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条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 统一战线是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没有司法公正,就不可能保护人民的正当权利,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也就更不可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了这一基本方略,并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要依宪治国,就必须切实保证宪法的实施,杜绝各种违犯法律、法规和违宪行为,维护宪政秩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4.
(一)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里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治国方略”这一概念,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上使用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什么是“治国方略”呢?结合中外历史及现实,综合起来看,所渭“治国方略”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如目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此写进了宪法。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表明我国已实现了“人治”到“法治”、“法制”到“法治”、“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等法制思想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转折,虽...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出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是认识和工作上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不仅标志着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正式确立,而且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就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从理论上揭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一、民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这不仅是一次治国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种带有制度性的重大变革。它将涉及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次写进了我们党的纲领性文件。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表明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正在稳步地走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0.
“德治”和“法治”是我国传统的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1.
警察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主水平和法治水平。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已经将扩大民主和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华人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在上个世纪末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我们这样一个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困难不仅仅在于要引入一种与我们的文化传统相去甚远的制度安排,更为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比较缺乏支撑这种制度安排的观念基础。本研究力图通过考察我省城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使我党的治国方略得到根本大法的认可和保障.但是近两年仍有不少人对法治概念不清楚,主张人治和法治相结合.对此,本文在论述实行依法治国是历史的必由之路的同时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途径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进了党的报告中。现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被上升为国家意志、人民意志,通过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被庄重地写入了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之中,成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要真正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我们首先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阐明了传统法文化及法治文明建设的内涵、外延,论述了传统法文化与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并密切联系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法治文明建设提出了个人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同时,特别强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由此可见,依法行政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从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上来谈淡依法行政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法制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揭示了治国基本方略与社会主义基本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作出了治国方略的法治选择.这一方略的确立,不仅意味着党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针的重大转变,而且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变革.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与新中国50年法制实践相伴而生的时期,是一个艰辛的渐进的历程,也是一个由发展到波折再到新的层面回归的过程;这一方略的确立,是对人类社会法治思想文化遗产的合理吸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工会中十三大报告也指出:“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为我们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探索依法治省途径,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理论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意味着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它标志着治国方式的重心从依靠行政命令、政策措施向法制措施的根本性转变.这无疑将导致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