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住霍邱县三流乡李东楼村的丛善悦说啥也没有想到.李东楼村——这个屡遭洪灾的沿淮小村庄在2007年的大洪水中会“安然无恙”,而他这个村支书在洪水之年居然会这么“悠闲”,“以往,淮河一发大水,我们这儿保准淹,这时候正该忙着重建家园、安置灾民过冬的事。如今那些圩子拆除了.我们保住了自己的家园,群众心安了,我倒也清闲了。  相似文献   

2.
28岁的青年全国志为避免滔滔洪水中无人驾驶的脱锚游船与橡胶坝相撞发生船毁坝坏事故,演绎了一曲洪水中奋勇保护橡胶坝打捞游船的英雄绝唱。被追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然而,英雄的家人难以接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便把游船和橡胶坝所属的两个单位告上法庭,索赔29万余元,引发一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个姓尾的书生,和女友相约在一个桥下相会,当尾生在桥下等候女友的时候,洪水突然席卷而来,人们劝尾生离开躲避洪水,但尾生说:我与人相约会于此,怎能失信于人呢?当洪水退走后,人们在桥下发现了尾生的尸体,双手还紧紧地抱着桥的撑柱。尾生以其生命为代价,捍卫了对人的诚信,几千年来为人所景仰。尾生抱柱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比人的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是值得我们用生命去换取的。然而,曾几何时,诚实守信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成了稀世珍品,人无信不立变成了人不能立信。我们上街买件…  相似文献   

4.
翘首新年     
忙忙碌碌的2012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拉开帷幕。当新年开始的时候,正像一位诗人所写的,我在路上,那个路上的我,曾经有一个目标。 我们都是生存在时间的彼岸。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就是由一个个现在构成了生命的全部历程。而目标。在彼岸。对于彼岸。我们总是憧憬梦想,因为只有那些梦想,才能点燃我们前方的灯火.才能构成我们现在的时间的意义,新年的梦想也是我们一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5年前,是四川人民给了徐洪刚第二次生命,成为英雄的徐洪刚一直不忘四川人民的救命之恩。徐洪刚说:"我懂得感恩!我和我兄弟们是在拿着生命换生命,我们阻止不了山石滑落、道路阻断,但我和我的兄弟们信念坚定,一定要救人!不抛弃!不放弃!"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座千年古城一九四九年的仲夏在激烈的枪炮声中这古城获得了新生共和国生日的前夕我到城郊的烈士陵园凭吊为解放这座城市长眠于这片热土的英雄是啊,过不了多久为之奋斗的共和国就要诞生英雄却倒在了最后的冲锋中倒在了中国大地的黎明多遗憾啊,我们的英雄——未能看到欢庆新中国的礼花未能听到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古城解放了,但是城墙下——却竖起了英雄碑林留下了这一片坟茔!我每次走进陵园心情都格外沉重这是部厚重的书用青春与生命写成封面——硝烟腥风书脊——刺刀见红主题——信仰与使命主人公是将军与士兵每次读来——都令人落泪、肃…  相似文献   

7.
卜天石 《检察风云》2004,(13):44-45
当生命面对尖刀,较量的不仅仅是生死,而是意志和精神。生死攸关之际,她和歹徒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用青春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8.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爱因斯坦公元2000年,夏。山城通化,浑江畔。一位年轻的警官用他朝霞般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民的颂歌,成为山城的骄傲、人民心中的英雄。他——许宏远,年仅21岁的共青团员,通化市监狱的年轻警官,为了抢救落水的妇女、儿童光荣牺牲了!“当警察就意昧着奉献和牺牲,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实现了自己的语言,他用年轻的生命竖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为圣洁的警徽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9.
人生有许多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在生命的履历上刻下一道印记,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当我离开曾经工作7年的人大机关的时候,站在时而有车辆穿过的马路上回望那栋6层建筑,我发现我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既深且长的印记。我开始深深地认同那些曾经在人大机关工作多年的老领导  相似文献   

10.
欧莉 《江淮法治》2014,(6):62-63
正那些在挫折和困难前一蹶不振的人,永远都品不到幸福的真正滋味。只有那些越挫越勇、对生活满怀希望的人,才有资格品味生活的极致"美味"!我一直认为用心做出的东西是有生命的,甚至会永恒的,就像母亲做的面条,看上去很平淡,但那味道却在生命洗尽铅华时沉淀出更浓郁的清香,成为我人生的至美之味。母亲做面时赋予了面粉生命,在她的一遍遍揉、捶、摔、拉下,面粉蜕变为更美味的生命和价值,就像种子经历了风雨绽放灿烂的  相似文献   

