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达 《党政论坛》2011,(16):45-45
大家印象中,美国是资本主义大本营,实际上美国一向是最佳共产主义实验地。对共产社区的描绘,十六世纪初出版的一本书里就有,作者托马斯·摩尔。《乌托邦》就是摩尔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书。他虚构一个水手,向他描绘遇见大洋中一个与世隔绝幸福岛:乌托邦。那里实行共产主义:财产共有,物质极大丰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成两个阶段。可是,马克思在那里论述共产主义的本意是什么?是不是为共产主义社会划阶段?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为此,必须从《哥达纲领批判》开始,进行一番考察。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德国工人运动受拉萨尔影响很深。拉萨尔死后,他的门徒竭力兜售拉萨尔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欧洲工人阶级描绘了一副虚伪的美好未来。在促成  相似文献   

3.
在如何认识共产主义问题上,苏联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留下了两个方面的教训:一是脱离实际、教条主义地看待共产主义,主观地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细致的描绘,从而陷入空想;二是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从而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即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得到充分展现、人对物的全面占有以及对自己的本质的全面占有的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描绘的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终目的,实现它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它的实现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叫作共产主义社会。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并且第一次科学地预见到在共产主义社会将  相似文献   

6.
陈旌亮 《学理论》2010,(8):64-6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立足于人类主体上,批判地考察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等等,提出了共产主义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为主题,人性回归为目的的运动和原则。马克思从哲学语境到经济学语境对共产主义进行描述,为通向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他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论述带着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7.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8.
美国冷战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反共产主义和反同性恋为主导,导致许多作家不得不对当时的文化审查做出不同程度的妥协。而百老汇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他本人同性恋的身份,他的作品更是备受关注。主要通过对比普利策获奖作品之一的《欲望号街车》的先后两个版本,提出他的创作并非一开始便回避同性恋主题,其作品的同性恋化其实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坤 《理论探讨》2007,42(5):18-2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立足于主体,批判地考察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以异化劳动为中心线索,以扬弃私有财产为主题,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主体本质。同时,马克思又利用初步掌握的经济理论,从经济语境上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为通向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他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关系的论述过于理想化,明显带有过渡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52)
<正> 脸谱化对手、神圣化自我的倾向,是美国决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和弱点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在亚洲通过军事手段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具体尝试,也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目标与政策策略的实战演练。对美国而言,这是历史上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一些论文和著作中,列举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内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五爱是否就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全部内容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一、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容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五爱或五爱的总和,而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多层次的、有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它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1)
共产主义学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占据大量篇幅,实现共产主义更是马克思主义力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共产主义思想也历经了一个从有所欠缺到逐步完善的过程。马克思早在《德法年鉴》一文中就萌发了有关共产主义的思考,这些历史远见经过后来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在《共产党宣言》中趋于成熟,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不断添砖加瓦。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重读,深入剖析其中的共产主义要素,追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以更加明确这一重要思想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特别是苏联政局变化,美国国内主张大大减少卷入国际事务、优先处理国内问题的“新孤立主义”思潮泛起。代表人物多是共和党保守派,最著名的是曾任尼克松和里根总统的撰稿人、专栏作家帕特里克·布坎南。 布坎南主张,美国应将切身利益作为政策目标,少干预些别国事务。他认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独自承担保卫西方、反对共产主义的一切风险和大部分经济负担,而美国以前的敌人德国和日本却一直在飞速前进。他称美国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强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这个"精神追求"主要就是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许多政党的,就是把特定的信仰作为自己党性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并也由此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中一个核心价值取向。毛泽东曾讲过,党追求的是共产主义,所以党的名称就叫共产党。可以说,在执政党的政治文化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哲学体系、价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李志凯1多年前,我国理论界就“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主要观点大体有三种:一是“大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它包括整个社会主义时代;二是“中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的法律之缘,贯穿于他的一生。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李大钊的人生主色调,而法律和法学则是他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一个底色。探寻李大钊法理学思想,是法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李大钊的法理学思想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民主主义法学转变为共产主义法学:从启蒙主义角度出发,他提出了“法律民彝论”,兼顾中西、追求民主和法治,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法理学;从唯物史观出发,他批判和继承了西方政治与法律思想史,继承和发展了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法律学说,从马克思的经典中提炼出唯物史观的法律一般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李大钊对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道德的专题研讨,对政治权力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论证,充分显示了他的理论创见。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人中善于充分吸取外来法学理论资源的理论先驱,也是探索构建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一样,科学社会主义也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形成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哲学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神圣家族》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群众的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改革与共产主义理想是什么关系?这是需要弄清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是使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党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制定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改革必须始终正确把握的根本方向。为了坚持这个方向,就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9.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经历过一个在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政治上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深刻变革。而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充分体现出他对自由的向往、对物质利益问题的研究及对普鲁士专制统治的批判,是他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萌芽时期。因此,研究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及其著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眼中的苏联解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眼中的苏联解体王坚红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原苏联学者、俄罗斯著名哲学家,70年代因持不同政见而被迫长期侨居欧洲。他已写了30多本著作,其中包括他在1980年写的《共产主义是现实的》和1990年写的《共产主义的危机》。这两本书在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