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政党意识形态就是居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所信奉并推行的反映特定经济形态和政治主体所要求的理论化的思想、价值和信仰等观念体系。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意识形态建构能够为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资源、为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整合性工具和为执政党获得理性权威提供说理性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契合度、增升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团结性、强化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灵活性以及增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可作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喻文德 《桂海论丛》2005,21(2):19-21
科学执政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是党的执政方式的核心;它的哲学实质是科学理性在政治领域中的运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科学理性的要求开展执政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肇忠 《桂海论丛》2010,26(6):27-31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与大多数民众对她的政治认同正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执政地位面临新挑战。通过解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大问题,建立"同意"和"共识"的政治,重振干部队伍的道德形象和公信力,是重构和增强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进而巩固执政地位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4.
黄培  李伟 《理论月刊》2006,(6):64-66
科学地把握执政合法性理论,理性的梳理和阐释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政治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正视执政合法性危机,寻求执政合法化的基础,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党的执政理念统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具有明显的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深刻认识党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符合绝大多数民众根本利益的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最坚固的基础。苏共被抛弃与独联体一些执政党在“颜色革命”中下台的教训应引以为戒。准确掌握党的执政理念应成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为完善的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形式,行使议决和立法职能,树立民主权威;畅通诉求,表达民意;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改进工作;教育民众,锻炼民众的民主能力,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合法性,推动了边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民主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党内情况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理论的灵魂和核心,它提升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应该成为执政党的一种思维习惯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增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又是执政党.从现代政党政治的本质内容、中国政党制度的特殊规定、执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等方面考察,坚持党的政治阶级性是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需要;扩大党的政治包容性又是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权的需要,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整个实践之中.坚持阶级性,扩大包容性,不因包容性否定阶级性,也不因阶级性而排斥包容性,刚柔相济,固本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9.
刘明 《桂海论丛》2013,29(5):38-42
拥有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执政使命的依靠力量,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变动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促进执政目标的达成,就必须努力赢得最广大民众的情感支撑和执政认同,持续不断地拓展和扩大社会基础。而其中的影响或制约要素包涵了多个层级和维度,它们共同交织在一起,纳入到现代政党政治运作的指标体系当中。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要素,对于中国共产党有效实现社会整合、重塑政治权威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55年执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提出和确立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一系列新的执政思想和应对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上的重大进步.它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国在政治生活领域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中央无疑面临着如何加强自身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桂花 《前沿》2011,(20):28-32
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战略和途径在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发展之后,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主要从科学的政治发展观、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繁荣、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日益增强和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坚实、公民政治参与日益扩大、政治文化更加开放与理性、公民文化体系的初步确立、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及法治建设成就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实践取得了令外界称奇的辉煌成就.这些辉煌成就是与其显著的执政绩效分不开的.军事斗争的不断胜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政治进步及意识形态的不断强化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论党的执政能力评价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永宗  钱雄 《前进》2005,(5):24-25
党的执政能力评价机制包括执政成本与执政收益对比的有效机制、民众认同的合法机制和执政资源的生成机制。一、构建执政成本与执政收益对比的有效机制执政成本与执政资源相关联,是执政党为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治运行,实施和实现政治主张而耗费的各种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意识等执政资源的总和。执政资源是保证和巩固执政党占据执政地位,顺利实施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是在长期的革命与执政实践之中形成的集价值观念、思维取向和行为方式于一身的执政导向,具有整合和塑造社会文化、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规范和导向政治行为以及保障和维系社会体制的功能;具有阶级性、传承性、价值性与开放性的共性特征和人民性、民族性、实践性与法制性的个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可以从执政思想文化建设、执政组织文化建设、执政制度文化建设和执政作风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政党政治是当今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民众、政党、公共权力是政党政治的三大构成要素。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是民众利益表达的工具,政党只有获得足够多的民众的支持,才能获得或巩固执政地位。自我革命符合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三者关系的规律,它源于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刀刃向内清除毒瘤毒素;不讳疾忌医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自我提高。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获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巩固了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资源,它为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其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对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就必须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发挥好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主体作用,不断推进人民政协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其执政方式。在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执政方式法制化是一种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规定执政权限、建构执政程序规则等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期,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应高度警惕执政合法性的损耗,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实践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等路径来加强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的相关范畴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概念:环境、执政环境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由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党的自身环境构成。国际国内环境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它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与执政前相比,出现了结构-功能危机.改革开放后,民间组织,在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方面,优势不断显现.两者在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方面存在着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是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理性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