11.
英雄墓碑     
以让人缅怀的方式高高伫立在那里它的名字叫——英雄墓碑这不是普通的石头是用英雄沸腾的血肉铸成它凝结着勇敢与坚强是活着的生命和灵魂哦,英雄墓碑是这么伟岸而不朽它以切肤镌刻的方式呼唤着那些永恒的英雄让从墓碑旁匆忙经过的人发自内心的仰慕与崇敬让恢宏的历史更加凝重与英雄墓碑默默对望就懂得了它无比的深刻一些人,义无反顾用悲壮激烈的行为把理想和信念执著坚定到碑中使所有仰望者永远铭记历史使每一个活着的人永远珍惜今天英雄墓碑@郭新民$山西省长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相似文献   

12.
夏胜红 《中国审判》2020,(6):111-111
武汉这座城市,从不缺乏英雄!古往今来,历史沧桑。武汉英雄辈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叶挺铁军攻克坚城、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武汉民众皆是英雄!他们壮怀激烈,誓死不屈!1998年迎战特大洪水、2003年抗击“非典”,武汉人民也是一路走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果出色。  相似文献   

13.
"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是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当加缪这样看这个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时,存在主义的哲学之眼就进入了那个古代的神话。加缪的一生可以这么看:在悲观中乐观地生存,积极地介入生活与社会,与命运抗争,与政敌抗争,与一切不正义的现象抗争,他爱生命,爱艺术,他承认生命的荒谬,但是他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虚无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正上学时,感觉度日是一种煎熬;年轻时,感觉时间可以肆意挥霍。但从警后,那些没心没肺、没时间概念的快乐生活终于消失殆尽,时间对我来说,居然成了一种奢侈品。别人下班,我在加班;别人周末,我在值班;同学聚会,我在办案……那么多的偶然中带着必然,我不禁也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派出所当民警的第一年,我便深切感受到了警察这种职业的特殊之处:时间不属于自己!不管是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不论你身在何处,忙于何事,只要所里一个电话,你就必须无条件赶去干活,好像你所有的时间都属于工作,其余一切  相似文献   

15.
数字     
14岁有关部门调查时发现,内蒙古集宁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池某14岁的女儿正在读初中三年级,却已经在集宁区城管局有了3年的工龄,并且在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领取工资。78人受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影响,湘江支流耒水、北江支流武水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水造成湖南省郴州、衡阳、永州3市、13县(区)的230.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8人,失踪100多人。100余项银联正在酝酿的收费有100余项,原先免费的、属于对客户附赠的银行服务也正逐步恢复“身价”。5种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文,对5种捐助免征所得税,此举旨在鼓励个人和企业对…  相似文献   

16.
论儿童的审美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情感与儿童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只有那些由儿童自己的心灵选择出来或感受到的与自己的生命活动相通的对象才能使其产生审美愉悦.面对审美对象学前儿童放弃了自我与非我之间的疆界,产生了移情,它是一种外显性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7.
正赖宁曾是一代人的楷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待赖宁故事的观念也在变化着。围绕赖宁所发生的变化,正好诠释了未成年人责任、能力等内涵。少年英雄赖宁的故事赖宁不是一个被刻意树立的典型人物,而是一个用自己幼小生命赢得无数人尊敬的"少年英雄"。1988年3月13日下午3点多,四川省石棉县刮起了8级大风。在石棉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被大风吹倒后造成电线短路,引发了大火。  相似文献   

18.
潍河 《法庭内外》2008,(6):26-31
徐洪刚说:“兄弟们拿着生命换生命,我们阻止不了山石滑落、道路阻断,但我和我的兄弟们信念坚定,一定要救人!不抛弃!不放弃!” 15年前,是四川人民给了徐洪刚第二次生命。成为英雄的徐洪刚一直不忘四川人民的救命之恩。四川是徐洪刚第二次生命的故乡,筠连人是他最亲的亲人。 徐洪刚说:“我懂得感恩!”  相似文献   

19.
侯丽惠 《江淮法治》2009,(20):55-55
小时候看电影,最喜欢的就是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每当看到英雄们大义凛然的场面时,我总是在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同时暗生后悔。后悔自己出生得晚,没赶上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要搁那时,我也会毫不含糊地和那些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英雄们一样,炸碉堡、堵枪眼、面对敌人的铡刀不眨眼,没准也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没想到像我这么具有“英雄气概”和“英雄情结”的人,在观看电影《钢铁战士》时,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不是看了《济源瞒报事件再调查》,真不知道有这样黑心的煤矿企业,还有那些政府官场的互相推诿,推卸责任,令人憎恶。特别是那些死在黑暗中而身后却仅仅得到几万元可怜赔偿的矿工们,是他们卑微的生命垒起了很多光鲜的人们。我的一个家住河南的朋友,他说他们县里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