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原则上只有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中载明的权利人和义务人才能成为执行主体,执行依据未载明的其他人,则不能称为执行主体。但当法律文书生效并开始执行后,其上载明的义务人可能因某种原因不存在或不履行义务,为避免就同一法律关系重复诉讼,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就有必要将被执行主体的范围扩大到执行依据所指明的当事人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据此,在民事执行制度上就设计了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程序。  相似文献   

2.
随着执行改革的深入和当事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为适应新形势下执行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实现债权人的债权,各地法院对执行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在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对于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维护其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被执行主体的变更与追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执行主体变更和追加的概念从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来看,往往把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统而概之,以致出现了执行中解释不清、论理不明等问题。因此要正确适用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两者的基本概念。被执行主体的变更,狭义的解释是指在执行中生...  相似文献   

4.
在执行裁决权、执行实施权分权行使中,被执行主体的变更与追加。是实行执行裁决权的集中体现。由于我国目前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对被执行主体的变更与追加问题规定不够十分明确,所以有的法官在执行中往往把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统而概之,以致出现了在执行中对二者解释不清、既变更又追加等错误。因此在执行实践中,必须认真理解和掌握其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由来 我们知道,民事上的被执行主体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负有给付义务的主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执行人。被执行主体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从始至终都负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然而由于现实经济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最初由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被执行主体,其所承担的给付义务,因一定情况的发生或存在而需要转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在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过程中 ,在原被执行主体无财产履行债务的情况下 ,可以裁定将原被执行主体的偿付义务转移给另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由其充当执行当事人。这虽然有助于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但在实践中也常常造成损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为此 ,必须明确规定其适用情形 ,同时 ,要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被执行车体的变更和追加,是指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财产执行内容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法律事实,致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执行机构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法裁定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主体,保证申请执行人实现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 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3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及《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第76条至83条均…  相似文献   

8.
被执行主体变更的类型第一,作为被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其财产权概括移转给遗产继承人,应将被执行主体变更为遗产继承人。根据继承法中对遗产的划分,总体包括被继承人遗留的积极遗产与消极遗产。①积极遗产是指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财产和财产权利,②它给继承人带来了财产利益,故称为积极遗产。消极遗产是指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债务,由于它不仅不能给继承人带来财产利益,还会使继承人的财产利益受到减损,所以称为消极遗产。按照继承法的基本原理,继承人不能只继承积极遗产而拒绝消极遗产,必须概括继承,除非放弃继承权而不继承。也…  相似文献   

9.
变更、追加执行主体涉及的类别及其责任界定执行主体的变更、追加涉及权利人(申请执行人)和义务人(被执行人)两大类。权利人的变更一般因继承、赠与、转让及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合并、分立、改制等原因引起。只要变更申请人有取得权利的依据或证明,原权利人或相关权利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法院执行机构在审查确认后,通知被执行人即可。此类执行主体的变更在理论与实践中并无过多争议,因此,这里侧重对被执行主体的变更、追加问题作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案情A市甲公司与乙公司借款纠纷案,经高级法院终审,判决乙公司偿还甲公司本金1200万元及利息。进入执行程序后,A市中级人民法院查明乙公司的开办单位丙公司未投入注册资金500万元,即裁定追加丙公司为共同被执行人,对乙公司的全部债务承担清偿责任。丙公司向A市中级  相似文献   

11.
For the last several centuries, most jurisdictions using capital punishment have had formal or informal rules that prohibit the execution of the mentally ill. In this article, the procedures for such exclusions in Florida are examined. The article begins by attempting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y legislators and judges, at least nominally, have prohibited the execution of the mentally ill. Next, Florida's criteria for defining and procedures for excluding mentally ill prisoners are examined and found to be vague. We then turn attention to the ethical problems created by the statut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hat face the participating psychiatrists and the profession. These problems are compounded because the physician's findings are not acted upon by politically neutral authorities and the inmate has no opportunity to challenge the findings with his own panel of experts. Finally, since any exclusion of the mentally ill from execution is temporary and the patient will be executed if he recovers, the dilemmas facing the treatment staff if the death sentence is not commuted to life imprisonment before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计算机犯罪侦查中重要的证据与线索来源,CMD命令执行记录在揭示犯罪分子行为细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详细分析CMD命令执行记录于内存中的数据存储结构基础上,着重说明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内存转储文件的历史记录重建方法,并对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技术与注意事项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candidate selection procedures of each of the major parties in the run‐up to the 1999 Scottish Parliament and Welsh Assembly elections, assess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reveal developments in party democratisation and decentralis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evidence of countervailing central control on the other. Procedural innovations achieved greater openness in candidate nomination and gender balance in candidatures but developments in democratisation were contested and evidence of decentralisation was mixed. Surveys of candidates reveal a perception in the Labour Party that there was too much central influence, although its implications differed in Scotland and Wales. There were perceptions of unfairness and lack of internal democracy in the other parties as well, suggesting in particular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central influence in all of the parties’ approaches to list selection and candidates’ expectations of such influence diminishing. Devolution, therefore, released tensions in all parties.  相似文献   

14.
15.
论船舶抵押权的对抗效力及受偿顺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民法物权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分析,阐明了我国《海商法》对船舶抵押权登记效力规定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登记”、“对抗”、“第三人”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船舶担保物权之间,尤其是船舶抵押权与船舶留置权之间的受偿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罗宣言》及其拘束力--写在《开罗宣言》签订6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勇平 《河北法学》2004,22(6):68-70
中国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历史是丧权失地的屈辱历史,但美国总统罗斯福却在开罗积极笼络蒋介石,并许诺帮助中国收复失地、获取世界强国地位。详述1943年开罗会议的召开经过和《开罗宣言》的内容,着重讨论《开罗宣言》在国际法上的拘束力问题,并揭示二战期间美英两强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涉及到第三人的案件大量存在。但是现行行政处罚法中并没有明确地设定第三人制度,这对案件的处理带来诸多障碍。设立第三人制度有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有利于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处罚决定的接受和执行。第三人的设立符合法律公平正义原则和行政法基本原理,可以降低执法成本及节约社会资源。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法律应赋予第三人具有参与权和救济权等权利,这样便于第三人积极参与行政处罚程序,保证其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在法律适用上应当明确具体而统一的申报主体、适用条件、申报范围、申报时限以及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最新论断。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而且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科学执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又一次伟大创新。一、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最终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