产生文明,而在文明中产生新的文化。没有文化环境就不可能有文明的成果。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标志着各个不同民族的并存。因为,文化的最大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民族。对中国而言,中华文化不是某一单一民族的文化,它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因此,它不需要分层次,更不允许划等级。必须承认,文化既是民族的生存方式,也是不同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正>Homegrown navigation system is improving and going global For smartphone users,finding a nearby restaurant,grabbing a taxi blocks away,and getting directions to a destination are all habitual processes,yet it is a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y providing location positioning services,that makes all this happen.Until now,the technology has been dominated by the U.S  相似文献   

14.
Guangzhou is the capital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s developed southeast coastal area. Zhang Guangning, deputy to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Mayor of Guangzhou, told Beijing Review that the goal for Guangzhou's GDP growth in 2009 is 10 percent.  相似文献   

15.
Ready,Aim, Fire     
<正>Local conferences set their sights on new targets for development Since January 7,provincial regions and cities in China have started holding annual conferences of law makers and political advisers.By February 5,28 out of the 31 provincial regions had concluded two sessions of local people’s congresses and committees  相似文献   

16.
<正>Chinese Finance Minister Lou Jiwei signs the agreement for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in Beijing on June 29.Representatives of the 57 prospective AIIB founding countries signed the agreement at the ceremony.The signing wrapped up six months of negotiations and paved the way for establishing the Beijing-  相似文献   

17.
Yoga,Pray, Love     
<正>Former ELLE editor forgoes the high life in quest of enlightenment following a journey to India If you have seen the movie Eat,Pray,Love,you must remember Liz Gilbert,a writer and the movie’s main character who gives up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arts a totally new life in her 30s.In today’s material world,how many people would possess the courage to do this for real?Well,51-year-old Yin Yan for one.In 2003,Yin was editor in chief of ELLE  相似文献   

18.
EMBER Swift seems to be a walking collection of improbabilities and contradictions, which probably means she blends seamlessly into modern China. She is a white, foreign female singing original lyric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相似文献   

19.
Yard,Net,Table     
<正>E-commerce is the key to boosting slow produce sales Apples,pears and peaches color the landscape of Qianxian County in northwest China’s Shaanxi Province.However,since last winter,pear sales have fallen.In the county’s Yanghong Town alone,millions of kilograms of pears await buyers.  相似文献   

20.
<正>First policy document of the year continues pursui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reform Liandaowan,shaped like the curved blade of a sickle,is China’s corn belt.It stretches from the northeast to northwest, then extends to the southwest with most of the area lying in semi-arid and se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