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沈惠 《前沿》2014,(15):28-29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信息公开、透明、迅速,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发挥了制度的优越性,积累了抗震救灾经验,从而赢得了民心,凝聚了民气,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真正加强了执政党和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周清 《岭南学刊》2006,(1):13-16
执政党的社会沟通机制是由沟通主体、沟通渠道、沟通信息、沟通协商四大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沟通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增强执政党的社会应变能力,提高执政党的科学决策能力,提升执政党的政治社会化能力,提高执政党的社会利益整合能力,提高执政党的社会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党内腐败对党群关系危害最深,人民群众最痛恨。只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清除腐败,党才能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充分反映了党以改革创新为主要着力点和根本途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度政治自觉。结合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的实践逻辑分析,这种秉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和革命性精神,因势利导地推进自身建设改革创新的政治自觉,主要体现在党顺应时代所需、历史所趋,把握使命所系、人民所托和洞察问题所在、目标所向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列宁多次强调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认为执政党只有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才能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性质;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对国家的管理;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实践上,列宁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使执政党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措施,包括制定代表人民利益的政策,反对官僚主义,反对领导干部搞特殊化,搞好信访工作和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近、了解群众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拓创新,推进党的理论发展,实现了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重大命题统领党的建设;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谋划了执政党建设战略性的新布局;布置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时代任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形成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逻辑。  相似文献   

7.
《党建研究》2012,(2):53-55
国外许多政党是选举党,人们入党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党赢得选举。西方国家的许多政党基本上是根据选区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在选区内组织俱乐部、组织文娱等服务社会的活动,培养与选民的感情,拉近本党与选民的距离,为本党候选人争取更多的选票。因此,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13,(11):56-56
新加坡是一个实行议会内阁制的国家。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虽然一党长期执政,但是,她面对的却是一个多党存在的环境,并且有反对党的存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必须在5年一次的议会大选中取胜,获得议会的多数席位才能组成政府,继续自己的执政历程。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与执政党的建设之互动关系表现在:执政党的坚强领导,可以促进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理论水平、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对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以深远的影响;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有利于执政党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执政党广大党员认识“党的领导”的内涵、实质,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执政党思想和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设:宏观逻辑与微观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的概念已经提出了一年多的时间,但落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对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理解存在着种种偏误。和谐社会的建设亟需协调利益关系和转换发展模式。和谐社会的建立亟待处理好宏观逻辑向微观机制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模式虽然曾经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党自身的现代化问题,即没有适时地根据现代化的要求改革党的活动模式,找到党联系人民、控制权力的正确方法,最终导致了苏共覆亡.因此,苏共兴亡的最基本经验教训,就是共产党要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在执政理念、党内民主、机制创新等方面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是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的客观依据.执政党和共青团的青年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与青年双向乃至多向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促进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要按照党的科学化要求来推进政党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管理面临到了新的挑战,如组织扩张与控制力的下降、有效管理的成本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发展的瓶颈、对社会整合力的缺失等等。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唯有以党建科学化的要求来推动执政党组织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理念对政党执政具有指导意义。新时代党着眼长期执政,必须建构相关的执政意识和理念,一方面要坚持长期形成的执政意识和理念,并运用于指导执政实践,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提出新的执政意识和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长期执政的意识和理念建构上取得了新进展,今后围绕长期执政仍要不断创新完善执政意识和理念,更好地发挥对执政实践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富国强,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理想。完全可以这样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富民工程。因此,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富国强"的理念。坚持"富民为先",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一步,也是新时期党的富民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孔子提出“中庸”概念是对前代辩证思维的总结和发展。在社会秩序观中,“中庸”要求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赋予其中以道德价值,使社会秩序道德化。相应地,社会秩序的维系也转化为社会个体的道德实践,在具体方法上则以教化为手段,积极预防犯罪,以刑罚作为社会秩序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首先应对其理论逻辑与发展逻辑进行分析..就其理论逻辑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目标体系的四个结构要素。一要理清其结构要素的边界,从科学理论、价值指向和路径选择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概念内涵。二要深入研究四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学习型”是前提、“服务型”是目标、“创新型”是动力,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就其发展逻辑而言,“三型政党”建设应该按照“主题统领一主线推进一方针指导一布局保障”的分析框架进行整体推进,以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管党、强党过程中的一项宝贵经验传统和重要组织制度,是全体党员干部及党组织必须严格贯彻和遵守的政治规矩。《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印发更是为新时代加强党内请示报告制度赋予了新价值、提出了新要求。从探索分析党内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理论逻辑入手,进而梳理在落实党内请示报告工作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探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下,如何有效加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的实践路径,以促进党的领导更加集中统一,以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4年对全国12个城市1786名在职青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当代城市青年的网络接触状况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网络媒介的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远比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介要短,并且网络接触还存在着一定的客观限制,但当代青年对网络媒介的接触程度却与其他媒介的接触程度相当;从网络利用的角度看,在职青年的网络接触表现出以获取信息、了解新闻为主,包括人际交往、游戏娱乐等多种内容;研究还进一步对青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与网络接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别的青年在网络接触频率以及网络应用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制度不是抽象的规则集合,也不是现实的行为堆砌,而是相关制度要素,即"制度规则",与人的实际行为,既在制度范畴内称为"制度行为"的辩证统一。"制度规则"是"制度行为"的理论总结,"制度行为"是"制度规则"的实践经验,两者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完善,不断循环构成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是制度的实践论。制度是矛盾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构成制度的本质,是制度发展的内因动力;利益矛盾解决方法构成制度内容,利益矛盾变化引起制度变迁,这就是制度的矛盾论。制度变迁可以缓慢自发,也可以被快速激发。前者是自发性变迁,后者是强制性变迁。在现代经济学中,强制性制度变迁被纳入"供—求"模型加以研究,国家政府(State)被当作主要的制度供给者。但现实社会中,除国家政府之外,其他阶级、阶层、集团也同样能够成为制度供给的强力主体,提供制度、引领变迁。在现阶段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举足轻重的制度供给者,其制度供给能力的高低,将严重影响中国制度发展建设的总体进程。因此,如何对经济社会的制度需求及时做出反应,结合执政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特点,选择适当的制度缺口,如乡村行政体制断层、非公有企业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及公民社会治理机制失衡等问题加以切入,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制度供给能力,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中国制度发展建设成败命运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