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破解“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驱动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做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陆卫荣 《学理论》2011,(7):33-35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必然选择。要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来谋划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要构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2,(5):F0002-F0002
宝山位于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是上海的水陆门户,区域面积2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0多万:下辖3个街道、9个镇、2个工业园区、1个航运经济发展区。宝山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区域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初步形成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上海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重要枢纽。“十二五”时期,宝山将积极融入全市“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的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4.
张志强 《求知》2008,(9):37-38
我市提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战略,对天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个层面中,中心城区经济是天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天津城区经济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1.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滨海新区不仅仅是天津的,更是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新区.所以“基地”的功能与作用只有从国家的战略层面才能得到深刻理解。一是“基地”建设必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二是“基地”建设必须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理所当然应当成为区域联合、共同发展的平台;三是“基地”建设必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正新  刘俊 《理论探索》2023,(2):112-119
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营商环境正面临着改革增量空间减小、各类数据难联通、营商政策供需匹配难度大、评价方式存在局限等诸多困境。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为破解传统营商环境的困境,进而实现数智化变革创造了条件。“数智化”营商环境是指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的数智化集成。其主要特征包括:数字技术深度赋能营商环境,大幅拓展营商环境优化空间;数字资源高度整合,“信息孤岛”连成“数字大陆”;数据价值充分挖掘,精准满足市场主体营商政策需求;全景式无感监测普及应用,营商环境评价方式实现颠覆式创新。“数智化”营商环境建设需要从战略认知、技术基础、平台构建、组织建设、法制保障、开放交流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我国营商环境数智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近年来,兰州市从实践“三个代表”、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在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三项工程”、积极推进“四个延伸”、努力搞好“五个结合”,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三五"规划既是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五年计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首个五年计划,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联系生活实际,对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理念做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9.
刘宝华 《求知》2009,(5):30-32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丰富科学的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07,(4):33-33
东马坊村是个库区村,近年来,我们围绕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以改善农民群众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使全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在跨入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列的征程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求知》2010,(8):28-29
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战略.对天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层面”各有优势、各具潜力,应该进一步深化联动发展.实现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推动天津经济社会更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9,(12):25-27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把区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协调发展置于天津发展的战略高度,不仅为天津广大区县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为天津经济整体上水平铺垫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随着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的不断增强,更为区县的加快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高扬 《求知》2004,(1):34-35
城乡统筹发展就是城市和农村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实现城乡发展相互联动、相互促进。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经  相似文献   

15.
行政管理模式是政府为管理社会而形成的与社会的互动机制,按照社会资源配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无限”型、“两合”型和“有限”型三种。纵观当代中国发展史,我国经历了“无限”型和“两合”型两种行政管理模式。相对于“无限”型而言,“两合”型表现出极强的延续性和开拓性。其延续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首长权力继续拓展;二是继续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提高行政效率;三是行政层次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成为不变的常量等。其开拓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逐步理清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二是变革了党的领导方武——由党政不分走向党政分开;三是行政系统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四是由依文件行政逐步走向了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6.
谢思全  邓向荣 《求知》2008,(11):35-37
一、特区新思维: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08年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第三年。经过三年的努力,滨海新区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对周边的服务、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作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地区、环渤海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逐步显现,其预期的引擎功能及带动作用正在一步一步地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在于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互补效应。这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对协调发展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应该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 ;二是经济、科教、社会和生态在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协调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的代价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蕊 《理论探讨》2006,(2):87-89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走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20.
曹立 《求知》2006,(12):3-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并对落实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展现了新形势、新任务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