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统治和奴役着人自身,因此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野中的重要部分。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从自己的理论出发对科技异化问题进行批判,并试图探究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深层根源。在今天,这些理论仍然为我们清醒地认识科技作用的复杂性,重新确立人与科技之间的正确关系,指导人们从根源处解决科技负面效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帮助人们走出由科技异化造成的生存困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对象化的知识力量,也是商品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驱使异化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并加深了人类的异化。科技异化是科技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它存在于技术价值负向实现的一切过程、结果和状态之中。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异化表现出不同形态,人的对象化能力不断加强,人的异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只有人得到全面发展,科学技术异化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4.
异化消费:异化劳动的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可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过渡,异化劳动成为异化消费的根源。异化消费被认为是对异化劳动中人的不自由的补偿,而消费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自由”补偿。必须扬弃异化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走合乎正义的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的异化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异化产生于人类生存的两歧,只有通过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6.
田惠  程本学 《岭南学刊》2012,(4):113-116
科技具有两重性,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也产生了普遍的异化问题。科技人化是针对科技异化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包括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和人道化三层含义。在我国,科技人化的实现有其现实必要性,这一方面在于科技异化现象的加剧,另一方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科技人化是一条扬弃科技异化的新路,它的实现可以从科学和人文的统一、利益矛盾的协调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等多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人的生存实践为基础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而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为人自身发展历程中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按照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形态划分,当今时代仍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现代的科技文明、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导致了人的存在的异化状态。而当代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则应彰显辩证法内蕴的和谐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8.
科技异化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桂波 《前沿》2005,3(7):212-214
目前,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的同时,科技异化现象随之凸显,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在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中缺乏对伦理价值的重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因此,必须坚持理性与价值、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发展,以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陆军 《传承》2012,(16):54-55
社会转型对人的生存造成全面的影响。人的异化是社会转型对人的负面影响之一,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应当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正确观察、分析人的异化问题,探寻促进人健康、全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梁伟 《前沿》2008,(11):45-48
异化问题是生存于现实中的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文以异化的根源为线索,分析了马克思和卢卡奇对该问题的追问。马克思主要从物质生产说明异化,认为强制性的固定化分工是产生异化的直接原因,私有制使其实现并加深。卢卡奇通过剖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普遍的商品化是物化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梁丽营 《传承》2008,(22):78-79
弗洛姆的异化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异化产生于人类生存的两歧,只有通过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12.
克隆技术远非个体的生命问题,而是与人、人的价值发生密切的联系."雷尔"运动的克隆长生,不只是一个邪教组织的异想天开,再次警示我们当下人的异化主要是技术的异化,使人陷于与自然冲突之中的,正是人自身.  相似文献   

13.
谢秀华 《前沿》2011,(23):78-81
劳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中,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生产管理方式,使劳动过程和成果反过来支配劳动者,劳动丧失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质成为异化的劳动。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变成了生产活动,人的类本质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拥有变成片面的占有。劳动者自我在对象中丧失,导致自身的异化(自我的否定)。消除异化劳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异化,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及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回归劳动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兵 《长白学刊》2002,(6):41-43
当代环境问题的发生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人与自然的两种矛盾冲突形态即化与自然的矛盾、经济与自然的矛盾。深入分析这两种矛盾形态,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如何将环境问题由‘‘外部性”转化为“内在性”问题,二是如何提升人的境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袁静 《新东方》2008,(6):27-30
当代西方,大工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社会、技术、资本、信息、大众传媒等,使人们成了“机械时代的舒舒服服的不自由的奴隶”,人类生存在异化、矛盾和不自由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16.
初探虚拟生存的矛盾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长白学刊》2004,(4):68-69
现代网络信息科学技术使人类生存方式实现了自我突破,虚拟生存使得人在其间的生存具有不同于现实生存的新特点,给人本身带来诸多困惑和难题.探计虚拟生存本质和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保持人类自身主体性和理性精神,不忘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虚拟生存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7.
科技异化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异化形式,它与劳动异化有着内在联系,同时,在产生的根源、阶级特性、方式和主体在其中的地位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劳动异化的特征。探讨科技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区别有利于深入地分析科技异化,也有助于寻求避免和克服科技异化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孙广耀 《前沿》2010,(22):47-50
〈单向度的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的成名之作,它描述了处于技术理性统治和技术异化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被压抑的生活状态,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种种"单面性"弊病和"单向度的人"的压抑生存境遇,剖析了造成技术异化的原因,深入探讨了摒弃技术异化、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表达了对人的个体自由和幸福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思想,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论述的主要层面,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进而提出人的本质存在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私有制条件下就出现了劳动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那里,异化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范畴,更是一种理论的分析模式与思维方法,异化的思维方法成为了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思维方法.从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到对异化消费的批判,这显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针对这些新变化,开展了新维度的社会批判.他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空间,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视野,更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