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理解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拓展其领域和功能,其中,国际理解教育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国际理解教育以合作、共生、共赢为最终目的,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必须注重开展和平、人权、可持续发展、尊重、责任、正义、合作与交往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青少年对一些新生事物、新的观念的接受速度往往要快于他们的父辈,并因此带来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同价值观的撞击.由此引发的"代沟"会影响两代人之间正常的感情沟通.怎样消除这种"代沟"现象,需要两代人共同来努力,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彼此都要互相尊重、沟通与理解,应该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让通往未来的路更加开阔和平坦.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青少年对一些新生事物、新的观念的接受速度往往要快于他们的父辈,并因此带来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同价值观的撞击。由此引发的"代沟"会影响两代人之间正常的感情沟通。怎样消除这种"代沟"现象,需要两代人共同来努力,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彼此都要互相尊重、沟通与理解,应该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让通往未来的路更加开阔和平坦。  相似文献   

4.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能源国际合作和竞争都是国际体系内的突出现象。2012年以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连续遭受欧美反倾销等制裁。新能源领域逐渐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这些事件背后的意图不仅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影响到有关发达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而且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之间围绕新能源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加深对国际合作的需求,并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挑战中,世界各国既有全球主义下的合作也有功利主义下的竞争。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的能源外交政策应该包括全球能源治理、国际交流对话、双边合作等三个方面。中国要倡导能源全球主义的发展理念,通过合作共赢参与和塑造国际能源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合作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发展及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静 《外交评论》2014,(1):111-125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改革与创新全球治理制度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治理领域的制度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建、创建与重建过程。尽管如此,现行的国际机制仍不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全球治理失灵。全球治理面临着种种制度困境,国际权力结构变化凸显全球治理机构代表性不足,主权民族国家体系造成全球治理机制责任错位,国际机制复杂性引发全球治理政策失灵,全球治理议程扩大显现全球治理体系的盲点,理念分歧与竞争使得全球治理规范缺失。在此形势下,各种关于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主张纷纷出现。改革全球治理体制,需要确立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推动国际规范的包容性发展,增加国际制度的积极互动,并重视全球治理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6.
反恐视域下国际警务合作人才培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恐怖主义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跨国警务合作与恐怖主义作战成为国际社会警务合作的共同呼声。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反恐人才的主阵地,要积极探索反恐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反恐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引进与培养双语人才,完善反恐国际警务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适应国际反恐警务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济的压力、各国环境法的不均衡发展以及森林危机的全球化影响都需要国际森林保护法规.迫切需要国际协定设定国际义务,包括强调森林的全球重要性,国际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责任,规定共同的保护标准等.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站在历史高度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理念。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也为国际事务的解决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视野。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只有秉承和谐世界理念,通过国际合作,重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才能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共处,共同推进世界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通过各种方式在多边外交场合中发起、倡导国际议题和推进问题解决的能力,其可以理解为对重大议题的感知识别能力、对共同参与的传播动员能力、对制度平台的规则把控能力与对行动响应的资源匹配能力四个维度。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竞争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扩大同外部世界的共同利益,塑造对自身有利的国际秩序。鉴于当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并没有随国家实力和国际贡献的增加而同步提升,中国需要在参与国际制度竞争中加强国际议程设置能力建设,提升国际制度性权力,进而更好地维护和实现自身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不同的发展程度下,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是不同的。全球性问题的爆发以及相应的全球治理理论的出现,是以全球化为背景并且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全球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也会产生重大的变化。作为全球治理主体之一的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较之全球治理理论出现之前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1.
国际安全的实质是共同安全,有赖于国际社会在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上的基本共识。由于20世纪纪以来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及其文化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的兴盏、超级强权的出现及其意识形态对立,此种共识或价值基础已相当“稀薄”。在战略文化上,存在着对抗型与合作型的差别;在安全观念上,存在着对国家安全、国际安全或全球安全的不同价值偏重;在安全策略上,存在着霸权、均势与制度等模式的竞争。而避免重大战争、维护国际体系稳定与各国独立生存仍然是国际安全的首要目标;促进经济正义以避免国际经济秩序失衡所衍生的国际国内冲突、应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成为新的难题。在安全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社会必须重建共识,奉行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价值导向的、真正的“国际安全战略”,否则将难以摆脱纯粹自助与竞争型“国家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在国际法规、制度层面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推动国际法治建设对完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法治建设的新理念,致力于为不断解决全球性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论层面,中国主张强调以《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公认的国际法规为准则,倡导创设民主、科学、公正的国际良法,统筹推动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国际硬法与国际软法的共同发展,为实现全球良法善治提供方向指引。在实践层面,中国不断提升推进国际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在国际立法方面,而且在解决国际争端、国际人权保护和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了国际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合作机制的创新,成为国际法治建设和全球治理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立场观点的提出,构成国际法治建设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其对于中国提升解决国际问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促进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共同推动下,全球化的触角逐步伸向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勾勒出了一幅深层渗透、广泛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图景。本文着重分析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与规律,揭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与冲突及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刑警组织作为全球最大的警察组织,引导和促进了各国警察机关之间的警务合作的开展。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的引渡与遣返是重要的国际司法合作方式,由于是在国际刑警组织的参与下的,这种引渡与遣返存在独特现象。国际刑警组织及其红色通令对引渡与遣返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利于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在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初步成效。双边及多边合作不断扩大,中、俄、朝边境地区口岸、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呈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势,推进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与发展对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拥有全球治理的合法权利。在现代国际社会,全球治理的进程划分为一战与二战之间的时期、二战结束之后的冷战时期、冷战结束以后的时期。全球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带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人权等价值理念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都是国际社会限制绝对主权、进行全球治理的权利来源。这两个方面的内在张力,影响到全球治理的有效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曲博 《外交评论》2006,32(5):103-10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冷战的和平终结,经济要素和国内政治过程因素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十几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集中于对全球经济和国内政治的关注。在统一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政治和经济两种力量的学术努力下,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增进了我们对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的理解并推动了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和评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这种进展、主要研究问题及其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国际城市的形成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从国际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界定入手,通过分析企业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应,归纳城市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规律,探讨城市群、城市带的磁场效应,揭示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研究国际城市形成的经济机制。国际城市是在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发展、演变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是国际城市形成的内在机制,人口和经济高度聚集的城市群、城市带是国际城市形成的最佳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当今跨国犯罪、国际犯罪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国际警务合作是国际社会共同打击犯罪的需要。但是各国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给国际警务合作带来种种障碍。加强我国国际警务合作的策略应包括:遵循相互尊重与沟通协调原则;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为国际警务合作提供法律依据;完善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提高打击国际犯罪的能力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9·11”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恐怖主义活动是对现存国际安全保障体系的严重 挑战,这类新型的恐怖主义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思考。与传统的恐怖主义不同, 后冷战时代的新型恐怖主义具有背景复杂化、组织随意化、攻击目标多样化、行动范围全球 化以及手段高科技化等特点。新型恐怖主义的产生同当前不公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民 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某些大国实行的“单边主义”及其在反恐怖政策上的“双重标 准”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