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在提出包容性增长和发展这个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千到1万美元,是社会矛盾凸显期。从我们国家的现实来说,国力在迅速发展,经济在迅速增长,但是贫富不均的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异矛盾也是比较突出,环境问题越来越尖锐,好多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要提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国家安全及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和奠基石。文章论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从“向科学进军”的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衰到兴曲折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切入,论述了立足中国国情确立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进而辨析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和认识的误区,最后提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明确目标、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策体系、组织机构和儿童发展指标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儿童福利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儿童福利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状况;总结了这些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先进经验;从发展历程、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并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促进中国电子政务健康良性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回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民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公众科学技术的素质方面。公众科学技术的素质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竞争力 ,而且影响了国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 ,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不仅提出各种促进本国科学素养发展的措施和行动计划 ,而且还定期进行测量和调查 ,以便及时了解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美国从1972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公众科学素…  相似文献   

7.
陈香兰  张振 《前沿》2011,(8):25-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提出到今天为止,已经实现了从思想方法到工作方法,从思维改造到认识发展、从思想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转换与结合的长期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党之初曾得到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党的组织基础、政策方针和目标思路上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两个转变。相应地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经过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再从内地转向沿海,然后转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几个阶段。本文将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彬 《前沿》2003,(6):124-126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起步晚、发展快、问题多。本文在概述了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 ,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德理 《新东方》2013,(2):31-35
中国现阶段已获经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封闭型社会向日益开放多元的公民社会转型,等等。很显然,这是从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的角度提出的,循此逻辑,这里增加两条:一、从陆地区域发展向陆海统筹发展转型,二、从发展速度向发展质量和发展安全转型。从后两种角度,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建设三沙市,继续完成好后续任务,为中国的和平发展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1.
龚智鸿 《北京观察》2007,(11):46-49
北京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集中的地区。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萌芽于燕赵,奠基于辽金,繁荣于明清",并不断发扬光大。在近千年的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相似文献   

12.
线性发展观在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它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忽视了资源与生态环境对发展的制约,忽视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发展的制约。科学的发展观超越了线性发展观,在一种全球视野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以社会和谐为发展的深层动力。为探寻中国新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持续、和谐地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单纯同一走向分化互动。科学发展观首先肯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分化互动的历史进步性.然后又重点解决两者互动之后出现的社会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达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The paired assistance policy has fuelled Tibet’s development and benefited local residents Tibetan resident Dorjee,63,is pleased with his new home.Last September,he moved into the 200-square-meter prop-erty located in Zhejiang Residential Compound in Nagqu Prefecture,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is August,the area was battered by a heavy torrential rain.Yet his house,along with other new ones in his neighborhood,survived the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追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治国的进程中,发展愿望的表达,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实践的推进,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基础.从发展到科学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的凝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括社会全面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以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肖萍 《理论月刊》2005,(11):107-109
文化既是“人化”,又有“化人”的功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但精神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使人日益走向片面化、物质化。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文化的品质,引导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和谐一致,是我国当前主流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否进步,是否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类需要,是否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客观上存在一个评价尺度。“科学发展观”从生产力、制度、人的发展三个方面建构了符合社会发展本质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体系,使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党坚决反对那些机械僵化地照搬照套马克思主义的“左”的倾向,也有力地驳斥那些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右”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大连干部学刊》2010,26(4):45-47
刘伟(事业单位处级干部培训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突出强调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